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能速戰速決拿下台灣嗎?

「大型島嶼聯合進攻作戰」是共軍以武力奪取台灣的作戰計畫。共軍力求透過一場對台灣的快速決定性作戰,避免造成各種干涉、干預與連鎖反應。但共軍能做到「速戰速決」嗎?

揭仲,淡江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現任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國政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專長國防政策、中共軍事專題、強制外交。


▲現階段共軍的戰力,還不足以確保在「大型島嶼聯合進攻作戰」時可速戰速決。

繼日前作家范疇在民進黨中常會進行專案報告時,發出「三個月到三年內可能發生台海戰爭」的警告,前美國國防部中國、台灣、蒙古科科長唐安竹(Drew Thompson)也在六月三日說:「五年之內台海非常可能爆發戰爭。」使共軍武力犯台成為近日媒體與學界關心的議題。

對台作戰求速戰速決

共軍對以武力奪取台灣的作戰雖無統一用語,在文獻中曾先後出現包括「聯合登島戰役」、「大型島嶼一體化聯合進攻作戰」和「大型島嶼聯合進攻作戰」等,名稱雖有異,但對作戰形態和關鍵影響因素等看法卻頗一致,並視之為冷戰結束後,共軍在聯合作戰上的四大主要任務之一。根據相關文獻,共軍大型島嶼聯合進攻作戰的主要內容可歸納為下列七點:

一、是在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受到嚴重威脅,而其他手段不能解除這種威脅時組織實施的,具戰略決戰性質。

二、將以台灣本島為核心,在周邊水下、海上、空中與陸地範圍內,運用諸軍兵種的力量進行政治、軍事、經濟等綜合打擊。

三、主要作戰形態包括「聯合封鎖作戰」、「聯合火力突擊作戰」與「聯合登島作戰」等三種。

四、不僅是遏制分裂活動的軍事行動,更是「以軍事打擊為手段」,結合政治、經濟與外交,「迫使分裂勢力屈服的決戰」。以政治攻心為上、軍事打擊為支撐,軍事打擊要服從政治鬥爭。

五、作戰目的是徹底屈服、摧毀台灣的分裂勢力,不讓分裂勢力有死灰復燃的機會,因此應盡可能以奪取和控制全台灣為目標。

六、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國際政治與外交鬥爭的制約」,特別是「強敵軍事干預」,包括:提供戰略情報預警、挑戰共軍軍事行動,甚至經濟制裁。與中共有領土和海洋權益糾紛的國家,也可能藉機挑起事端;邊境地區民族分裂勢力也可能蠢動,並與境外勢力勾結作亂。因此,共軍將力求「速戰速決」,透過一場快速的決定性作戰,避免為各種干涉、干預與連鎖反應,提供更多的機會。

七、為「速戰速決」,共軍就必須設法提高作戰效益,力爭於最短時間內達成癱瘓、分化、瓦解我軍的效果。

雖然共軍若干退役將領,例如前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王洪光曾公開宣稱「一百小時內可拿下台灣」。但鎂光燈外,許多中共學者都承認以現階段共軍的戰力,要想速戰速決,仍有許多難題;其中最具關鍵地位者,是國軍的戰略預警能力與共軍的戰略投送能力。
國軍的戰略預警阻共軍奇襲

在國軍的戰略預警能力方面,中共學者專家指出,在共軍遂行大型島嶼聯合進攻作戰時,國軍可透過「綜合性的戰場偵察監視與空中預警系統」、「其他國家的戰略偵查能力」,對大陸「戰略戰役後方、沿海地區及縱深」,進行全天候的監控。因此,共軍創造戰略奇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戰略投送能力方面,共軍強調此一行動不只是將部隊運送到某地,而是一個複雜的「多維聯合作戰行動」。南部戰區在新頒的《聯合作戰術語規範》中,就將戰略投送納入聯合作戰的範疇。

但現階段共軍的「戰略投送」能力,仍無法替武力犯台速戰速決提供足夠的支撐。以空中戰略投送為例,若將全軍的大中型運輸機集中使用,以八成的妥善率計,也只能投送第一波需從空中進入台灣兵力數量的三五%至四五%,遠不能滿足要求。

為早日具備速戰速決的實力,共軍近年亟欲透過「軍改」等措施,來克服前述難題。針對國軍的戰略預警能力,共軍的做法是既然相關準備工作無法隱藏,則應盡可能縮短從決心下達到火力與部隊跨海出擊的時間,讓國軍來不及完成平戰轉換與部隊動員。

至於具體的措施,除大量動員民間的交通運輸、物流、大賣場、基礎設施與網路民兵,以支援人力物力動員、物資前運、部隊轉場及跨區機動外,更致力於早日完成高度資訊化的「聯合作戰運輸投送籌畫指揮信息系統」,來管控此一極端複雜的行動。

無法速戰速決,仍可能鋌而走險

在提升戰略投送能力方面,除加速提升軍用海空大型運輸載具的數量,也要求符合一定條件的商用船隻與客貨機,在設計與建造階段就要納入軍隊投送的需求,更大幅擴充運輸直升機,做為銜接戰略投送與部隊跨海出擊的「黃金末端」。但由於涉及層面既多且廣,要達到使大型島嶼聯合進攻作戰能速戰速決的標準,短期內還難以實現。

儘管現階段共軍的戰力還不足以確保在遂行大型島嶼聯合進攻作戰時,可以速戰速決,但只要中共高層認定「國家統一受到嚴重的威脅」,且「已無其他手段可以解除」,則基於「軍事打擊要服從政治鬥爭」的指導,中共仍有可能鋌而走險。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736期

本文摘錄自‎

共軍能速戰速決拿下台灣嗎?

新新聞

2020/第17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