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強過頭了?

三星不足懼,就怕保護主義浪潮


德國經濟部長致函台灣經濟部,請求協助德國汽車工業從台灣晶圓代工廠取得更多車用晶片,以避免車廠減產的新聞,再度讓大家注意到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業,影響世界產業的舉足輕重。
包括蘋果、超微、小米等國際大廠,都因台灣半導體業的助力再創高峰,而英特爾、高通則因未能堅定和台廠合作,經營遭受挫折。在汽車產業即將走向電動車時代之際,台灣半導體產業未來的影響力還會更大。

然而台灣半導體業的強勢,可能已經到了影響各國產生國安疑慮,開始誘發各國的保護主義。若導致各國寧願捨棄利益最大化的經濟效率,也要確保產業元件供應,台灣半導體業將陷入不利局面。

一場晶片缺貨,一方面驗證了「得台積電者得天下」不是自我吹噓,但另一方面讓人看到台灣半導體業的潛在危機居然是:它強過頭了!


◎林哲良


▲蔡力行接任聯發科執行長後,在先進製程的合作上緊抓台積電。

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的研究調查資料顯示,受惠於 iPhone 12系列新機種熱銷加持,蘋果(Apple)公司於二○二○年第四季以二三.四%的市佔率拿下全球單季銷售冠軍的龍頭寶座,同時也幫助蘋果寫下單季市佔率歷史新高紀錄。

同一時間,原為智慧型手機市場三強之─ 的華為, 因為受到美國的晶片輸出制裁,不但市佔率自一九年的一五.二%大幅滑落至二○年的八.四%,排名更跌出三名之外,輸給同樣是中國品牌的小米(Xiaomi)與歐珀(OPPO)。

小米後來居上的原因,是因為大幅提升對聯發科採購的手機晶片數量。根據研調機構Counterpoint指出,聯發科首度超越高通(Qualcomm),成為二○年第三季最大的智慧型手機晶片供應商。

得台積電者得天下

這兩則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相關動態,與最近車用晶片短缺的市場訊息,都透露出相同的訊息、指向同一個意涵──得晶圓產能與先進製程者(台積電)得天下!

「得晶圓產能與先進製程者(台積電)得天下」並不是台灣半導體產業自我吹噓。撇開德國、日本與美國等車廠紛紛透過政府的力量,請求台灣政府解決車用晶片供應短缺的問題不談,超微(AMD)近年鹹魚翻身,對照英特爾(Intel)的步履蹣跚,就說明了台灣以台積電為首的半導體產業重要性。

但這並非特例。相較於在三星(Samsung)與台積電之間搖擺不定的高通,聯發科在蔡力行接任執行長之後,在先進製程的合作上牢牢抓緊台積電,搭配中國手機品牌業者尋求更多元化的手機晶片供應,聯發科終於以高性價比的產品打敗高通,成為中國市場去年最大手機系統單晶片(SoC)製造商。

市佔率被超越還不打緊,近期市場傳言,因媒體實測發現,高通使用三星五奈米製程打造的新一代5G手機處理器驍龍( Snapdragon)888,比前一代驍龍865、採用台積電七奈米製程的處理器功耗大幅增加,而罪魁禍首可能是代工晶圓的三星,導致高通可能重回台積電懷抱,更讓人看到台積電優異的製程技術能力。

「日子還是一樣,都在配貨、幫客戶搶貨、被客戶罵…一位半導體產業的行銷業務如此消遣自己日常的上班生活,也間接說明了這一波晶圓產能吃緊狀況短期尚未看到緩解跡象。


▲三星在晶圓代工雖居全球第二,使盡全力卻拉不近和台積電的市佔率差距。

電動車疫情中逆勢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電動車的先驅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眼光看得更遠,當多數車廠的車用晶片仍以十四奈米的成熟製程為主時,特斯拉已瞄準自駕車市場,與三星針對五奈米的車用晶片展開合作,而非像其他車廠僅為了車用晶片短缺而苦惱。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管理顧問服務部營運長鄭興表示,即使全球仍壟罩在新冠肺炎(COVID-19)的陰影下,二○年汽車總銷量初估降至不到七千萬台,但電動車仍可成長至二五○萬台,佔比提高至三.五%。在消費者接受度轉變、政策、監管措施及商業車電動化等利多因素,也讓電動車市場在疫情影響下依舊被看好,未來十年內的電動車市場將以二九%的年複合成長率持續增加。
由華爾街「女股神」伍德(Cathie Wood ) 掌舵的方舟投資( ARK Invest) ,同樣也點名電動車、自駕車後市發展精彩可期。依方舟的統計,二○年全球電動車共銷售二二○萬輛,依照成本下降趨勢,預估二五年電動車將會成長二十倍至四千萬輛。不過,其中潛在風險在於,傳統車廠是否能成功轉型至電動車與自駕車。

歐洲力拚導入二奈米先進製程

電動車研發設計公司鴻華先進科技副總經理陳正夫則指出,縱使在短期之內,電動車的普及仍存在許多待克服的障礙,但它所具備的優勢將有機會取代傳統燃油汽車。陳正夫並說,在未來移動的趨勢中,電動車將帶領產業走向智慧化,並邁向自動駕駛及無人駕駛的階段,這是傳統汽車無法做到的。德國在歐盟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而三大車廠──福斯(Volkswagen)、賓士(Me r c e de s -Benz ) 及寶馬(BMW),因為對德國的經濟與就業有相當大的貢獻,對德國政府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去年底, 以德國、法國、荷蘭、義大利和奧地利為首的十七個歐盟國家共同簽訂一項總規模達一四五○億歐元(約五兆新台幣)的《歐洲處理器和半導體科技計畫聯合聲明》(Declaration:A European Initiative on Processors and semiconductor technologies )投資協議,將共同投入處理器與半導體的設計與生產,同時力拚導入二奈米的先進製程。

毫無疑問,德國等主要歐盟成員國已經發現未來半導體在汽車等各種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並且展開了積極的作為。

新冠肺炎疫情讓許多國家政府體會到,自行生產口罩及呼吸器等醫療戰略物資的重要性;這一次車用晶片的缺貨潮,是否也會帶來類似的體認?

一旦世界大國把半導體發展視為國安議題,那麼生產成本及效率將不會再是主要的考量,而台積電也難保不會繼Google、Facebook等被歐盟視為眼中釘,以「反壟斷」為名祭出許多管制措施,這是政府與台灣半導體業者必須思考與提防的問題。


▲特斯拉以5奈米車用晶片瞄準自駕車市場。

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曾說過,台灣的半導體等具代工性質的產業之所以能夠在全球化中立足有三個先決條件:一、要能分工;二、市場必須分散;三、區域平衡。

卸下各國保護主義心房是當務之急

當分工、分散及區域平衡的大環境有任何改變,對台灣代工產業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若不分工,台灣業者就無法變成世界工廠。而未來台灣科技業所面臨的挑戰之中,首當其衝的就是保護主義。

目前全球有能力進行五奈米量產的半導體業者,大概只剩台積電與三星,而台積電各方面又遙遙領先三星。換句話說,台灣半導體產業依舊能主宰許多與半導體相關的行業發展一段時間。

然而,台灣如何建立半導體版的“Taiwan can help and Taiwan is helping”,卸下各國保護主義的心房,恐怕也是車用晶片缺貨潮引爆後的當務之急!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770期

本文摘錄自‎

台積電強過頭了?

新新聞

2021/第17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