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鴻海雙E方程式 邁向淨零之路

你對鴻海的第一印象,還是「血汗工廠」嗎?鴻海近年來在ESG各方面已進步不少,陸續獲國內外機構認可,形象大幅翻轉。今年更首度獲得《遠見》CSR暨ESG獎綜合績效類電子科技業首獎。鴻海ESG為什麼轉趨積極?董事長劉揚偉接受《遠見》獨家專訪,揭密轉型歷程。

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將手掌平放腰間,邊說:「我們這個產業,很常被別人看成這樣子(低人一等),但我要告訴大家,我們的ESG也能很厲害。」

鴻海集團擁有全球上百個據點、100萬名員工,更是台灣營收最高、年營業額近六兆元的企業,逼近台灣一年GDP產值的三成。這家巨型集團,論國際影響力不輸台積電,其近年的改變,也足以掀起全球ESG的漣漪。

回顧2020年12月時,劉揚偉出席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曾有一段有趣對話。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指出,國泰在過去四、五年要做利害關係人議合,去拜訪鴻海,感覺當時鴻海對ESG並不清楚,有點不得其門而入,直到2019年後,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拜訪劉揚偉董事長,一次深談後才改變。

當場,劉揚偉笑回:「有心,頑石也會點頭」。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左)與現任董事長劉揚偉(右)在2021年10月的鴻海科技日上,一同介紹MIH第一款電動車。但兩人的領導風格大大不同。

形象翻轉〉加強溝通與透明,改變看得見

以前的鴻海,被外界冠上「血汗工廠」「不願意溝通」「不夠透明」等不符ESG的形象,這些都在這幾年有了改變。

2019年以前,鴻海不會如其他上市公司一樣,每季固定召開法說會,各家分析師與媒體記者,都要各憑本事去了解鴻海。

但在2019年劉揚偉上任董事長後,每季召開法說,各級主管不時在記者會、論壇中亮相。此外,還陸續更新官網、開設Facebook、Linkedin、Twitter等社群媒體,顯示主動跟外界溝通的努力。最近連公司名片都打算重新設計,一新氣象。

從CSR報告書也可看出鴻海改變的端倪。過去報告書多僅30多頁,但近年來報告書動輒編纂至130多頁,顯示願意揭露在ESG的作為。

劉揚偉接受《遠見》專訪時,我們問他,鴻海改變了嗎?

劉揚偉指出,其實過去創辦人郭台銘對員工、社會一直非常關心,默默做了很多,但不覺得需要花時間跟外界說明。在缺乏溝通下,導致許多誤會。

劉揚偉以「血汗工廠」為例,「外界誤解滿大的,」指出自己曾在美國高科技業工作過,「你覺得我在血汗工廠待得下去嗎?」

因此,他就任董事長後,決定把內外溝通做好。例如在大陸深圳園區推出開放富士康活動,邀請員工家屬、周遭市民參觀工廠,只是做到一半就爆發新冠疫情而暫緩。

對法人,不只每季召開法說,還有很多小型會議,希望讓他們更了鴻海,也希望借其他人的眼睛來告訴鴻海哪裡沒做好。「開放與溝通這兩項,的確是大家覺得我們最大的不一樣,」劉揚偉說。
EPS+ESG〉永續雙引擎,賺錢也能愛地球

除了溝通開放,劉揚偉近兩年也帶領集團逐步落實ESG。2020年,他喊出「EPS+ESG」雙E並重的策略目標。

他表示,EPS要放在前面,因為企業一定要賺錢。但只有EPS,那只是一家賺錢的公司,必須加上ESG,對社會、對地球好,才是可以永續經營的公司。

他也給予自己很大的期許。「我接這個位置,我一直在思考,這是台灣營收最大、規模最大的公司,可以為台灣做些什麼?」既然政府把ESG目標訂出來,就要有人領頭做,其他公司才會起而效尤,「我覺得在這方面,(鴻海)當仁不讓,我們要起一個帶頭作用。」

但是,鴻海關係企業龐大,光集團公司就3、400家(去除各區域重複計算),光中國大陸就有超過40幾座廠區,每一廠區又都是數萬人以上的超大規模。另外還有6000多家供應鏈廠商。困難度與複雜度,真是罕見。

要達到雙E目標,必須有步驟、有方法。第一步是先把ESG的組織架構好。

早在2007年,鴻海集團就已經成立了CSR委員會,並且設置環保長,推動節能、減碳、減廢等工作。之前,集團旗下各公司的CSR專責人員將近1000多人。近來為了加強落實ESG,又進一步整合相關人力。目前鴻海董事會已成立永續委員會,由董事長親自帶領,擔任主席,下有ESG三組專門人力,負責推動三大構面。「我會親自擔任兩年主席,再交出去,」劉揚偉表示。


▲鴻海加速智慧製造,更是世界經濟論壇評比全球唯一四座燈塔工廠的企業。

裡應外合〉強中央富地方,幫事業單位找路

劉揚偉指出,「事業單位有非常大的競爭壓力,大部分時候沒辦法思考其他事情,」因此必須強化鴻海中央,由中央協助事業單位優化ESG等非直接業務工作,此謂「強中央,富地方」。一反過去的鴻海,傾向弱中央、強地方的管理風格。

此外,由於規模非常龐大,鴻海必須比其他企業更具耐心規劃,加上試點、複製,才能解決規模過大的挑戰。

第一階段與外部單位合作,不斷收集國內外最新資料。第二階段,與顧問公司訂定執行計畫與目標。光這兩階段,鴻海已經花了一年多的時間。

2020年8月,劉揚偉第一次到台灣大學後EMBA(E勢泮)演講,分享他在美國待了20年,從美國學到最多的,是西方人做事的方法,值得東方人學習。例如西方人做事分成三步驟:先收集資料,再拆解,再提出解決方案,亦即把問題拆解成若干子問題,再逐一解決的方法(Divide & Conquer)。

過去一年多年,鴻海就透過積極參與國內外ESG倡議組織,經歷快速收集資料、拆解問題、提出解決方法的過程。

目前鴻海已響應、加入的倡議行動與國際組織包括「氣候行動100+」、全球環境資訊揭露平台(CDP)、氣候相關財務揭露資訊(TCFD)、科學減碳目標(SBTi)等。「加入這些組織,逼著我們(往前),還有一些正在洽談中。人都比較懶,需要一些激勵措施,」劉揚偉說。 長期觀察鴻海ESG的程淑芬指出,劉揚偉上任後,鴻海大幅加大、加速資訊揭露,也願意面對法人闡述理念,甚至身為碳排大戶,仍勇於訂下承諾。例如,鴻海就是第一家響應「氣候行動100+」碳排目標的台灣企業。 閱讀完整內容
遠見雜誌2022/5月 第431期

本文摘錄自‎

解密鴻海雙E方程式 邁向淨零之路

遠見雜誌

2022/5月 第4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