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補教業 從高息股變歎息股

少子化與疫情重擊 獲利大縮水

台灣補教業 從高息股變歎息股


過去一度被視為高殖利率題材的台灣補教業者,在面臨少子化的衝擊和疫情的干擾,營運出現階梯式般地走弱,風光淡去。

文/尚清林


▲曾經風光一時幼兒補教業大地-KY,在中國政策打壓下,獲利大幅衰退。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政府官網

向來有「升學導向」價值觀的華人世界,對補教股一直有著很高的評價。但這一切,自中國政府對補教業祭出三十條新規定,赴美上市的新東方、好未來、高途等教育機構個股全線跳水後,原本預料商機高達一千億美元的補教業,就此變成泡影。

相對於中國教育機構業者的崩塌,台灣的補教概念股會受到牽連嗎?許多投資人也大感好奇。畢竟,台灣補教業者有一個特性是學員現金繳費,因此吸納廣大的現金流,在過去被視為高殖利率題材,如今能繼續風光嗎?

防疫停課 本土業者很受傷

其實,若以銷售區域來看,台灣補教股只有大地KY以中國為主要市場,會受到中國政策的波及。大地 KY的經營模式是幫助想經營幼兒園的客戶一條龍的服務,像是課程設計、裝潢、培訓等等,然後收取顧問諮詢的費用。

去年該公司營收斷崖式下滑,年衰退竟達六三%之多,EPS(每股稅後純益)也從二○一九年的一四.八元衰退至二.七元,主要是受到疫情影響。雖然因為去年基期大降使得今年前八月營收年增三二%,但實力已大不如前。

不過,即使如此,目前大地股價仍有一六○元水準,法人因此提醒,未來中國政策的影響還是一大變數,再加上中國也有少子化的問題,本益比實在太高,小心為上。
至於台灣其他的補教概念股,曾經輔導補教業進入資本市場的福邦證券承銷人員指出,由於智基、新華及卓越等,都是透過借殼方式進入資本市場,市場上對於這塊領域的營收概況並不太熟悉;再加上台灣市場雖然不像中國有政策衝擊,但卻有著疫情衝擊,因此短線補教股的負面效應還是要注意。

業界指出,其實台灣補教股的最大挑戰是少子化問題。

知名補教業龍頭的陳立數學,後來借殼卓越上市。卓越拿出補教協會的資料解釋,當前台灣補教業的總產值規模約一千七百億元,這十年來變化不大;但升學導向的補教業只是其中一環,反而因為少子化衝擊,逐漸萎縮,這回疫情所導致的停課影響,更直接造成短線營運的下挫。
獲利慘澹 數位轉型找商機

法人分析,以本土為主的補教業者,為了因應少子化所衍生出的市場變化,開始做出調整。例如,少子化威脅到以升學為主的補習班,但對職場後的學習、職場考試及線上教育則是持續增長,也成為當前補教股的新機會點。

像是, 三貝德旗下的亞洲教育,去年宣布與公職成人教育業者「鼎文公職」整合,正式跨入成人教育領域。辦理公職、國營特考起家的智基,則是結合最新雲端科技,打造隨選影音數位學習平台,打破地域與時間限制,爭取更多商機。

然而即使如此,業者的獲利仍呈現溜滑梯式的崩跌。當年卓越轉型補教股後,曾一度造成台股轟動,一七年EPS來到九.三七元,配發六.五元現金股息,其後被視作高殖利率股的代表。但此後EP S年年衰退,去年只剩下三.三元,今年第二季因疫情影響,更是掉到單季○.四七元。以出售學習教材為主的三貝德,情況亦是慘烈,每年的獲利也快速下滑中,去年EPS僅○.七六元,今年第二季更首次出現虧損,為負○.二八元。

看來,整體補教股已經失去高獲利、高股息的優勢,光環不再了!

閱讀完整內容
《財訊》642期

本文摘錄自‎

台灣補教業 從高息股變歎息股

《財訊》

2021/第6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