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投資潮來了 錢該擺哪裡?

妥善安排資金去處

報復性投資潮來了 錢該擺哪裡?


2020 上半年全球經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急凍,但隨著各國央行降息、商業活動逐漸活絡,熱錢傾巢而出,人們開始進行報復性投資。面對這種局面,投資人究竟該把錢擺哪裡呢?

撰文:Dr. Money
先來看一則勁爆消息,2020 年7 月8 日中國某基金公司募集一檔新基金,額度是300 億人民幣,結果當日湧入1,300 億人民幣要認購,依規定超額認購須按比例配售,例如想買10 萬元只能買到23,076 元的份額。

新基金募集為何會如此火紅?來看看上證指數相關數據。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上證一路下跌,至3 月23 日跌到最低點2,651.59 點,接著緩步回漲,到6月29 日已來到2,961.52 點,漲幅11.68%。沒想到隔天開始天天飆漲,到基金開募前一天已漲到3,345.34點,6 個交易日狂飆12.96%,難怪隔日基金會募爆。募集當日上證又上揚1.74%,7 月9日繼續上漲1.39%,來到波段高點3,450.59 點,才出現換手交易量,讓指數回檔。

這是什麼現象?金融圈的朋友都說,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和錢都悶壞了,這簡直是報復性投資!其實我人在台灣也接觸到這類報復性投資和相關促銷,面對這種情勢,投資人要如何應對,妥善安排資金去處呢?簡單歸結如下:

買投資型保單不如直接投資基金

首先是保險公司的業務人員來推介帶有「投資效益」的保單,有的大推紅了好一陣子的「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投資型保單」,訴求的是到期領回本金,持有期間有配息,投資期為5 ∼ 7 年。傳統的投資型保單結合保險與股票基金或債券基金、平衡型基金也有不少公司推介。
業者的用意很清楚,就是趁疫情緩解、資金蠢動時,多吸收一些資金、多爭取業績,彌補先前慘淡的業績。不過我一向主張,保險的功用是尋求保障,投資是追求資金成長,可以累積更多資產,兩者該分開處理;連結在一起結果是,我們多付了一些比例不低的隱藏費用。若保險早安排妥當,額度也足夠,現在想報復式地把錢拿去投資,其實直接買基金就好。

很積極的業者還有銀行,推銷的是保險、基金、高息存款。保險有如前述,可免考慮;基金的重點商品是配息型基金,在銀行買這類基金的優點是可將存款戶頭和基金投資結合在一起。實務上是在戶頭先存入想投資的金額,再與銀行簽好信託契約,開通該行的網路銀行,就可利用線上申購系統買基金。

這是最方便的一條龍投資管道,通常一日之內就可全部搞定。缺點是銀行的銷售手續費通常比基金公司高,要能剛好碰上促銷折扣才划算。另外,如果買的是外幣計價基金,要直接在這家銀行先做換匯,一般來說多數銀行的匯率都不如台灣銀行,所以最好先做功課,找匯率優於台銀的銀行開戶投資。

至於高息存款,有台幣、外幣多種選擇。以我來說,我的資金用途是部分能有定期配息,部分追求較高的長期獲利,所以台幣高息存款不考慮,外幣會有匯率變動問題,有時會形成賺利率賠匯率,結果賠錢收場,我寧可買外幣計價的成長型海外基金。
透過投信投顧、網路平台可以節省手續費

另一個投資管道是投信,也就是基金公司,廣告也打得很兇。目前投信產品有自己發行的基金,也可以代理國外基金,經申請核准在台銷售。保險公司和銀行像是基金百貨商場,有國內外多種品牌、商品可選擇,而投信只有自家的和代理的商品,種類比較有限,但有些長期表現良好的基金還是值得投資,可考慮直接在投信購買,因為投信的銷售手續費比保險公司、銀行低。

不過在投信買基金有個缺點,很大額的投資才有專人服務,一般投資人通常只能在它們的網路平台交易,需要在該公司開戶,並提供銀行帳戶經銀行核印,通常需要7 到10個工作天,時間上有些許拖延,不免會錯失買入時點。

投顧也是另一個投資管道,重點商品是股票及基金。除非你原本就有投資股票,否則我不建議。至於基金投資,投顧較類似銀行的交易平台,但常有手續費優惠活動,有時甚至低到零手續費。不過交易流程和投信一樣,也要連結銀行帳戶並核印,剛開始會有時間拖延。

談到交易平台,還有一個著名的「基富通」,具有半官方性質,算是最具規模的基金百貨商場,除了選擇標的繁多,平台也祭出超低手續費優惠,吸引投資人下單。

最後是拿錢買房子投資不動產,因涉及較大額資金,現階段我不建議貿然投入。

閱讀完整內容
Money錢 155期

本文摘錄自‎

報復性投資潮來了 錢該擺哪裡?

Money錢

2020/第1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