解密全球78億人的新冠疫苗戰爭

各國政府、製藥集團、國際組織角力恐引爆國際衝突

新冠肺炎這場21世紀黑死病,已造成全球近4000萬人染疫、逾111萬人喪命。疫苗成了全球78億人脫離新冠病毒威脅的最大希望。
產製大量疫苗與公平分配絕非易事,而這場疫苗競逐牽涉政治利益、公眾衛生與大型製藥廠利益。美國《外交政策》期刊認為,疫苗可能成為全球不公平的最新象徵,甚至是引爆國際與國內衝突的導火線。

到底目前全球新冠疫苗研製進度如何?有多少生技公司、研究單位投入這場競逐?哪些廠商研製的疫苗最可能最先成功?而研製成功後,這些疫苗要怎麼銷售、分配到全球共約兩百個國家手上?

最後,台灣民眾最關心的是,台灣有哪些管道取得疫苗?本土廠商研製進度如何?民眾確定可以獲疫苗保護嗎?

新冠病毒是個複雜科學問題,新冠肺炎疫苗更是糾結了政治、科學與商業的議題,它更關係到你我的生命安全,我們必須要了解它。《新新聞》透過最深入淺出的全面解讀,讓您掌握這場攸關全球命運的疫苗戰爭。

◎蔡娪嫣


▲全球有至少188家生技公司投入新冠肺炎疫苗的大競賽。美聯社

致命大流行病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病原體「SARS冠狀病毒二型」(SARS-CoV-2), 在全球蔓延導致四千萬人染疫、逾一一○萬人喪命。

因應公衛危機最有希望的方法是接種疫苗,但前提是──現在如火如荼進行的研發確實能大量生產疫苗,而且製造商將疫苗分發給足夠多的人,最終使得其中多數人獲得免疫效果。

產製大量疫苗與公平分配絕非易事,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 )期刊指出,疫苗可能成為全球不公平的最新象徵,甚至是國際與國內衝突的導火線。《外交政策》、《時代》(Time )雜誌等媒體已經預見未來的矛盾可能包含:美國不參加聯合國旗下分配全球新冠肺炎疫苗的機構COVAX(Covid-19 Vaccines Global Access)、俄羅斯等國家政府獨自監督批准的疫苗是否可信等等。

至少一八八家生技公司投入競逐

這場大型疫苗競賽牽涉到各國政治權力、商業利益與公共衛生健康,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角色是主權國家、公眾與大型製藥公司。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制度脆弱,它的預算僅有美國馬里蘭州公衛部門預算的六分之一,在各方壓力下,沒有執法能力的WHO,恐怕很難對各主權國家做出強制性的指揮。

所以最迫切的問題來了:全球兩百多個國家與地區的政府、政治人物、科學家、商界和整個公眾是否可以團結組織起來,以負擔得起的價格,向七十八億地球居民提供高質量的疫苗?

全球有至少一八八家生技公司投入這場大疫苗競賽,各國政府挹注的資金多達數十億美元,疫苗研發的速度空前絕後。
在首次發現病毒後的幾個月內,中國科學團隊已能測試將近十種候選疫苗,中國產疫苗最快可在今年十一月或十二月問世。在美國,基於藥廠與監管機構持謹慎態度,疫苗最早可以在今年十一月底問世,在二○二一年一月前提供三億劑量。

其他包含台灣、俄羅斯、義大利、日本、新加坡、南韓、澳洲、印度等,也正在進行國產疫苗人體試驗。

一場充滿政商利益盤算的賭博

政府與獨立監管單位、製藥公司之間的緊張關係已經浮上檯面。例如在美國,川普政府希望盡快開放社會,但是研發需要時間、嚴格的監管與數據門檻,以證明疫苗是安全的。

俄羅斯的莫斯科當局,八月宣布仍在測試階段的國產疫苗已經批准上市,科學界批評俄羅斯疫苗問世為時過早,恐怕對首先接種的人民造成危險。

「加快研製速度仍需要保持謙卑,因為研發疫苗就像賭博。」《時代》指出,愛滋病毒已經肆虐近四十年仍沒有可用疫苗,「SARS冠狀病毒二型」對科學界而言是如此陌生,如果科學家不確定人體該如何預防感染新冠肺炎,也是在情理之中。

即使疫苗最終問世,還有許多挑戰有待克服,包括:

「有效性」需打上問號

由於疫苗研發壓縮時程,醫生可能沒有足夠時間觀察疫苗的免疫力能持續多長時間。開發候選疫苗的專家坦承,外界最好降低對疫苗的期待,不要以為疫苗可以完全保護人們免受感染,最終出現的疫苗,也許頂多只能「將疾病影響最小化」。

只有一款疫苗恐怕不夠

如果全世界僅一款有效疫苗是不夠的,需要所有生技公司傾力產出好幾款不同疫苗才能遏制疫情。法國製藥巨擘賽諾菲(Sanofi)全球疫苗研發資深副總裁席威(John Shiver)向《時代》表示:「這是全球性的問題,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單獨解決,因為我們也不知道哪一款疫苗最成功、最有效或是最能真正阻止這場大流行病,所以更多款疫苗一起嘗試是很重要的。」

各國如何分配疫苗?

分配問題始於每個國家能獲得多少疫苗,如果全世界透過疫苗獲得免疫的人數不夠,那麼群體免疫的夢想就會幻滅。紐約市立大學(CUNY)公衛健康政策學院(Graduat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Health Policy)研究發現,如果全世界七五%人口注射疫苗,那麼為了控制疫情,至少需要讓其中七○%產生免疫力;如果僅六○%公民接種疫苗,那麼必須八○%接種者獲得免疫,才能抑制疫情。

要實現讓這麼多人施打疫苗的目標,不僅存在技術問題,還有信任與公平疑慮。在許多有資源生產疫苗的工業國家,反對疫苗人士頻頻在網路上發表疫苗陰謀論,以及「打疫苗會得自閉症」等不實資訊,導致坊間出現反疫苗風潮。

根據益普索(Ipsos)最新民調,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表示他們不會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衛生資源較少的國家也可能失去爭取疫苗的權利。為了避免這個情況,由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及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主導的“COVAX”(新冠肺炎疫苗全球取得機制),出面擔起協調各國的責任,希望確保新冠疫苗授權能迅速、公平地分配給全世界參與的國家。

包括台灣與中國,迄今約有一七二個國家加入COVAX,其中八十個為已開發富裕國家,它們除了自身獲取疫苗,也將協助九十二個中低收入國家得到疫苗供應。

美國與世界衛生組織關係破裂,因此不加入COVAX,而中國則於十月八日宣布加入。即使沒有美國,COVAX也已經涵蓋全球三分之二國家。專家提出建議,應依照兩大原則來確定每個國家能獲得多少疫苗:一是依據國家人口數;二是參考醫護人員占人口比例。

不過《時代》報導,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醫學倫理及衛生政策系主任伊曼紐(Ezekiel Emanuel)認為這兩項分配原則都不夠公平。

「大家都希望依照道德行事,但在這種情況下不知道『什麼才叫道德』。」伊曼紐認為,分配疫苗還必須考慮到如何減少傷亡、經濟蕭條以及限制社區疾病傳播等原則。

疫苗如何定價?

價格高低是決定多少國家、多少民眾可以接種疫苗的關鍵。美國生技公司莫德納(Moderna)指出,他們的疫苗價格將根據訂購劑量而定,小劑量疫苗最高約為每劑三十至三十七美元(約九三○至一一○○元新台幣);與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一同研發疫苗的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則表示,他們將以成本計價與分配,盡量滿足低收入國家的需求。

如何在適當的時間為真正需要的人施打疫苗,也是一大挑戰。幾乎所有候選疫苗都必須施打兩劑,且需要在零度以下環境保存,因此打造廠商與醫院、診所之間的運輸「冷鏈」(cold chain)相當重要,也就是運送過程要保持全程低溫,例如COVAX有三支疫苗需要零下二十度,甚至七十度低溫保存。而台灣東洋藥品洽談的德國BioNTech新冠疫苗,需要零下七十度至八十度保存。


▲如全球透過疫苗獲得免疫的人數不夠,就難以達成群體免疫。美聯社

誰先接種疫苗?

關於如何分配這些珍貴劑量,將不得不做出艱難決定,一般預計會讓高危險族群率先施打,例如醫護人員、學校教師、執法人員、清潔人員、患有基礎疾病的一般人和老年人。

當全球都引頸期盼新冠疫苗問世之際,疫苗能否發揮功效,除了決定於疫苗的有效性,還有一個必須要解決的重要議題:全球各國是否能同舟共濟協調出疫苗分配辦法,這涉及政府間跨國、跨越社會經濟鴻溝的合作意願。

此外,也涉及另一個根本問題:民眾是否信任疫苗安全性。美國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營養學家凱利(Carol Kelly)是接受新冠疫苗人體實驗的自願者,她說:「新冠肺炎已經造成長期恐懼,消除恐慌很重要,同樣重要的是:要相信疫苗一定能幫助我們重建更健康、無懼的社會,如此我們才能重新享受人生。」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755期

本文摘錄自‎

解密全球78億人的新冠疫苗戰爭

新新聞

2020/第17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