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AI翅膀 戴爾騰空飛起

時來運轉 今年來股價暴衝


經歷了大起落,戴爾成了美國大型高科技產業中,浴火重生的一個典型例子;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前,戴爾甚至一度淪為一家賠錢的企業。

文/蘇彬貴


▲儘管戴爾面對一些挑戰,投資管理公司Bernstein仍視它是值得買進的公司 達志

全球正興起人工智慧革命(AI revolution),除了造就了輝達(Nvidia Corp.; NVDA.US),以及現年六一歲、該公司執行長兼創辦人之一的黃仁勳(Jensen)等(今年六月五日,輝達股本總市值首度突破三兆美元的關卡;而黃仁勳也躋身全球十大富豪)之外,也給予美國不少的大型高科技企業帶來重生的機會。

無論是微軟(Mirosoft Corp.; MSFT.US),抑或Meta平台(Meta Platforms Inc.; META. US),都曾因為原來的事業面臨了瓶頸,迫使其不得不尋求轉型;而最後AI都給這兩家公司,帶來嶄新的生命。前述的三家企業,再加上亞馬遜(Amazon.com; AMZN.US),被華爾街冠以「絕妙四強」(Fab Four)的封號,因為他們正扮演著美股歷史大多頭行情領頭羊的角色;這四強皆屬AI概念股。


老店新開張

而美國兩大個人電腦(PC)廠商之一的戴爾(Dell Technologies Inc.; DELL.US),更是當地大型高科技產業浴火重生的典型例子。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初創立於美國德州奧斯汀一地的該公司,由於一反傳統、採行「直接商業模式」(即去除中間人,直接向客人銷售產品,並完全按照客戶的要求來組裝電腦)等的經營手法,很快地就一炮而紅、大發利市。不過,隨著該該產業逐漸地步入成熟,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的問世,更是搶盡了其丰采;在這樣子的情勢下,戴爾甚至淪為一家賠錢的企業。直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大爆發,卻突然挽救了這個原本漸漸地走入歷史中的產業。

然好景不常,因為疫苗上市後,全世界也開始陸續解封,疫情期間遠距工作與教學(remote work and study),及居家娛樂(home entertainment)等的大量需求,也立即跟著明顯降溫,並因此再度衝擊個人電腦市場。於是,真正讓戴爾浴火重生、烏鴉變鳳凰的,就是近年興起的這一波人工智慧革命。

就年營業額的規模來講,戴爾已經發展為當今全球規模最大的高科技公司之一;除了一開始所經營個人電腦的販售之外,營運的範圍,也包括了資料儲存陣列(data storage arrays)、TI服務(TI services),以及聯網(networking)等其他的軟體服務。其中,能夠讓其展翅高飛、再度聲名大噪的,正是其所生產的AI伺服器(AIserver)。AI伺服器,是專為處理複雜人工智慧訓練及推論,而設計的先進運算系統。這些伺服器搭載了專用硬體,能夠高效處理海量數據,並執行複雜的AI運算。

此外,目前PC在其營業額中仍占據著大半比重;而近期市場的景氣也出現了改善的現象。據研究機構IDC指出,今年首季全球P C的需求就締造了過去兩年來僅見的成長紀錄。

受此激勵,繼去年締造了達逾九○%的漲幅之後,今年來戴爾的股價又已經進一步大漲了近九五%;並且在五月二十九日盤中,還以一七九,七美元的水準,再刷新史上最高紀錄。


股價持續漲

而美股中另一檔專做特殊AI伺服器的美超微(Super Micro Compurter Inc.; SMCI.US),股價更是大飆升:今年來又大漲了近二二四%;並且在三月八日盤中以一二二九美元再刷新史上最高。然該公司於二○○七年三月底上市之後,股價表現一直平平,直到今年初開始,才突然一飛沖天。

根據彭博商業資訊社(Bloomberg)以預估每股盈餘所計算出來的價益比,目前戴爾接近十九倍;而美超微則為三九倍左右。分析師指出,除了價益比遠高於戴爾之外,由於美超微的營運項目過於集中(而不如戴爾較多元化),這也是其投資風險會較高的另一個原因。 閱讀完整內容
先探投資週刊 2024/6月 第2305期

本文摘錄自‎

有了AI翅膀 戴爾騰空飛起

先探投資週刊

2024/6月 第23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