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單車王國 再旺10年【封面故事-商業周刊】

擊敗中國,搶下歐洲63%電單車市場!

台灣單車王國 再旺10 年


製作人●劉佩修 文●林洧楨、林喬慧 攝影●陳宗怡 編輯●潘思辰 設計●李佳靜
兩個關鍵場景,預告台灣單車產業第二波盛世,即將來臨。

第一個場景,在六月中的台中市,德國博世集團(Bosch)旗下電單車系統的亞太總部,掛起招牌開始營運。Bosch堪稱全球電單車的心臟龍頭,在全球的馬達、電池、智能控制系統三大心臟級零件市場,攻占五成市占率。

兩大場景預告,台廠迎第二波盛世

電單車全球關鍵零件廠,台中設總部

它的亞太總部沒選在亞洲其他城市,而選在台中,凸顯台灣電單車(e-bike,詳見本頁小辭典)的全球製造地位。

全球龍頭來台插旗, 十五年前也上演過。當時, 掌握傳統單車心臟級零件的全球變速器龍頭廠愛爾蘭商速聯(SRAM),來台設開發中心,逾兩千位在台員工,也幾乎全採用台灣人才。

速聯登台後,台灣單車產值扶搖直上,開啟十年盛世;到了二○一六年,台廠拿下全球市占第二,中高階車全球市占第一,台灣成為單車製造王國。

如今,是傳統單車典範轉移至電單車的重要時刻,單車發明兩百年來,第一次被裝上電力。新一代的心臟零件王登台,預告台灣單車產業下一波盛世。

第二個場景,七月初,同樣在台中,全球單車龍頭──巨大機械的自行車文化探索館開幕。

當天除了巨大創辦人劉金標、前執行長羅祥安、董事長杜琇珍、執行長劉湧昌等兩代靈魂人物,全台相關業者都搶著共襄盛舉,導致座位不足,主辦單位只好一家家協調,達成「限量進場」的共識。

現場,彷彿全球第一、隱形冠軍的大會師。約六十個座位,包含全球營收前三大單車廠的美利達董事長曾崧柱、全球鏈條王的桂盟董事長吳盈進、剛就任的正新輪胎董事長陳榮華,單車界大老全數到齊,各個喜上眉梢(詳見第七十頁照片)。

「恭喜各位因禍得福,因為新冠肺炎,大家都是訂單超載,祝大家出貨順利!」身為東道主的杜琇珍上台時說。

記者現場訪問羅祥安,這波電單車盛況,是否會讓台灣單車產業旺十年?他毫不猶豫回覆:「對!」
未來五年,銷售額看增8成

歐美英俄需求猛,單車三雄股價攻頂

根據經濟部統計,今年前四月,台灣傳統單車出口金額衰退逾三成,但電單車卻逆勢成長逾兩成。

單車運動發源地的歐洲,是全球電單車銷售額最大的指標戰區,而台灣正是該市場的最大贏家,市占率達逾六三%,超越中國成為市占第一。

不僅歐洲,美國、加拿大、英國、俄羅斯等強烈需求,都帶旺這一波電單車概念股漲勢。攤開十二家電單車概念股財報(詳見第七十四頁表),雖僅有四家上半年營收正成長,但在電單車後續訂單助攻下,單車三雄巨大、美利達、桂盟,近期股價全數刷新歷史新高。

根據市調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最新研究報告,去年全球電單車銷售金額約一百四十四億美元,到了二○二五年將達二百五十九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千六百億元),預估成長八成,未來五年複合成長率達一○%以上。

台灣製造的傳統單車, 已拿下全球五十八個進口單車國的銷售額前三大,美國前兩大單車廠,也是巨大、美利達的代工客戶。台廠在電單車這塊新崛起的大餅,拿下歐洲第一後,接下來,就是要攻全球第一。

三年前,上演台、陸廠分歧點

巨大直球對決貿易戰,設匈牙利廠

那麼,將時間拉回三年前,當時發生什麼事?讓第一波盛世殞落?而又為何,當時沒被擊倒,能在這波搶到先機?

三年前,台灣單車業面臨多項衝擊。其一,中國共享單車崩盤,台灣單車出口值兩年跌三成;其二,產品典範正從傳統單車轉移到電單車,馬達、電池、智能控制系統,這三項關鍵零組件占成本五成以上,擠壓獲利空間;第三,歐盟醞釀對中國電單車祭出反傾銷制裁,美國也對中國貿易制裁,台灣許多單車業設有中國生產基地,眼見就要與陸企同樣淪為受災戶。

但是,兩岸業者面對同樣的危機,因應策略不同,結果也大不相同。

二○一九年,歐盟對中國電單車祭出最高約八○%反傾銷稅後,中國市占率從逾四成降到四%,排名第二的台灣則一口氣衝破六成,取代中國成為市占第一。這看似天上掉下來的機會,其實背後是多年布局。台廠多年前就在歐洲設工廠、研發中心、銷售據點,產銷布局得早,才終於等到機會。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第1707期

本文摘錄自‎

台灣單車王國 再旺10年

商業周刊

2020/第17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