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菜譜幫外送,Kitopi躍登報復性成長夥伴
三月十八日,台灣宣布外籍人士限制入境等「鎖國」政策,在COVID-19(以下稱武漢肺炎)疫情最嚴峻時刻,台灣餐飲業界卻不約而同的,關注一家來自杜拜的虛擬廚房。
文●李雅筑
取自Kitopi官網
Kitopi
成立:2018年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穆罕默德.鮑爾
主要業務:虛擬廚房
成績單:融資額約新台幣26.7億元
地位:目前跨國最多的虛擬廚房
三月十八日,台灣宣布外籍人士限制入境等「鎖國」政策,在COVID-19(以下稱武漢肺炎)疫情最嚴峻時刻,台灣餐飲業界卻不約而同的,關注一家來自杜拜的虛擬廚房。
它成立才兩年 席捲中東、英、美五國
虛擬廚房又稱雲端或幽靈廚房, 指沒有實體店、做食物外送的業者。全台餐飲業者因為疫情衝擊,普遍業績衰退三成到四成,甚至砍半,此時,為何關心遠在天邊的杜拜商?「為了後續報復性成長先做準備,這是能低成本插旗海外的方法。」一名餐飲業者向商周透露。
這家虛擬廚房Kitopi, 成立僅兩年,遍及中東、美國、英國等五國,是跨國數最多的業者。它吸引超過百家餐廳合作,包含在全球逾五百家店的Pizza Express等品牌,更在二月,完成六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十八億元)的B輪融資,目前總融資約新台幣二十六億七千萬元。
它的概念是建立共享中央廚房,攜手餐廳和外送平台合作。餐廳端不需員工進駐,只要提供技術,虛擬廚房將負責採購食材、聘請廚師製作,並完成外送。
隨著外送崛起,Uber Eats、戶戶送(Deliveroo)等平台都布局虛擬廚房,在中國,也有熊貓星廚等業者。不過,中國、歐美等國發展虛擬廚房並不意外,為何這家席捲歐美的業者,來自杜拜?
「它十年來積極轉型,從貿易、觀光到科技創新領域。」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長劉鏡清解釋,杜拜政府大力扶植新創團隊,以此做為人才彙集地,去年光是新創團隊數量,就占整體公司登記的近五成。
事實上,做為中東交通運輸中心,杜拜在面對外送新經濟時,跑得比誰都快。
早在二○ 一二年,Uber成立僅三年, 叫車服務Careem就在杜拜成立,市值一度飆升至十億美元,股東還包含日本電商龍頭樂天。今年,Uber以三十一億美元(約新台幣九百四十七億元)的天價,收購該公司。
杜拜的新創環境條件佳,彙集人才與資金, 加上Careem也開始從叫車轉進餐飲外送服務,更有利當地虛擬廚房發展。Kitopi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穆罕默德. 鮑爾(Mohamad Ballout),眼看外送在中東興起,決心創業。曾經創立甜點零售公司、並擔任過投資機構執行長的他,擁有零售和金融背景,他觀察,虛擬廚房的成敗關鍵在於,得在獲利和保有餐點品質中找到平衡,並擁有可複製的規模化系統,才能獲得各國投資方青睞。
「這是加盟的升級版!」 創外送、餐廳獲利雙贏模式
「我們就像是亞馬遜,是為了加速餐廳的線上訂單,而建立起的倉庫和物流樞紐。」他曾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市面上有許多線上餐飲品牌,「但為了讓所有投資者獲利,這將讓食物外送的整體生態系,正朝著不利的方向發展。」
原因是,餐廳在外送平台成立線上品牌,表面看似省去實體門市的建置成本,但為了在線上獲得曝光,得投資更多行銷資源;此外,食材成本和外送平台的抽成仍高,至今能獲利的業者仍不多,這讓餐飲品質也產生疑慮。
不僅如此,不少外送平台自建共享廚房,邀請餐廳進駐,常常會面臨空間規畫喬不好、外送抽成條件談不攏等窘境,讓餐飲業者卻步。
他心想,若是透過第三方的共享虛擬廚房,跟餐廳合作,可透過大量採購降低食材成本,這也可做為與外送平台的談判條件,取得較優惠的抽成費用,隨著跨足多國市場,將有更多談判籌碼。「這是有機會讓大家都能獲利的模式。」鮑爾對投資人畫出願景。
如今,Kitopi正透過智慧廚房操作系統(Smart Kitchen Operating System),可在外送訂單數突然暴增時,透過智慧系統計算工作任務分配,讓廚師能快速完成餐點。比如在紐約,Kitopi可在消費者下訂的十五分鐘,就完成外送作業,僅需一般外送服務的一半時間。
「這會是加盟的升級版!」鮑爾說,他的目標是,讓合作餐廳能以此擴張全球市場。這考驗的是虛擬廚房該如何快速理解各國的外送飲食文化,並建立更細緻的SOP,成為別人難模仿的門檻。
目前,台灣虛擬廚房新創Just Kitchen,也是類似的模式,差別在於,Kitopi並不負擔行銷工作。換言之,倘若台灣業者在疫情過後,想藉其插旗海外市場,仍得懂得與消費者溝通,才能有機會分一杯羹。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這間杜拜虛擬廚房為何吸引一票台灣餐飲業者?
商業周刊
2020/第1689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