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蘋果與價值投資

——兼論伺服器機殼大廠勤誠

蘋果股價創新高,市值已超越全球多數國家GDP,真可謂「富可敵國」。而股神巴菲特也從其中淘到千億美元,乍看緩慢的投資模式,卻贏過多數投機玩家。


▲取自美國蘋果官網,紐約實體蘋果店面

近期,美國蘋果公司股價最高達一八二.一三美元,市值超過二.九八兆美元,三兆美元近在咫尺,為有史以來全球市值最高企業,若與國家GDP(國內生產毛額)相比,數字也僅輸美、中、日、德四國,富可敵國,令人難以想像。

而在蘋果近年的上漲過程中,我們可見到股神巴菲特的身影,其投資蘋果的過程又再次向世人演示什麼是價值投資。巴菲特及被動型投資基金波克夏公司,在蘋果公司創下市值紀錄的過程中,從中投資獲利最多,過程值得投資人深思。

回顧巴菲特投資蘋果,二○一六年第一季,波克夏公司首度買入蘋果九八○萬股,後續季度持續加碼,其中以一六年第四季至一七年第一季、一七年第四季至一八年第一季分別加碼一.一四億股、一.三四億股為最多,一六年到一八年以三五○億美元買入蘋果二.五億股(蘋果股票分割前),占蘋果股份五.三%;二○年,蘋果一股分割成四股,波克夏小幅賣出蘋果一一○億美元,目前公司擁有八.八七億股蘋果(市值逾一千五百億美元),整體投資至目前,巴菲特在蘋果持股上獲利逾一千兩百億美元,絕對是人類投資史上最輝煌的一役。

巴菲特投資的方式並不是祕密,多年來無論在媒體、股東會或是採訪中,他總是慷慨分享其投資原則,這些投資原則並不艱深,幾乎人人可琅琅上口,在這次投資蘋果的過程中,我們可見到其投資原則的再次實踐:

一、買有護城河的好公司:巴菲特過往擅長於投資強勢消費性品牌,如可口可樂、吉列,具有寡占、定價權、消費者難以轉換之競爭優勢;而科技股雖非巴菲特過往擅長之領域,但蘋果也屬強勢消費品牌,且用戶在習慣蘋果生態系後,非常不容易轉換且黏性高,目前全球活躍使用中的蘋果設備超過十五億台,用戶數仍持續累積上升,使蘋果可持續從中得到可觀的獲利。

二、長期投資:巴菲特投資蘋果並非是為了股價短期的上下價差,而是關注在投資十到二十年後的前景,其受採訪時曾表示:「我不關心蘋果下一季或下一年的營收狀況,我在意的是數以億計通過iPhone生活的人。」他長期投資的方式,不在意公司短期業績起伏,也使得他可享受蘋果增長過程中最大的利潤。
三、好公司遇到壞事:一六年為蘋果自二○○○年以來首度營收下滑的年度,且在一六年的財報中,四個季度中有三個季度呈現衰退,當時蘋果的成長性受到華爾街強烈質疑,也使得股價在一五年第四季至一六年上半年表現不佳,而這也使巴菲特抓住機會以好價格開始買入。

四、重壓在少數好公司:巴菲特以總投資額約三五○億美元買入蘋果,約占波克夏整體普通股投資組合三二%,就算以波克夏龐大的規模而言,也屬重壓,這也符合其一貫風格,僅在少數好機會上重壓,就可得到非凡的成果。

巴菲特曾說:「價值投資道理很簡單,但卻不容易做。」我們可看到,價值投資的原則已經在市面上廣傳多年,並且有巴菲特、其夥伴蒙格用一生實踐並成就的真實範例,但如今市場仍是各種短線交易、消息面當道,並檢討價值投資不合時宜。

回顧巴菲特投資蘋果,我們是否應該重新思考,為什麼巴菲特看似緩慢的價值投資模式,卻可以在全球投資市場中得到長期最優異的績效。

本文由工作夥伴江若寧(一九九○年∼,台北大學經濟系)、張中宜(一九八五年∼,政治大學財管所)、黃奕穎(一九八七年∼,中正大學會計所)、邱政緯(一九八八年∼,台灣大學化工所)共同撰述,並提出伺服器機殼製造大廠勤誠(八二一○),供讀者參考。

勤誠,一九八三年成立,股本十二.○八億元,為台灣專業伺服器機殼製造商,伺服器機殼占比達九八%,銷售區域以美國、中國為主,占比分別為四六%、三一%,主要深耕白牌伺服器市場,終端客戶包括美國的臉書、亞馬遜、谷歌、微軟,中國的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生產基地包括中國昆山、東莞,及正在興建的台灣嘉義廠,產能布局更趨完善,可彈性因應客戶的需求。

勤誠為全球伺服器機殼龍頭廠商,市占率達十七%,伺服器產品品質及穩定度要求高,勤誠累積三十八年模具製造能力及大量資料庫,機構設計、散熱處理、電源管理為核心競爭力,跳脫單純機殼製造角色,將伺服器機構及電子層面一併考量進去,已具備提供準系統解決方案的實力。且積極與科技大廠策略聯盟,包括英特爾、超微半導體、微軟、安謀、希捷(Seagate)、WD等,使勤誠能跟上伺服器產業的發展趨勢與技術要求,並能和客戶共同開發,領先同業進入下世代產品設計,持續保持技術先行優勢。

根據思科調查之資料,未來影音串流服務、社群媒體、5G帶動高速傳輸,都將讓傳輸流量大幅增加,過去五年全球數據中心IP流量年複合增長率達二○%,而為了負荷流量的大幅增加,全球大型資料中心已超過六百座,預估到二四年伺服器出貨量年複合成長率達六.五%,勤誠直接受惠。

一八年到二○年,合併營收六十五.二億元、六十八.三億元、七十五.四億元,EPS(每股稅後純益)為五.三七元、七.六二元、八.一六元;二一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六十八億元,年增二○%,EPS四.三三元,獲利表現優異,隨著嘉義新廠明年投產貢獻,以及伺服器新平台推出下,營運表現值得期待,值得投資人追蹤。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305期

本文摘錄自‎

巴菲特、蘋果與價值投資

今周刊

2021/第13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