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全球娛樂之王NETFLIX

解密全球娛樂之王NETFLIX


對《天下》採訪團隊而言,這一個小時的視訊採訪,是場震撼教育。一個規規矩矩地打了領帶,頭髮染成全黑的日本老人家,一開始就不按牌理出牌,直接「招募」電腦螢幕前的男記者,「我想找你來當成人影片演員。」他接下來,透過翻譯,又說出一大段令人面紅耳赤的限制級玩笑。這位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老不修」,正是Netflix原創影劇《AV帝王:全裸監督》的故事原型人物——村西透。
在地全球化的成功配方

殺手級內容,很韓、很日、很台

在劇中由著名演員山田孝之扮演的他,在日本泡沫經濟時代,大膽突破禁忌,成為成人影片產業先鋒。但他一度背負鉅額債務,晚景淒涼。

因此Netflix找上門時,村西透相當驚訝。一家全球有近兩億付費訂戶、市值幾度超越迪士尼的娛樂公司,居然對他的故事有興趣?

Netflix人員對村西透說,「你就是我們在找的『殺手級內容』(Killer Content)。」

怎麼說?Netflix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海斯汀(Reed Hastings)接受《天下》獨家專訪時進一步解釋,「《全裸監督》非常的日本,它捕捉到了某個年代,或某個國家非常特別的事物。你知道嗎?世界各地有很多人想要看這樣的內容。」

《全裸監督》原著作者本僑信宏認為,該劇能在全球成功,除了赤裸裸地描述「性、戀愛、賺錢」這些人性共通的慾望,還有劇中主要角色,「都在追求自由、渴望自由,這是所有人的夢想吧!」

《全裸監督》是Netflix一九年最成功的原創影劇之一,海斯汀也同時提到兩部最近在全球大受歡迎的原創影劇,都具備類似的成功元素,「《蠻戰之森》非常德國,《王冠》則是非常的英國,」他說。

Netflix在全球各地尋找獨特性的故事,然後用一套「劇本聖經」說出其中的普世價值。

「獨特性,就是你這個國家才拍得出來的味道;普遍性,則要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都能一起被感動,」曾在Netflix日本部門工作的前員工解釋。

「我們靠著全球化,靠著把內容分享給全世界,而做得比別人更好,」海斯汀說。

Netflix可說是「在地全球化」(Logloblization,將在地特殊性遍及全球的商業模式)的模範生。

它和傳統好萊塢輸出美式文化的做法不同,而是和在地創作者合作,投資當地文化的原創影集。

除前述作品,Netflix 在韓國有《屍戰朝鮮》(Kingdom)、英國有《王冠》(The Crown)、西班牙有《紙房子》(Money Heist)、印度有《神聖遊戲》(Sacred Games)、泰國有《絕境島》(The Stranded),台灣有《誰是被害者》(The Victim’s Game)。

靠著不斷「燒錢」的原創內容及疫情助攻,Netflix今年第三季訂戶達到一.九三億人,這比競爭對手的串流服務:蘋果(Apple TV+)、迪士尼(Disney+)、亞馬遜(Amazon Prime Video)的訂閱人數加起來還多。


▲如同iPhone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Netflix也改變了我們看電影和戲劇的習慣。

從一六年初,Netflix宣布進軍全球,在包括台灣的一三○多個國家推出服務之後,股價至今已大漲三三六%,市值並兩度超過迪士尼,躍升世界最大娛樂公司之一。

紙鈔堆成的霸業

以等同台積電的資本支出搞娛樂

Netflix從未揭露台灣訂戶量。《天下》根據一九年底凱度洞察與LifePoints的線上問卷,發現串流付費用戶有四一%使用Netflix,若按人口推估,訂戶約有九十六萬人。按年費粗估,Netflix在台年營收約為三十一億台幣,與台灣第三大電視台民視相當。不過Netflix不蓋大樓,它絕大多數的營收,都用來拍戲。

Netflix在二○二○年,預期支出超過一七三億美元(約五千億台幣)投資在《全裸監督》這樣的影音內容,相當於台積電一年的資本支出。這也比任何一家好萊塢電影公司,包括旗下有眾多製片廠(漫威、福斯等)的迪士尼都要多。

「好萊塢巨頭在Netflix早期崛起時,都在睡覺,」美國媒體大亨迪勒(Barry Diller)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現在他們醒來了,發現已經失去整個產業的霸權。」

在全球五大科技股「FAANG」,臉書(Facebook)、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Netflix與Google中,Netflix的市值規模最小,卻吃掉去年全球網路運輸量約一三%,是全球最高的單一來源。
今年六十歲、頭髮已灰白的海斯汀,創立的第一家公司「Pure Software」是除錯軟體。偵錯是疊代開發重要的一環,在海斯汀的帶領下,Netflix從一家錄影帶出租公司,轉型網路串流。直到串流變成洪水,如今,再轉型成一家娛樂公司。

海斯汀說,從串流到娛樂,Netflix一直都是創意公司,就是「大量嘗試、放手去做」。

Netflix帶著科技公司疊代開發的靈魂,開始在地全球化的實驗。「我們開始嘗試原創內容時,確實曾遇到問題。」一二年,Netflix投資挪威影集《莉莉海默》(Lilyhammer)。主角是知名好萊塢明星,劇中挪威語和英語交錯、混合了多國元素,「但最後的迴響很小,」海斯汀說。他們馬上在下一部劇修改策略,把元素單純化,舞台選在美國華盛頓,講一個美國的故事。這部劇就是轟動全球的《紙牌屋》,為Netflix奠定後來的影劇基礎。

大數據+推薦系統的威力

兩千種客製化樣貌的「你」

用在地故事征服全球,成為Netflix原創影集的成功配方。「我們願意嘗試,直接跳進去犯一些錯誤,然後找到答案。Netflix就是這樣一種學習的文化,」海斯汀說。

對於Netflix用大數據做影劇,流傳不少神話。不過實際上如何運用,是在這兩個最關鍵的時刻。

首先是推薦系統。Netflix去年在全球推出近四百部新影劇。這些影劇各有特色,靠著大數據分析用戶,把觀眾樣貌分成兩千多個分眾(Cluster),各自針對不同的分眾品味推薦內容,把每部影劇的長尾效應發揮到極致。

當你在Netflix觀看一部劇時,背後的系統就會開始分析你的喜好,然後為觀眾客製專屬於你的影片庫。因此每個使用者,系統推薦的影片都不一樣。

「推薦系統是我們(內容消費)最大的推力,」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第712期

本文摘錄自‎

解密全球娛樂之王NETFLIX

天下雜誌

2020/第7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