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eta搶先部署購物季 AI 行銷漁獵新客群

在Meta搶先部署購物季

AI行銷漁獵新客群


社群平台開始陸續推出嶄新技術的行銷工具,如何幫助品牌開拓客源,甚至在購物季節前後創造新一波成長?

文/ 楊子毅


▲生成式 AI 廣告工具: Meta 免費提供各種AI 核心工具,幫助廣告主自動獲取最好的廣告版位配置,搭配生成式的AI 組合內容,與目標群眾精確溝通。(圖片來源:Meta)

每年的購物季,是消費者搶購便宜商品的時間,更是品牌資訊戰白熱化的時候,期望趁著此時來衝高年度營業額。不過,這些年購物季的銷售成長開始趨於平緩,亦有消費者感到疲乏,若廣告主有意創下新里程碑,應如何著手進行策略調整?

眼下,伴隨人工智慧科技越來越成熟,被企業與消費者普遍運用,Meta 也將AI 導入產品核心運作,協助廣告主觸擊全球38 億的活躍用戶,在將近世界一半的人口之中找到潛在消費者,使Facebook、Instagram 經由系統化的學習,來理解對品牌感興趣的群眾。

而值得關注的是,據Meta 統計,品牌整體在2022 年第四季,同時也是高頻次的節慶購物期間,透過AI 行銷工具可成功提升20% 的轉換率(相比2021 年同期)。

Meta 台灣暨香港總經理潘先國說明,品牌往往準備許多廣告素材或創意,透過人工的方式來找到最有效的投放組合。但現在,藉由Meta 的AI 行銷工具,可在眾多的平台版位中,自動打造理想的廣告曝光組合,讓行銷預算獲得最好的配置。

因此無論是靜態、動態,或是短影音素材,在AI 的幫助下更容易地交互搭配,將對的素材,在對的時間、對的版位中,向對的人投遞訊息,甚至與Meta 之外的聯播網進行串聯。

如今Meta 用戶在平台上所見的「為你推薦」貼文,已有20% 的內容是來自AI 引擎的推薦,而非來自好友,消費者同樣會透過這項功能認識品牌。

進一步對品牌有興趣,欲加深認識產品/服務的消費者,還可以借助Messenger 或WhatsApp中的AI 訊息幫手,在線上即時獲得相關基本資訊回覆,成為第一線客服助理。

潘先國歡迎並鼓勵品牌方,運用Meta 工具進行多次測試,既可以依據自身對受眾的了解,手動設定投放需求,亦或是大膽不做預先假設,將先前的洞察化為一張白紙,交由AI 找出最佳策略,兩者方式能交錯並行。

AI 投其所好內容 以新客源帶動成長

碎片化時代,跨出舒適圈與其他分眾溝通並非易事,除了策略,也要天時地利人和,把握東風吹來的時機。Meta 調查便發現,台灣消費者在節慶購物季的參與率高達86%,遠高於全球平均的70%。其中,98% 的台灣消費者樂意在購物季期間嘗試新品牌,在在顯示購物季是廣告主開拓新客的大好良機。

潘先國解釋,由於年輕世代的品牌忠誠度相對不高、更願意嘗鮮,因此節慶促銷期間更樂意參考新的品牌。若是在Instagram Reels 這類年輕族群聚焦的介面上,短影音廣告可以率先讓他們對品牌留下印象,以便在緊接而來的促銷大戰、百花撩亂的訊息之中,更容易喚起消費者的記憶,提升轉單機會。

Meta 指出, 每天被轉發的Reels 內容達20 億次。尤其在這個短影音盛行的趨勢中,有57% 的消費者會經由短影音格式來認識品牌。同時,線上影響力經濟當道,網路創作者粉絲有近50% 的機會,會信任創作者本人所推薦的品牌,促使更多品牌紛紛在購物節期間尋找各式各樣型態的KOL / KOC 進行合作,讓粉絲們以不同面向來認識品牌、引發興趣。

如台灣手機配件品牌犀牛盾,在國內市場中已享有知名度,去年目標欲走出海外、瞄準美國市場,因此透過Reels 接觸廣大的新群眾,並透過AI 行銷工具鎖定看過Reels 廣告的用戶,以目錄廣告等格式進行再行銷,使商品知名度上升6.2 點。


▲犀牛盾搶攻海外年輕市場:手機配件品牌犀牛盾為了打開在美國年輕市場的知名度,運用AI 行銷工具,在Instagram Reels 溝通品牌印象,緊接著於Facebook 創造進一步的導購。(圖片來源:Meta)

科技大廠華碩,也期望用更有創意的方式來接觸海外年輕消費族群,則採用受到次文化熱愛的虛擬網紅,來代言溝通產品的機能性。

2023 年第四季的購物節將接踵而來,是廣告主擴大受眾曝光、獲取新客的絕佳機會。在購物季舉辦的越來越密集,但行之有年下,許多品牌已經保有基本盤的顧客。若要帶來新一波營業額成長,其實勢必應將火力瞄準在接觸全新顧客。

以服飾品牌ONE BOY 為例,在去年為了接觸「聽過品牌,但未曾有興趣購買」的群眾,便以「穿比不穿還涼」為溝通核心,打造圖片或影音素材,再藉由Meta 的AI 行銷工具尋找新客群,相比沒有運用AI 工具之下,購買次數成功提升了42%。


▲ONE BOY讓消費者更有興趣:ONE BOY 已擁有高知名度,但欲拓展新的客源,甚至創造在炎熱季節購買外套的意願,因此透過AI 行銷工具搭配廣告Slogan 佈灑新的產品訴求,成功抬高購買量。(圖片來源:Meta)

階段性打造全方位策略

年末除了有雙11、雙12 等購物節,若品牌瞄準海外市場,亦有黑色星期五、聖誕假期等市場上大規模的促銷檔期,但這些節日並不是第一次出現,若品牌期望進一步增加業績,應如何準備、提前佈局?潘先國認為分為四個階段:

首先在購物節之前,可依據既有的顧客資料基礎,進行小規模行銷方案的實測,來擬定更有把握的計劃。

第二階段,直到購物節前7 至14 天,開始向大量受眾進行投放,讓沒有接觸過品牌的消費者,對品牌有初步的認識。這一階段的目標,並非讓他們在短時間內下單,卻有機會被加入購物車列作參考。

第三階段,購物節當天搭配各種折扣活動,讓之前對品牌有印象的新客群,願意進一步考慮嘗試新的產品或服務;若先前已將產品放在購物車,成交的意願更會提升。

最後第四階段,要避免新顧客將產品買回去後,就對品牌失去印象。因此,需要不斷透過再行銷進行溝通,甚至可藉由Messenger 等通訊軟體持續關心消費者的使用狀態或需求。

潘先國提到,大多數品牌只注意在第三階段的策略,因此營業額如今已沒有太多變化,難創造成長空間。然而透過前期部署,可以累積新客群下單的機會,並且在最後階段來穩固基本盤,使總體營收有機會獲得提升。

數位媒體渠道破碎且多元,但廣告主行銷預算有限,因此更講究精確花費在刀口上。Meta的目標,便是幫助廣告主在有限預算下,提升品牌的價值。潘先國說:「目前依然很多品牌,只將Meta 當作是一種社交平台,作為消費旅程中最後的轉換點。但不可忽略的是,Meta 其實也是『品牌塑造』過程中最有效的平台。」 閱讀完整內容
動腦雜誌2023/11月 第571期

本文摘錄自‎

在Meta搶先部署購物季 AI 行銷漁獵新客群

動腦雜誌

2023/11月 第5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