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旋風,台灣自信的起點而非自滿的終點

張鈞凱專欄



▲台灣應該為自己在AI領域發展的重要角色而感到自信與光榮,但完全不必受到西方世界和媒體流量式報導的風向所左右,把黃仁勳幻想為一個「抗中保台英雄」。圖為6月2日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台大體育館發表主題演講。(資料照,美聯社)

隨著2024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落幕,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私人專機於6月8日晚間從松山機場離台,長達15天的「仁來瘋」暫時告一段落。台灣社會集體情緒隨之大起大落,恐怕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冷靜下來。

「受害者情結」太深,過度服用興奮劑有害健康

黃仁勳曾說,台灣處於AI革命的中心,此次被問及台灣在全球科技領域的地位時,他則用英語回答「台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country)之一」。聰明如黃仁勳,他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了抓住台灣民心的祕訣,6月2日晚間在台大體育館登場的演講,最後一段充滿「民族主義」話語的影片,已經說明了一切。

長年以來,台灣社會生活在民粹政客打造出來的「受害者情結」陰影之下,因此需要三不五時塑造出一位「台灣之光」來做為「強心劑」。AI時代的來臨,當然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全球高科技發展都受到AI的衝擊、挑戰與轉型,台灣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台灣的科技供應鏈也在客觀意義上,印證了黃仁勳所言「台灣處於AI革命的中心」。他的話宛若一束振奮人心的陽光,照亮了屈身於「受害者情結」之內的台灣心房。

不過,黃仁勳這一番話,與賴清德總統520就職演說提到「台灣已經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終究無法相提並論。前者是台灣在現實世界自信的起點,後者則是充滿意識形態幻想自滿的終點。在台灣社會輿論風向的塑造過程中,兩者往往被混為一談,所以媒體上出現了種種對抗式的論述,比如「黃仁勳稱台灣為『 國家』,中國敢怒不敢言」; 又或者是某位被封為「經濟國師」的名嘴,稱黃仁勳乃「天降神兵」,「輝達有能力封鎖中國」云云。這些說法已經不只是「強心劑」了,而是具有自我麻痺性質的「興奮劑」,服用過度有害健康。

姑且不論大陸網路輿論場上的「小粉紅」們,至少筆者注意到,黃仁勳在台灣關於AI發展趨勢的發言,相當受到大陸科技業的關注。比如黃仁勳在Computex 2024 長達2小時的主題演講,「騰訊科技」隔天隨即發表全文中譯實錄,總共有2萬餘字,還特地為讀者摘錄出6 大重點。這顯示中國大陸的科技界人士,並沒有腦袋發熱,掉入兩岸政治敵對的漩渦之中,跟著一起大打政治口水戰,而是相當明白自己同樣是這場全球「新工業革命」的「局內人」


▲6月2日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台大體育館發表主題演講。(資料照,美聯社)

失去中國大陸的市場與資料,輝達無疑腹背受敵

嚴格來說,這場翻天覆地的AI革命,中國大陸與台灣絕不是站在互相對立的位置,而是在上下游中扮演各自的分工角色。中國大陸AI發展非常快速,和美國一樣,是世界公認走在前沿的國家,包含輝達在內,失去中國大陸的市場和資料,無疑都是腹背受敵的。

事實上,中國大陸一直是輝達重要的市場與主要創收來源,該公司在大陸的銷售額,占其資料中心業務收入的20%至25%。黃仁勳此前便多次說過,中國在美國科技產業的全球市場中是不能被取代的,美國政府推出的種種限制,只會對美國企業造成巨大損害,並進一步加強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獨立自主的決心。

因此,當台灣颳起黃仁勳旋風之前,他在今(2024)年1月15日、17日和19日,分別到訪輝達在北京、上海和深圳辦公室。網路上還流傳著一段影片,黃仁勳身穿東北大花背心,手裡轉著大手絹,與上海員工一起熱舞。

這一段短短的影片說明了,失去大陸市場,對輝達來說不只是焦慮,有可能還是重大打擊。同時也體現了,為何美國商務部要在去(2023)年10月17日,再度發布兩份半導體管控禁令,卡死美國企業對華的半導體出口,其中「精準打擊」了輝達出口給中國大陸的晶片。


▲2022年10月7日,美國商務部公告加強限制企業、個人對中國半導體企業的服務範圍,引發震撼。(取自美國商務部官網)

顛倒敘事自滿過頭,走向「科技義和團」歧路?

美國在大國博弈中對中國發起「無硝煙」的科技戰,目的便在於憑藉自身在晶片領域的優勢,限制中國企業所能獲得的算力,進而降低中國企業訓練AI的效率,並最終在AI領域確立對中國的技術領先。其背後正流露出著名史學家汪榮祖對美國「霸道」思維的評斷,美國認為只要自己站在晶片產業鏈的頂端,就可以在晶片產業鏈上隨手抹殺別國的發展權利。

美國把「AI革命」看作是與中國之間的一場「殊死戰」,如此認知猶然是零和博弈式的「修昔底德陷阱」 (Thucydides Trap)邏輯在作祟。問題是,AI領域的發展成果,應該是世界進步的象徵,理應由全人類共享,而不是某個霸權國家能夠獨占的技術與話語權。

致力於提供全球非主流媒體視角國際新聞的Podcast 頻道《冰角新聞》,最近就揭露了以色列如何在加薩的種族屠殺之中,利用AI技術生成攻擊名單。包括輝達在內的幾間科技業巨頭都在以色列擁有大量AI投資,自豪處於「AI革命的中心」的台灣,又將如何面對這般「核心角色」呢?《冰角新聞》的尖銳提問,某種程度也闡明了,台灣社會在看待自身與AI發展的關係時,實在不宜跟著美國代入太深的地緣政治權力博弈認知,從而掉入了二元對立、非此即彼的思維陷阱之中。

更直白來說,台灣應該為自己在AI領域發展的重要角色而感到自信與光榮,但完全不必受到西方世界和媒體流量式報導的風向所左右,把黃仁勳幻想為一個「抗中保台英雄」,進而誤認為台灣繼手握台積電這頂「金鐘罩」之後,又披上了輝達這件「鐵布衫」。在民進黨及其側翼編造出來的「中國需要台灣」 這類顛倒敘事中自滿過頭,稍有不慎,便可能走向「科技義和團」的歧路。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2024/6月 第1946期

本文摘錄自‎

黃仁勳旋風,台灣自信的起點而非自滿的終點

新新聞

2024/6月 第19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