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降息機率高 美債短期投資機會浮現

美國債務問題+總統大選效應



撰文:朱岳中

6月美國聯準會(Fed)利率會議後,雖然一如預期利率維持不變,但市場對未來降息預期突然大增,尤其預期9月降息機率一度超過7成(依6月18日前Fed Watch數據),主要是因為會後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的談話相對「樂觀」。然而美國真的也要進入降息階段了嗎?投資策略又該如何擬定?

若與4月的利率會議會後聲明比較,6月的會後聲明似乎也沒太大不同。若以利率點陣圖(Fed’s dot plot)來看,與3月相比(聯準會只有在3、6、9、12這4個月份的利率會議會公布點陣圖),今年預估降息幅度還從3碼(1碼為0.25%)降為1碼到2碼(支持委員分別有7位與8位,另有4位建議利率維持不動),那為何預期降息的機率反而變樂觀了?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重點:

1.鮑爾在會後記者會上稱,「雖然通膨仍處高位,但物價上漲的速度已實質放緩。」算是相對明確提到通膨趨緩,讓人覺得在暗示有降息空間的意涵。加上還提到之前勞動力有點過熱,現在「恢復更好的平衡」,白話來說就是就業市場沒之前好了,自然就有藉降息再「刺激」一下市場的空間。

2.今年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ore CPI)年增率分別比4月下滑了0.1個百分點與0.2個百分點(詳見圖1),比市場預期還低,讓大家更覺得降息空間又大了點。而失業率從3.9%升至4%,為2022年1月以來首次回到4字頭。失業率回升,自然有經濟走弱的聯想,寬鬆政策當然是解藥之一。


3.瑞士、瑞典、歐洲央行(ECB),乃至於鄰國加拿大都已經降息,投資人難免聯想美國會不會跟進?

不單是一般投資人預期9月將降息,連許多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公司也以預期9月降息的居多。根據《華爾街日報》日前統計4月以來各家投資機構對降息的預期,所調查的21家投資機構當中有10家認為聯準會9月會降息,認為12月降息的有5家,認為明年才會降息的只有3家,認為7月就會降息的也有3家。沒有人認為會在11月降息(11月利率會議時間是11月7日,距離11月5日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只差2天,屆時可能還沒完成開票,聯準會不太可能在這個時刻做出重大政策)。

不過,筆者認為12月降息也有盲點,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將可能影響利率決策。因為一旦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競選連任失敗,拜登政府將成為看守政府,按規定看守政府是不能有重大政策決議的。拜登要能連任,才有12月降息的可能。因此聯準會若真打算降息,9月確實是最佳的時間點。

此外,由於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年起算的時間點是從每年10月開始新的年度,因此許多重大政策往往會在9月宣布,10月開始實施。至於7月,因為時間太近,聯準會暫時很難有足夠的理由來說服大家有降息必要。

若單從經濟數據來看,目前美國還真沒有降息的理由。就以CPI來看,已宣布降息的4個先進經濟體分別為瑞士1.4%、瑞典3.7%、歐元區2.6%(以上為5月數據)、加拿大2.7%(4月數據),美國就只比瑞典低一些。但瑞典從去年第2季起連3季GDP出現負成長,今年第1季也只有0.7%的正成長,自然有降息的迫切性。

而瑞士、歐元區及加拿大今年第1季GDP年增率也分別只有0.6%、0.4及0.5%。相較之下,美國第1季GDP年增率高達2.9%(媒體公布的1.3%是年化季增數據),不但贏過這幾個國家、地區,更是所有主要先進經濟體中表現最好的!

不但如此,2023年美國GDP成長2.5%,也是主要先進經濟體中數一數二好的。再看到失業率,歐元區與加拿大都超過6%,瑞典更超過8%,就只有瑞士失業率低過美國(5月為2.3%)。

美國負債占GDP比重
今年Q1來到122.4%


這意謂即便美國當前利率處於20幾年來的高點,但經濟表現依然亮眼,那美國還有什麼降息的迫切性?既然如此,又為何多數人期待美國降息?顯然存在著非經濟因素,讓美國必須考慮降息!部分媒體指出,美國政府的債務問題可能是聯準會降息的關鍵原因。

根據聯準會經濟資料庫(Federal Reserve EconomicData)數據,截至今年第1季,美國聯邦政府累積負債高達34兆5,865億美元,負債占GDP比重來到122.4%,2023年光債券利息支出就高達近1兆1,000億美元!

而且若維持目前的利率水準不變的話,到2025年利息支出將暴增到1兆5,000億美元!但2024財年美國國防預算也僅8,410億美元,2025年為8,500億美元。

再這樣下去,美國財政勢必會被拖垮!不但如此,2022年美國財政赤字1兆3,800億美元,2023年來到1兆6,900億美元,2024年預估將達1兆9,200億元,實際上2024財年的前6個月赤字就已高達1兆1,000億美元!這些赤字缺口得靠發更多債來彌補,根本就是惡性循環!

此外,還有一個美國媒體暗示但不敢明說的理由,就是選舉考量!有媒體以美國俚語「房間裡的大象」(Elephantin the room)來形容。大家都知道,但沒人敢說破,以免被扣上帽子說誣指拜登政府政策買票!

事實上,政策買票在美國又不是沒發生過,2012年歐巴馬(Barack Obama)準備競選連任,明明當時美國經濟好得很(前3季GDP分別為2.6%、2.4%、2.6%),CPI也好不容易才從歐債期間(2011年)高峰的3.8%壓回到2%以下,卻還是在9月實施QE3(第3次量化寬鬆),當時就被認為擺明就是政策買票!現在拜登會不會「重施故技」?從2年前拜登硬是讓鮑爾連任聯準會主席,就不難看出拜登早就留下伏筆,似乎就在等這個時刻讓鮑爾「配合演出」!否則共和黨身分的鮑爾,任內表現也很糟,尤其這波全球大通膨,大家都認為鮑爾一開始的誤判,是讓通膨問題迄今都還無法解決的關鍵,鮑爾何德何能可以續任?


短線搶進長天期美債
賺取資本利得


問題來了,就聯準會的預估,即便到2025年底,CPI也無法回到2%的目標值以下,但若真的基於選舉或債務考量而降息,那之後呢?還有可能持續降息嗎?要是就如同日本的升息一樣,就只那麼一次,投資人真的還要搶進美債嗎?尤其降息後要是讓通膨又反撲,問題就更大了!

從Fed Watch的降息機率或美國公債殖利率走勢來觀察,當前投資人確實對聯準會9月降息充滿了期待;加上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導致法國、德國等政局動盪,讓美元再起(原本因預期降息,美元從4月高峰回跌了不少),投資人短線是可以搶進美債,尤其長天期債券,以賺取資本利得(詳見表1)。更積極的投資人,甚至可以考慮槓桿型債券ETF(如元大美債20正2(00680L)、國泰20年美債正2(00688L))。但接下來就要留意美國CPI是否有回升,以及聯準會是否有持續降息。

相較之下,短線歐洲雖有右派政黨崛起的政治變數,但目前看來ECB持續降息的可能性還比美國大許多,加上歐元明顯被低估(若不是歐洲議會選舉結果的影響,否則ECB降息後,歐元不降反升),歐債也是投資人可留意的標的。

(本文作者為南臺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助理教授) 閱讀完整內容
Smart智富2024/7月 第311期

本文摘錄自‎

Fed 9月降息機率高 美債短期投資機會浮現

Smart智富

2024/7月 第3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