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最大贏家 半年暴增4千萬用戶

全球課程平台龍頭Coursera,兩百名校、大企業搶合作

停課不停學,疫情中歐美和台灣均轉向遠距教學,線上課程平台成為這波趨勢中最大受惠者。以註冊學員數來看,美國教育科技公司Coursera坐擁八千二百萬註冊學員,全球最大,去年疫情最嚴重的三到九月,一舉增加四千萬用戶,成為這領域的最大贏家,它如何做到?

文●張方毓


▲賓州大學教授替Coursera錄製課程,藉由線上課程接觸到世界上萬名學生。

定位是推動者,收費多元

Coursera成為最大平台, 並非找到教育市場沒有的產品,進而顛覆產業,而是在線上教育扮演市場「推動者」的角色,讓超過兩百間名校、大企業願意和它合作,才是它在這場新興教育賽道上領跑的關鍵。

在Coursera上,大多課程可免費學習,但用戶可以花三十九美元拿到Google教學及認可的數據分析等專業證書,更可以花兩萬美元完全在線上取得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MBA學位。它的學生不僅有一般民眾,還包括提供課程的大學和企業以及政府,機構可以訂閱、讓員工或學生取用它的學習資源。

Coursera將營收來源分成三個部分:消費者、企業、學位,也就是向想要取得證書的消費者收費,向想要提供員工線上課程資源的企業收費,也向想將學位透過平台觸及更多學生的學校收費。亦即, 它不僅只是2C(to customer)、2B(to business),還有2S(to school)。投資網站The Motley Fool的分析師弗利彭(Emily Flippen) 指出,市場中沒有其他競爭對手擁有這麼多元的收入來源,有望推動毛利率增長。

為什麼名校願意和它合作?首要原因是它打從一開始就不想取代教育機構,而是幫助學校觸及世界各地的人。

Coursera由史丹佛大學教授吳恩達(Andrew Ng)和達芙妮.柯勒(Daphne Koller)在二○一二年創立,現任執行長馬喬卡達(Jeff Maggioncalda)指出,當時許多線上課程平台大多主力開設自家課程,但兩位創辦人決定要跟一流學府合作,因此成立早期就與史丹佛、普林斯頓、賓州大學等一百多間名校簽訂合約,平台提供工具協助學校把課程放到線上,學校與平台拆分線上課程收入,許多合作關係已維繫近十年之久。

看到大企業學用落差痛點Coursera保持課程品質的路線一直很明確,在付費證書方面,目前與一百五十間頂尖學校合作,並由這些學校組成諮詢委員會,新大學若要加入提供付費證書的行列,須經這些學校審核同意。

在疫情中,名校群集帶來莫大優勢,例如另一平台Udemy雖然擁有十五萬門課,但課程品質較良莠不齊,相比之下,Coursera的豪華陣容能夠快速吸引新用戶。
此外,Coursera也看到高教市場一個痛點:學用落差,加上學費昂貴,早在疫情前大學招生率就開始下滑,這是它開始與大企業合作的契機。

二○一八年,它和Google合作推出資工專業證書計畫,拿到證書的人中, 七成五是第一次來到這平台, 其中五成的人是弱勢族群, 代表它的企業證書正好打中這些缺少機會進入高教領域、卻又想踏足高薪職業人群的痛點,也提供企業挖到國際人才的機會。

與名校和大企業合作,是否會使得用戶進入門檻過高?答案是不會,它切分出收費由低至高的認證服務,猶如替用戶搭建一道向上的學習階梯。
一開始,用戶先被大量免費的課程吸引,接著可能會花十美元拿一個職涯技能證書,接著可能再花一百美元取得專項課程證書,最後甚至花超過萬元攻讀學位。

要讓這道學習階梯吸引用戶向上爬,甚至得以直接套用到企業客戶身上,在於Coursera落實其科技公司角色,把所有產品都整合在單一平台上,在後端則採用自動化技術協助機構新添課程,這也幫助它降低成本、容易拓展市場和業務。

更重要的是, 這讓Coursera以低廉的代價建立起巨大的行銷漏斗,並形成「飛輪效應」:用名校與大企業的品牌力量吸引用戶,用戶獲取成本平均不到兩千美元,美國東北大學教授加拉格爾(Sean Gallagher)認為相當有效率。

雖然目前它的會員僅有不到五%是付費用戶,但三成企業客戶和五成學位客戶原本都是免費註冊學員,現在卻願意付費,顯示它的「階梯」正在作用,用戶付費又會進一步激勵更多機構加入、推出更多課程。

這個九歲的平台未來仍充滿挑戰,例如線上課程投入度不高,目前免費課程的用戶完課率約一○%,雖然付費用戶的完課率明顯提升,但仍需要提高此數據,因為完成的課程越多,用戶會購買的課程就越多。

此外,一流學府雖然是它的王牌,卻也是風險所在,維繫與頂尖大學關係的隱形成本很高。但至少目前,它證明了,不需要顛覆產業,只要結合產業中各利益相關者的需求,並用適合的商業模式呈現,也能成為新興趨勢的領先者。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第1755期

本文摘錄自‎

停課不停學最大贏家 半年暴增4千萬用戶

商業周刊

2021/第17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