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小學生的推薦書單
在素養導向學習及評量中,很強調跨領域的知識應用,十一位現場教學者推薦適合中小學生的素養讀本,有助培養閱讀長文的能力、深入探究的思考力、自主學習力。
文/親子天下編輯部
未來無論是國中升高中的會考試題,或高中升大學的學測例題範本都不難發現,在素養導向的評量中,非常重視跨領域知識應用、真實生活中的解決問題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態度。同時,考試題型也因要考出素養,題型強調貼近生活情境,題目敘述較以前來得更長。
「閱讀理解」成為新課綱時代下,不分科別皆強調的學習主軸。教學現場老師們多鼓勵孩子不分課內、課外,都需養成閱讀長文的習慣,進而能領會文意、擷取重點、推論作者論點、闡發自我觀點,不單在評量展現能力,也在生活中靈活應用知識內容。
日常閱讀該從何培養?台北市興雅國中英語老師林淑媛建議,家長可挑選書中主角與孩子「年齡相仿」的故事書,貼近讀者。並可藉者家長循序漸進的提問引導,誘發孩子願意讀下去的欲望,也養成尊重他人與思索反芻的能力。
若針對中學生,「可從接觸過、孩子感興趣的課程領域下手,」台北市內湖高中公民老師周維毅以該科為例說明,若在課堂中,學生對司法特別感興趣,不妨閱讀此類書籍,養成閱讀習慣,並可嘗試立下閱讀檢核機制,做筆記、寫心得,以增進邏輯辯證能力。
有了閱讀習慣,還需避免閱讀偏食。新北市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提出改善建議,可給孩子建立日常閱讀再進化的挑戰:鼓勵接觸鑑賞、寫作等非故事類型的工具書,能藉著作者的帶領,從閱讀延伸學習分析文本、剖析作文技法,形塑個人精準的表達力。
「看書不代表就能得高分,」師大電機系助理教授賴以威表示,必須對閱讀抱持合理期待。他強調,閱讀是培養「美感」,就像是到美術館觀賞名畫,並不代表看了就能作畫,而是產生美的想像。相同的,若讀了數學小說,也不能確保解題能力突飛猛進,但卻能從中期待學生,讀出別於課堂教學上的樂趣,提升學習動機。
承上述建議,本篇綜整十一位老師及專家推薦讀物,提供「國英數社自」素養讀本書單,作為選書、共讀參考方向,幫助中小學的孩子,從豐富有趣的閱讀素材中愛上閱讀,並能培養閱讀長文的耐力、深入探究的思考力、自主學習力,從中找到源源不絕的學習熱情。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57本好書提升中小學「國英數社自」素養力
親子天下
2020/特刊108課綱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