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別人創傷 更要照顧自己

無論在個人生活、或是專業職場上,面對他人的難處時,只要能懷抱同情心,而不是為此而感到憤恨惱怒,彼此都會因而少受一點苦。

圖片:123RF 設計:王韻棠 編輯:顏翊晴
吳若權
無論是別人的創傷、自己的創傷,所有的創傷都需要照顧與管理,這是一門重要的學問--「創傷照管」。無論是不是社工、教師、醫護人員、居家照護員,任何會面對他人痛苦的人,都需要學習「創傷照管」。

例如,我們常當別人的心情垃圾筒,在傾聽中被對方影響,而讓自己充滿負能量。或你在日常的角色可能是:情人、伴侶、中年子女、丈夫、妻子、手足、父母等等,長期在關係中擔任「照顧者」工作,如何療癒別人的創傷,同時也照顧到自己呢?

以下為你摘要《創傷照管》書中的四個重點, 幫助你能夠更勝任照顧者的角色。

一、定睛在當下

創傷照管中最重要的技巧,就是必須專注當下。只有放慢腳步,誠實感受當前的心理狀況,才能好好評估自己的狀態,以及需要些什麼。愈花時間去了解外在的世界,就愈不了解自己內在的感受。相對地,只要愈能與自己的內心接觸,就愈能逐漸培養出自我診斷與療癒的能力。

擔任照顧者的壓力很大,所以一定要找機會好好和自己相處;也需要花費一點心力,讓自己真正專注於當下。你必須願意養成一些新習慣,例如:經常練習靜心和瑜伽。在匆促的生活中,讓自己的內在維持安定與緩慢。

二、全面的同情

保持並培養對自己與他人的同情心,是創傷照管的關鍵。它讓我們能維繫自己最具愛心的價值觀、發揮最良善的一面。

不要過度苛責自己,也不要任意貶抑別人!在探索創傷接觸反應的過程中,維持對自己與他人的同情心,非常重要。當我們愈保護自己,而不是完全專注當下生命中的變化,就愈容易受到創傷接觸反應影響。所以別浪費時間貶抑自己或論斷別人,而要盡可能敞開心胸。
當一個人喪失同情心,思考與感受力就會開始受限。如要在自我探索的旅程中,達到最佳效果, 無論在思考或感受上都要感到充實富足,並將所有思想、感受與體驗,都轉化成同情心,使我們保持謙卑,並且了解自己強大與脆弱的地方,進而明白彼此如何相互依賴。

無論在個人生活、或是專業職場上,只要能懷抱同情心,面對他人的難處,而不是為此而感到憤恨惱怒,彼此都能因而少受一點苦。

同情心,讓我們有餘地呼吸,才能繼續奮戰到底,也讓我們得以進步,並獲得能力去建構與自己、與他人、與生命的關係。

三、讓能量流動

照顧別人身心創傷的同時,我們可以透過其他方式,取得身心靈平衡,確保彼此的內在能量, 能像風一樣流動,而非身陷壓力過大的狀態。

傳統的中醫認為:人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能量停滯鬱塞。這裡的能量,指的是:生命力,讓你能夠活得像自己,並且展現內在本質的力量來源。它讓你在早晨時,願意起床開啟新的一天!讓你對人與事的相聚離別,都會湧現很豐沛的感覺。

我們要主動促進能量流動,而不是停滯在某個感覺或問題上。這種做法對於正在照顧受創傷者的人來說,是特別寶貴的。我們能夠因此而察覺痛苦輻射出來的影響力,並且學著放任創傷的漣漪效應,讓它可以自行消散,而不是一味地吸收、或累積這些痛苦。

如果我們要保持身體、情緒與心靈健康,就不能把分享痛苦,當成吸收痛苦,因為痛苦的能量,必須持續流動。如果放任自己見證的掙扎、和苦難,漸漸在身體無限地積累,就會讓這些負面的能量過度蓬勃發展,遮蔽內在的光明。等到有一天,你想要將這種累積的痛苦連根拔起,會比預防痛苦在內心扎根,要困難得多。

放下痛苦聽起來很被動、很艱難,因為想到要減少對事情的掌握程度,就讓人充滿恐懼,但我們可以透過有意識、而且自律的方式,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洗滌,並放下重擔。

四、專注於呼吸

有些人能透過跑步這種快速的動作來讓能量流動;其他人則可能會更傾向透過靜止方式達到覺察、產生連結、採取行動,最終促進生命的平衡。這些人可能會練習專注呼吸、靜心、散步、園藝、念經、唱頌經文等。

讓能量流動,可以使自己的身心靈維持在最佳狀態,而其中一種方式就是有意識地呼吸。專注於呼吸,是讓我們維持平衡的關鍵。

世界各地的冥想傳統,都發展出各種做法, 透過呼吸為主要的指引,使心思覺察力更敏銳。

每天的生活中,其實同時存在快樂與痛苦, 只要我們能培養對當下的覺察力,即使面對極大的苦難,也能讓自己堅定不移,就能讓所有因為創傷而帶來的痛苦,蛻變成有意義的成長經歷,也能讓自己從這樣的過程中復原。

以上跟你分享的是,由究竟出版的《創傷照管》這本書,特別為你所整理摘要的重點。邀請你上《時報周刊》臉書留下意見,和我分享你是否對於如何做好創傷的照顧與管理,有更具體的想法與做法了?

閱讀完整內容
時報周刊No.2222

本文摘錄自‎

面對別人創傷 更要照顧自己

時報周刊

2020/第22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