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雷軍的電動車豪賭

雷軍剛創立小米推出新機,小米公關央請駐北京台媒去採訪發布會,電話裡再三拜託,駐京台媒同業們礙於人情包袱,勉為其難前往採訪,舞台上的雷軍口才不及阿里巴巴馬雲,想模仿蘋果賈伯斯(Steve Jobs )又學得四不像。會後媒體同業拿到小米贈送的手機,轉手就送給友人,甚至有人乾脆丟到垃圾筒。

◎林庭瑤


▲小米董事長雷軍宣布進軍電動車,小米即便站在電動車的風口上,但雷軍飛得起來嗎?( 資料照,美聯社)

那一年雷軍40 歲出頭,率領13 個人從中關村創業起家,還沒推出奠定江湖地位的小米2S 經典機。當時雷軍跟幾位朋友到中關村一家酒吧喝酒,酒過三巡, 他有感而發地說:「 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這就是後來雷軍知名的「 飛豬哲學」。

2021 年,雷軍站在「 為小米汽車而戰」的背景屏幕前宣布,未來10 年,將投資100 億美元進軍電動車;第一款小米汽車將是轎車或休旅車,車價介於新台幣45 萬到130 萬元。他認為,小米已累積人民幣1080 億元的現金,還有1 萬多人的研發團隊,全球前三的手機業務( 拜川普打壓華為所賜,小米得以緊追蘋果、三星之後),因此小米有造車本錢「 虧得起」。

市場好奇的是,外有美國特斯拉(TESLA )、日本豐田(TOYOTA )強敵;內有吉利、比亞迪、理想、蔚來、小鵬汽車在前,這些對手背後,除了有中國政府補貼,又有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投資挹注。小米即便站在電動車的風口上,但雷軍飛得起來嗎?

雷軍這個人

雷軍在1969 年出生於湖北仙桃,就讀武漢大學計算機系期間,與朋友王全國合作成立黃玫瑰工作室,開發加密軟體, 也編寫過電腦書。大學畢業後,雷軍就開始闖蕩電腦市場,還當過駭客。幾年下來,雷軍就在武漢電子一條街闖出名氣。

他加入金山軟件公司,成為董事長, 後來又離開。之後,他在武漢大學走了一圈又一圈,當時他感慨:「 沒有一家媒體想要採訪我。沒有一個行業會議邀請我。我有的是時間,沒人記得我。冷酷而現實,我被整個世界遺忘了。」離開金山那半年,他感受到人情冷暖,思維也頓時變得澄澈如鏡。

雷軍是那種內心非常驕傲的人,他的夢想,是成為像賈伯斯那種改變世界的科技英雄。可讓雷軍很不服氣的一點是, 比起阿里巴巴、騰訊等同業,他作為行業老前輩,當時的成就仍無法和江湖後輩相提並論。正是在這個階段,雷軍深入反省,體察世態人情,讓雷軍越來越清醒。

後來他終於想明白了,「 金山就像是在鹽地裡種草。為什麼不在風口上放風箏呢?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 小米於是站到了移動互聯網的風口之上,順勢而為,藉大勢所趨,果然事半功倍。
2010 年,雷軍到北京中關村創立小米。三年後,小米估值超過100 億美元, 八年後小米成為全球500 大企業。2011年,小米發表第一台手機;2020 年, 小米手機出貨量高達1.46 億台,躋身全球第3。小米手機在台灣贏得「 高性價比」的品牌形象。

為何看準電動車

特斯拉的上海車廠,像一條鯰魚,大大刺激了中國汽車業的競爭市場。今年新春期間,與蘇州駐點的科技業友人談到「 想買什麼車」,他就告訴我:「 最想買特斯拉,因為0 秒到3 秒,時速可加速到100 公里。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中國政策對電動車大力補助,上海周邊城市就快要成特斯拉為主的電動車世界了。」

根據中國公安部數據,截至2020 年底,雖然中國新能源汽車存量占汽車總量的1.75%,但增長速度極快,比前一年增長近三成。根據中國國務院近日公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所提出願景,新能源汽車的新車銷售量,到2025 年,將達到總體市場的20%。

小米的對手們已紛紛進軍電車,雷軍心知肚明,若還停留在手機業,遲早會被市場淘汰,現在蘋果已經開始造車,特斯拉則準備造手機,未來華為也必然會踏出造車這一步。手機和汽車市場打通後,手機極可能變為汽車市場競爭的附屬產品。汽車才是未來的超級移動終端,而非手機。

再加上代工巨頭富士康進入汽車行業, 更給了雷軍十足信心。百度和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都找上富士康代工汽車, 小米當然也可以找富士康。小米手機就是找富士康生產,待市場打開後,再逐步優化供應鏈;把產銷經驗複製到汽車領域,難度不大。甚至,小米也可以找比亞迪代工汽車。


▲特斯拉的上海車廠,像一條鯰魚,大大刺激了中國汽車業的競爭市場。( 資料照,美聯社)

小米電車夢能圓?

雷軍宣布小米跨入電動車市場,市場看法分歧,好壞皆有。有人認為,現在小米造車是晚了,在之前,蔚來、理想、小鵬汽車先行卡位,百度也加入了, 百度李彥宏就說:「 百度去年就投入200 億元( 人民幣),這可能需要10 年至20 年的長期投入。」市場認為,小米僅投入100 億人民幣,金額太少,不足以燒錢撐起電車夢。

看好的人認為:Z 世代(1995 年到2009 年出生)已逾2.6 億人,占中國總人口18.5%,這代人伴隨著智慧手機成長,在品牌選擇方面,相較於傳統車廠, 情感上會更偏向蘋果、華為、小米等品牌。自古至今,新產品總是先在年輕族群中流行,汽車市場自然也不例外。

如今,小米新機發布會規模越辦越大, 採訪記者想拿小米手機已不可得,贈品都換成了小米新開發的檯燈、手環、充電寶。有同業會後還說,小米成名了, 為何還送得如此寒酸?誰能想像得到, 小米手機竟能在台灣占有一席之地,不少年輕族群成了「 米粉」,小米時代的雷軍確實飛起來了。

雷軍曾驕傲地說:「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公司銷量下滑後還能夠成功逆轉的,除了小米!」而在這背後,也許小米依靠的,就是那雙在風口過後長出的小小翅膀。反觀台灣,已很久沒見到如此豪氣干雲的企業家了。

當雷軍宣告投入小米電動車之列,當作為人生的最後一場豪賭時,你會把雷軍的豪語當作屁話嗎?我不是科技專家或市場達人,但從駐京的經驗體會到, 雷軍的豪語是絕對不能看輕的。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781期

本文摘錄自‎

小米雷軍的電動車豪賭

新新聞

2021/第17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