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磨一劍 昔日學界魯蛇變疫情救世主

一位多次被大學解雇、降職減薪的女科學家,致力研究mRNA,經過千萬次的不懈實驗,新冠肺炎疫苗終於問世,也讓這場疫情看見了曙光,進而揭開這項成果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人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嗎?兩隻老鼠掉進一桶牛奶,一隻很快放棄,就淹死了;一隻拚命游,把牛奶攪成奶油活下來。兩者差別在主動還是被動?人應該盡其所能,直到命運向你展開!


▲熱愛研究的卡林柯,於1995年經歷人生低潮,不僅被降職,還被診斷得了癌症。但她努力不懈,研究結果終在40年後,一躍成為拯救世界、終止疫情的mRNA疫苗。

二○二○年十二月十八日,莫德納(Moderna)藥廠的新冠肺炎疫苗得到美國緊急授權,開打第一劑。這款疫苗稱為「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簡稱mRNA),技術在鎂光燈外深耕四十年,幾度被放棄。但因為一個人的堅持,得以光照天下。誰?卡塔琳.卡林柯(Katalin Karikó)。

一九五五年生於匈牙利的卡林柯,從小觀察當屠夫的爸爸工作,對動物器官很感興趣,啟蒙她對生物科學的熱忱。她的博士論文是「mRNA與病毒」,並在匈牙利塞格德大學(University of Szeged)研發mRNA。當時藥廠都往「基因工程」投錢,若取得mRNA的獨門專利,等於中頭獎。

從匈牙利遠渡美國 終遇轉機

希望愈大,失望愈大;投錢愈多,撤資愈快!一九八五年,因mRNA研發進展無望,卡林柯被塞格德大學解聘。天空這麼大,有翅膀怎麼會沒地方飛?先生支持她的夢想,賣掉車子換了一五○○美元,兩人帶著小孩來到美國,她到費城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做研究員,開發mRNA技術。

mRNA是什麼? 身體每一個細胞如同獨立王國,有衛兵、有製造營養的工廠。當病毒進入人體,衛兵就來圍毆病毒,一陣打殺消滅,這時我們就會發燒或產生其他症狀,這就是免疫系統發揮自衛作用。狡猾的病毒像愛滋病毒會假扮友軍,藏在特洛伊木馬裡,讓衛兵認不出來。病毒滲透進來騙住騙吃,還騙細胞工廠幫忙生產假友軍。當衛兵發現時已來不及,病毒的數量太多,反而被病毒圍殲,人就完蛋了。

傳統疫苗怎麼運作?就是把敵軍的屍體送進人體,把沒有繁殖能力的病毒當沙包,讓免疫系統練打。等到真的病毒來時,衛兵認出來一擁而上,像打沙包一樣狠打猛捶。這就是利用疫苗讓我們產生抗體。

而mRNA要傳送的不是死病毒,而是送一個包裹,包裹內有病毒的圖檔。就是把病毒的RNA片段快遞進人體,細胞工廠照著圖稿,生產類似病毒的蛋白質。衛兵熟悉病毒蛋白質,做出反應,產生抗體。RNA在完成任務後,會被細胞自動消除。這項技術運用在免疫療法,用來對抗癌症。

傳統疫苗為了製作完整的蛋白質,加上人體實驗,通常要費時好幾年。mRNA製造比較快,假使病毒突變,也可在很短的時間內,再製造對付變種病毒的疫苗。

但如何把mRNA打包送進人體,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包裹內的mRNA只能在攝氏負四十度到負八十度的低溫存活,冷鏈的技術是挑戰。二是包裹要能讓人體接受,不會產生免疫反應而拒收;否則警報大作,一陣亂打,反而引起免疫系統失衡,這是最大的風險,等於走到死胡同。
卡林柯能做出各種mRNA, 但沒有送包裹的辦法,最後天普大學待不下去,轉到賓州大學。一再失敗下,一九九五年她迎來人生低點,團隊解散、降職減薪,連實驗室都被收回;更慘的是,她被診斷得了癌症。

她邊治病,邊到處申請經費,因為她知道牛奶差一步就會變奶油!到了一九九八年,她拿到十萬美元經費,而且遇到了最該遇到的人。她在影印機前,遇見免疫學家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他剛跳槽來賓大,兩人禮貌性地閒聊,卡林柯說:「我已經能做出任何一種mRNA,而且相當穩定。」魏斯曼兩眼放光,當下邀請卡林柯合作。

技術新突破 成疫情救命關鍵

○五年得到突破,只要對RNA的U鍵進行修改,信使就能騙過衛兵,包裹就能送入細胞,不會打亂免疫系統。而且奈米技術使RNA製造更加穩定,冷鏈技術的進步也讓疫苗可以全程低溫配送。

加拿大生物學家羅西(Derrick Rossi)讀到這篇論文後, 嗅到了商機。他找到錢,在二○一○年成立公司ModeRNA, 後來把RNA改成小寫,就是Moderna(莫德納)。他聯合德國的小公司拜恩泰科(BioNTech),向賓大買了卡林柯與魏斯曼的研究專利,邀請卡林柯加入研發治療帕金森氏症與癌症藥物。

一九年底新冠肺炎爆發,美國總統找來各個藥廠,承諾政府負擔開發經費。因為有前面的底子,莫德納在四十二天就做出新疫苗。三階段人體實驗,效果高達九五.三%,十一個月就拿到緊急授權。從現有的數據,mRNA疫苗的副作用最少,沒有引起任何血栓。疫情迫使各國投入大錢,推動mRNA的發展,也對癌症、帕金森氏症與其他疑難雜症帶來了曙光,後人因禍得福!

四十年河東, 四十年河西。改變卡林柯的不是年歲,而是她走過的里程。一滴水加一滴水加一滴水,不是三滴水,而是會變成一條河!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274期

本文摘錄自‎

40年磨一劍 昔日學界魯蛇變疫情救世主

今周刊

2021/第12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