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冰上的醫療王國

二十五年來,以「增進全體國民健康」為目標的全民健保,讓民眾能以低廉價格隨時隨地享受醫療服務,社會滿意度因此逼近九成。

但當健保財務再次出現危機,我們被迫正視不願面對的真相:多年來以「實惠便利」為優先的醫療體系,未必能讓民眾更健康,甚至還可能形成反效果。

要讓健保永續經營,並達成增進國民健康的任務,我們該做的,遠不只有調漲健保費。


製作人‧方德琳 撰文‧鄭閔聲 研究員‧蘇柏昀
腎功能確實下降到透析治療(洗腎)的標準了⋯⋯,但不對,仔細檢視過去的惡化速度和去年底的數值,明明還可以撐個四年,怎麼退得這麼快?」診間裡,嘉義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董淳武端詳著病歷,陷入沉思;滿臉無助的病患茫然地問:「真的沒辦法了嗎?」

這位七十多歲、家住高雄的慢性腎臟病患,五月間被醫師「宣判」必須靠洗腎度過餘生。抱著一線希望,老先生和家人在網路上,找到了眼前的腎臟科名醫。

董淳武查詢用藥紀錄後,發現可能造成腎功能惡化的「嫌犯」,但為求謹慎,他想先徵詢藥師再下定論,於是告訴老先生:「可能有辦法,請你下禮拜再來。」

醫療現場直擊名醫肯「雞婆」 及時阻止洗腎命運

藥師證實了董淳武的推論:為延緩病患腎功能惡化,醫師今年初用藥降低蛋白尿,沒想到卻引起無法控制的高血鉀;後續為處理高血鉀使用的藥物,又回過頭來造成高血壓和蛋白尿惡化。只要解決恐危及生命的高血鉀,並簡化藥物使用,是有可能挽救患者暫時免於洗腎。

隔周門診,董淳武先簡要解釋診斷結「 果,再轉介老先生到醫院腎臟病衛教中心找答案。衛教師花了一番功夫,調查出這位務農數十年的「作穡人」,因為被叮嚀要多吃蔬果,最近常熬蔬菜湯食用,殊不知這道農民眼中營養豐富的料理,竟含有大量鉀離子。

接受建議戒掉蔬菜湯之後,老先生的血鉀值快速下降,擺脫三種藥物;一個月內,腎絲球過濾值已回到去年底水準,暫時逃過洗腎命運。

「我坦白告訴他,最多四、五年後還是要面對(洗腎),但至少這段時間不用兩天挨一針,生活品質會好非常多。」董淳武解釋,一般醫師都會盡力延緩病患洗腎,只是看診時間通常很有限,結果未必盡如人意,「這個病人之前的診斷也不能說有錯,我也是有藥師、衛教師整個團隊幫忙,才能找出原因。」

目前,全國共有九萬多名洗腎病患,類似病例,勢必經常在台灣各個角落發生。這並不罕見的故事,卻實實在在地反映出台灣醫療當下面臨的挑戰:不是每位慢性病患都能幸運遇見有耐心的醫療團隊,接受最妥善的照護。

知名公衛學者艾曼紐(Ezekiel Emanuel)在今年六月出版的新書《Which Country Has the World’s Best Health Care ?》(哪個國家擁有最好的醫療體系)中,雖認為台灣擁有全球「第一級」(Top tier)醫療體系,卻也點出明顯缺陷:「台灣病患與醫師的交流非常有限,因為醫師看病速度太快⋯⋯,缺乏長期連貫的照護體系。」

危機一》醫療品質堪慮滿意度雖高 但評比輸日、韓、星

權威醫學期刊《 刺胳針》(The Lancet),二○一七、一八年兩度發表全球醫療照護品質調查排名,在這項連續進行二十五年、範圍涵蓋一九五個國家的研究中,台灣兩年排名分居全球第四十五、第三十四,均落後日本、韓國、新加坡;與鄰國相較,台灣表現較差的項目包括慢性腎臟病、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等。

國民平均餘命,也常被用來評估各國醫療水準。一九年,台灣國民平均餘命八十.九歲,較一九九五年的七十五歲延長五.九年。但同一段期間,韓國國民平均餘命由七十三.八歲延長至八十三歲,明顯優於台灣。

「健保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我們可以發現,台灣的醫療正在逐漸走下坡。」看著這些數據,前中央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悲觀地評論。

張鴻仁的觀點,乍聽之下頗令人震驚,畢竟二十多年來,台灣民眾對全民健保的滿意度穩定上升,一九年已高達八九.七%,國際間更屢屢將台灣健保制度視為典範,但幾項客觀數據也不會說謊,這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 評估醫療品質的尺不只一把。我們必須承認,台灣醫療技術在很多領域都非常先進,但也有可以進步的地方。」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務企管部主任李偉強以平常心看待各類研究指標,但他更想強調的觀念是:健保雖與醫療密切相關,但並不「等於」醫療。

要理解健保與醫療關係,並釐清兩者是否同時面臨危機?必須從健保的核心價值談起。

「全民健保最重要的目的,是避免『因病而貧』。」張鴻仁指出,實施單一保險人且強制納保的全民健保,是為落實「醫療平權」,讓生於台灣的每一個人,擁有相同的就醫權利。

緊扣著「醫療平權」價值,健保制度的最上位目標,一向是促進就醫的公平性與可近性,而非提升醫療水準;但實務運作上,健保署為了讓有限資源產生最大效益,仍會運用身為「單一買家」的談判優勢,要求特約醫療機構維持、甚至提升服務品質。

「 台灣民眾可以自由就醫,覺得哪一家好,就到哪裡看,所以醫院之間的競爭很激烈。但不論公、私立醫院,都是用健保規定的同一個價錢提供服務,要競爭,只能從品質下手。」李偉強認為,「健保確實提升了台灣的醫療品質, 二十五年後回頭看,實施健保依舊是非常正確的決定。」

一項非常正確、且滿意度超高的公共政策, 為什麼被曾經的主事者判定「過了黃金時代」?理由,其實也是讓健保成功的元素:控制成本。

危機二》財務缺口擴大人口老化與慢性病 是重中之重

根據最新統計,健保財務收支連續三年入不敷出,安全準備金水位持續下降,預計明年底就將低於一.五個月保費支出的警戒線。衛福部長陳時中繼五月首度拋出調漲健保費率構想後,十月初又公開表示健保財務已到了臨界點,呼籲國人以「投資」角度看待健保費調漲,畢竟「沒有投資就沒有健康」。

全民健保的財務壓力,來自保費收入趕不上快速膨脹的醫療支出。人口高齡化,是醫療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

一九九六年,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占全民健保投保人口八.二%、花掉二八.二%健保費用;到了一九年,老人已達十五.一%,使用三八.七%健保費,況且九六年健保支出僅二二二九億元,一九年已超過七千億元,絕對數字變化相當可觀。

人口老化,直接導致慢性病盛行率提高。一九年,慢性病醫療費用占健保總支出近三分之一,其中慢性腎臟病治療的給付金額是新台幣五三三億元,高居所有疾病之首。隨著人口持續老化,慢性病支出成長的趨勢難以逆轉。

理想狀態下,只要收入隨開銷同步增加,健保財務就能維持動態平衡,偏偏現實狀況不是這麼一回事。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242期

本文摘錄自‎

薄冰上的醫療王國

今周刊

2020/第12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