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億美國人拖欠貸款 銀行疑信評失準

現在全美許多消費者都在延期還款或執行其他還款計畫,讓銀行與貸款機構質疑數十年來依賴的信用評分報告,是否還能反映真實的風險水準。他們尋找數據,想了解哪些人可能已陷入財務困境。

華爾街日報◎Anna Maria Andriotis


▲因難以分辨申請者的信用風險,貸款機構開始減少消費性貸款的發放量。

疫情期間,美國銀行向消費者發放的貸款大幅減少,因為他們不再能分辨哪些人值得信賴。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失業,需要延期還貸。但很多情況下,延遲還款的行為既沒有體現在信用評分中,也沒有記錄在信用報告內。

不良貸款規模恐達七千億美元

混亂局面源於美國政府刺激計畫的規定,貸款機構如允許借款人延期償債,向徵信公司報告時不能將其定性為拖欠。徵信機構環聯(TransUnion)數據顯示,從三月一日到五月底,美國有一億多個帳戶延期還款,代表美國人廣泛存在財務困境。

此盲點令貸款機構前景蒙上陰影。多年來,強勁消費支出和借貸幫助這些機構實現創紀錄的利潤。如今在混亂之中,他們試圖釐清美國在經濟繁榮時累積的那些債務會出現什麼狀況。

由於難以分辨哪些貸款申請者有信用風險,貸款機構正在減少批准信用卡、汽車貸款和其他消費貸款。他們找尋新的數據,希望藉此了解哪些人陷入財務困境,銀行需要多少撥備才能抵禦不良貸款規模。美國聯準會(Fed)表示,若經濟長期低迷,美國最大的幾家銀行可能承受高達七千億美元的損失。

「若沒有準確資訊,銀行唯一選擇就是收緊信貸。」 諮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 PLC)北美銀行業務主管阿博特(Michael Abbott)說:「銀行不知道誰會還錢、誰會拖欠,就像閉著眼一頭栽進信貸風暴。」

截至四月初,約三三%參與聯準會高級貸款官員調查的銀行表示,過去三個月提高了信用卡最低信用評分要求,一月份這個比例為一四%。受訪銀行還上調該調查追蹤的各類消費貸款標準。

因為信貸收緊和消費需求下滑,美國貸款發放量下降。美國三大信貸機構艾可飛(Equifax)數據顯示,截至五月十日的一星期發放約七.九萬筆個人貸款,截至三月二十二日的一周內,這個數據是二十二.六萬筆。同期汽車貸款和融資租賃發放量從三十九萬筆降至二十六.六萬筆。通用信用卡發卡量從八十五.六萬張下降至四十八.三萬張。二○一九年,每周發卡量很少低於一二○萬張。

知情人士透露,貸款機構已要求一些徵信公司將延期還款的借款人從信用卡和其他貸款徵集名單中剔除。廣告調研機構Mintel Comperemedia數據顯示,今年五月,銀行約發出七四○○萬份辦卡邀請,低於二月的三.一六億份。同期銀行發出的個人貸款邀請下降一半以上,降至八四○○萬。
設計新信用評分表辨認風險

「銀行非常認真研究貸款審查模式,思考是否調整以應對潛在風險。」美國銀行家協會(ABA)高級經濟學家斯特蘭德(Rob Strand)表示。

疫情大流行前,延期對銀行來說不是大問題。大部分消費債務很少延期,一般只在自然災害等影響還貸時才會延期。現在全美大量消費者都在延期還款或執行其他還款計畫,銀行質疑數十年來依賴的信用評分和報告,是否還能反映真實風險水準。

貸款機構以不同方式將資訊記錄在借款人信用報告中,例如將「準時」或「延遲」的選項留白,或在債務帳戶標示延期或展期。其他貸款機構則使用自然災害代碼。此外,貸款機構無法判斷借款人是真的陷入困境,或只是在利用紓困方案。

展期和自然災害代碼其實是為緊急情況設計。環聯信貸風險解決方案執行副總裁米勒(Curt Miller)說:「眼下拖欠還款如此普遍,信貸行業在設計時並沒有考慮一億個帳戶拖欠的情況。」

貸款機構正在尋找相關數據,希望確定哪些申請人還貸能力良好,哪些人可能陷入財務困境。

知情人士透露,貸款機構還考慮利用失業數據(如手機記錄顯示去過幾次失業辦公室及救濟金存款)計算未來貸款損失。知情人士稱,有些銀行正在審查存款帳戶現金流,以更了解其貸款帳目潛藏的風險。

徵信公司一直在與貸款機構討論其他有助識別隱藏風險的數據組,還有如何確定那些沒有達到信用評分標準、但可能償還貸款的申請人。

數據化申貸人的還款能力

諮詢公司費埃哲(Fair Isaac Corp.)正推出一項將成為貸款申請人評分的指數,了解該申請人有多大可能在經濟衰退時抵禦財務困難。「這讓(貸款機構)進一步了解個人應對經濟下滑的能力。」Equifax說,越來越多貸款機構要求獲取相關資訊,比如消費者如何管理自身銀行帳戶,對於信用報告中沒有記錄的帳戶,消費者又是否按時還款。

益博睿公司(Experian PLC)正在向機構出售一種規畫工具,使用都市級別的經濟數據,如失業率和家庭債務等,幫助貸方預測損失。環聯最近開始出售數據,幫助機構確定消費者是否受疫情影響,包括獲得延期救濟或其他幫助的數據。這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740期

本文摘錄自‎

上億美國人拖欠貸款 銀行疑信評失準

新新聞

2020/第17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