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你不知道的事:成分股、配息、費用一次看
文/張仲華
ETF是什麼?ETF是指數股票型基金,是由投信公司發行,追蹤、模擬或複製標的指數之績效表現,同時具有股票與開放式基金的特色,交易非常方便,可於次級市場買賣,在交易時間向證券商下單進行買賣。ETF是可用小額的資金,一次買進一籃子公司、債券…等的金融商品。
別跳過新手村:
ETF基本資料很重要
許多投資人往往只看ETF名稱,或是新聞媒體報導就隨便下投資決定,但其實ETF在投資前,詳閱基本資料相當重要,因為基本資料會告知投資人,該ETF風險屬性、選股邏輯、配息頻率等,這些資料在該ETF的投信官網皆可查詢,此外政府相關網站也可以查詢到相關資料。
ETF如何分類?
ETF類型廣泛,區分方式也相當廣泛,可以初步分為國內與國外之ETF。如果以商品做為區分,也可以是股票型ETF、債券型ETF等或期貨ETF等。
另外市場上也常依據持股邏輯,又再度細分為高股息ETF、產業型ETF、市值型ETF 、ESG ETF、等權重ETF…等。
ETF成分股:
掌握配息的關鍵密碼
ETF成分股為該ETF依照自身選股邏輯,挑選茫茫股海中的公司,進行持有,因此配息多寡、資本利得等,都會與ETF成分股有關,既然成分股如此重要,就需要進行更換,以免公司表現不佳拖累ETF,因此多久更換一次?怎麼換?也是可留意重點。
成分股進一步延伸,還可在ETF官網公布的月報中觀察其產業配置,也就是持有哪些產業?一般而言,若為國內成分證券之股票型ETF,雖然各ETF持有之產業,產業佔比都不同,但產業多會包含電子科技,其中如半導體、電腦週邊等皆為常被納入的產業,這與台灣為出口導向的電子科技國有關。
報酬隱形殺手:
總管理費用與交易稅
台灣交易ETF費用有保管費、經理費、證交稅以及買賣手續費。若想投資ETF,則需繳交一些費用,費用可以分為外顯與內扣,兩者的區別是,外顯費用是買賣當下必須扣除的費用,是真的要投資人繳交的;反之,內扣費用則是默默扣在ETF的淨值內。
ETF內扣費用通常會包括:經理費、保管費、周轉成本、其他雜支等, 以台股ETF而言,內扣費用平均是0.4%-1%。以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來說,保管費一年為0.035%,經理費用一年為0.25%(因為規模達50億以上),經理費以及保管費加起來大致為0.285%。
其他如買買手續費、證交稅等,屬於當下要付出的成本。不過,政府為了鼓勵投資人投資ETF,特別將ETF證交稅優惠三分之一,原本賣方的0.3%變成只要0.1%,而債券ETF免徵證交稅十年至2026年。
ETF投資可留意四點
此外近幾年ETF 市場有許多轉變之處,投資人可留意:
(1)收益平準金: 一般情況下,「收益平準金」為基金可用於配息的部分。為了使得規模增加,而不稀釋配息,因此衍生收益平準金制度。
(2)折溢價:ETF有兩種數字,分別為淨值與市價。淨值是指ETF真實價值,代表投資人若透過申購與贖回的交易價格。而市價則是供需決定的,若市價大於淨值則是溢價,反之則是折價。
(3) 年化配息率:為估算基金配息之指標( 每單位配息金額÷ 除息日前一日之淨值×一年配息次數×100%)。ETF配息多少是投資人最關心的事,因此每年配息的金額是可以用來觀察ETF表現的重要指標,但是只看絕對配息金額難以衡量,因此可搭配配息率等,進行綜觀判讀。
(4)配息頻率:2023年新發行的ETF中,出現越來越多配息頻率更高的ETF,過去常見是季配息、半年配,近期則出現月配息。
ETF投資風險:
投資有賺有賠
由於ETF商品種類多元,屬性與風險亦不同,ETF擁有投資上的許多風險,參考證交所資料,包含:市場風險、集中風險、流動性風險、折溢價風險、追蹤誤差風險與下市風險等。
1.市場風險:ETF的價格會上漲或下跌,也就是受到市場供需的影響。
2.折溢價風險:ETF市價由市場供需決定,可能低於或高於淨值而產生折價或溢價。折溢價過大代表ETF成交價格產生偏離。
3.集中風險:ETF通常為持有一籃子成分股的商品,但是可能會因為選股邏輯的不同, 使得ETF持有單一產業、單一公司,導致占比過大的情況。
4.流動性風險:ETF若買賣的供需雙方較少,可能會導致流動性不足。
5.下市風險:發行人可能因ETF資產規模太小、單位淨值過低等信託契約規定的終止情事,使得該ETF被清算並下市。
6.追蹤誤差風險:追蹤誤差係指ETF報酬率與標的指數報酬率的差異程度。產生誤差的原因是基金支付的費用、基金資產與指數成分股之差異等。
最後提醒投資人,若ETF是投資境外市場,也要考量到匯率風險等, 常見如債券型ETF等。
截至112年9月底的統計資料顯示,市場已經有237檔ETF掛牌交易,規模超過3.2兆元,ETF已經成為投資的熱門選擇,在投資市場中,盛行一套理論,即是擦童鞋理論,「當社會上無論階層, 都在談論特定投資商品,可能代表其過熱。」現在ETF市場儼然有這個氛圍,因此投資人在投資前, 仍需審慎評估並衡量自身風險,畢竟ETF百百種,但是不代表每個都適合你。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