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營收衝2兆關鍵 台積電再飆3年

台積聯軍打贏處理器之戰!
30年前靠英特爾起飛的台積,如今技術反超1.5個世代,
3奈米產能超搶手,預估2023年營收翻倍,與英特爾黃金交叉。
蘋果首次踢開英特爾,推出的M1筆電,更昭告天下:
晶片自己設計、架構用Arm、代工找台積,
已能技壓英特爾。


文—陳良榕、黃亦筠 編輯—曹凱婷 設計—劉鎮豪
很多人忘了,台積第一張大單,其實來自英特爾。

一九八八年,時任英特爾執行長的葛洛夫(Andrew Grove)來到台灣,決定順道過來剛成立一年的台積電看看。

當時台積只有一條移轉自工研院的六吋晶圓產線,三微米製程, 「落後英特爾跟德州儀器二.五個世代,但我們良率不錯,讓他印象深刻說,『也許英特爾可以用你們,』」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在二○一一年美國 《聖荷西水星報》的專訪說。

根據清大教授洪世章 《打造創新路徑》一書的訪談,當時英特爾提了兩百個刁鑽的問題,台積一一解決,才在一年後通過了英特爾的認證,得以代工部份的處理器與晶片組。

張忠謀曾告訴部屬,為英特爾代工的過程, 「顯著提升台積的工程能力。 」

更重要的是,有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科技公司背書,取得其他廠家的訂單,就容易多了。這是台積成立初期業績起飛的一大關鍵。

台積攻:率先量產七奈米
張忠謀:只是要他們把製造生意讓給我


然而,三十多年後,情況扭轉。二○一八年,台積成功量產七奈米製程之後,終結了英特爾蟬聯多年的半導體技術龍頭地位。

這家巨無霸的產業地位,因此岌岌可危。在個人腦、伺服器的市佔,也快速流失。

因為,它的商業模式,被台積「破功」了。

張忠謀在一年多前曾斬釘截鐵告訴《天下》,「所謂英特爾模式就是技術取勝,他們的確是完全靠技術。」

由於張忠謀早年與英特爾創辦人諾伊斯、摩爾熟識,加上英特爾一直是客戶,因此他對這個強大對手的發言,始終留有餘地,「(台積)其實不是跟他們直接競爭,」 他解釋,而是跟英特爾的晶圓製造部門競爭,「只是要他們把製造生意讓給我,」他溫溫地說。

如果半導體教父的願望 成真,是什麼概念?

根據市調機構IC Insights,英特爾的月產能約為八十八萬片八吋約當晶圓 (指將各尺寸晶圓,換算成八吋),這個產能略小於台積的三分之一。但因為英特爾的工廠只做自己的CP(中央處理器,U見左頁小辭典,以下簡稱處理器) ,所有產能都是追求效能極致的先進製程。

而台積卻是包山包海,從做車用電子、電源,○.五微米的成熟製程,到五奈米都有;其中,二十八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也差不多佔了三分之一。正好與英特爾的規模接近。也就是說,如果英特爾真的把製造生意全數讓出來,台積的先進產能得擴充一倍,才吃得下。

但這個生意含金量極高,根據台積財報,二○二○年全年,先進製程佔營收達七二%。意即,即便英特爾只外包一半業務,都足以讓台積未來幾年成長大幅加速。
這一天,似乎已經不遠了。

至少,台積總裁魏哲家在一月的法說,宣佈遠超乎業界預期、最高達二八○億美元的資本支出時,那一瞬間,許多分析師、記者都閃過這念頭。

數字實在太驚人,這是台積近幾年平均水準的兩倍之多,甚至超過世界第一大製造業、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Aramco) 去年支出水準,很可能是民營企業中舉世第一。

是為了英特爾的大單嗎?在分析師的輪番追問下,台積董事長劉德音謹守不能評論客戶的原則回答,「 我們 (台積) 的生意,在過去幾年間,都是靠著智慧型手機驅動,從今年開始,高效運算也跟上潮流(jump on the wagons)」。

他並指出,「處理器」是高效運算當中,成長最快的區塊之一。

這個「暗示」讓各界相信。英特爾應是下了 斷捨離 的決心,要淡出製造。


▲英特爾新執行長紀辛格被期待能重振榮光,但半導體研發週期極長,再厲害也是3、4年後。(英特爾提供)

英特爾攻:紀辛格閃電回鍋
宣佈捍衛製造,外資:台積仍會贏


但英特爾竟在這個節骨眼,演出換執行長的驚天大戲。

赫赫有名的前英特爾技術長紀辛格(Pat Gelsinger),閃電回鍋出任執行長,二月十五日正式上任。他並提前出現在一月二十一日的英特爾法說會,宣佈捍衛ID(垂直整合製造)傳統。

這個矽穀老將的短短幾句話,激勵了英特爾員工,卻澆熄了投資人的熱情,英特爾、台積第二天都大跌。

最尷尬的,莫過於過去幾天,接力喊高臺積目標價的外資。

尤其是開第一槍、在台積法說會前一舉從四二五元,調到八百元的美商伯恩斯坦證券。

洪士灝早年曾在美國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設計伺服器處理器。

二、三十年前,昇陽、迪吉多這些矽穀的 上古神獸 ,也與今日的蘋果一樣,高度垂直整合,從作業系統到處理器都自己開發。

那曾經是個處理器百家爭鳴的時代,但最後英特爾一統江湖。

英特爾很久以前就決定,它就只做大眾化的處理器,讓大家用洪士灝說。

然而,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英特爾的大客戶們,現在又開始自行設計處理器。

微軟在不久前宣佈將自行設計電腦用處理器;而早在蘋果做出M1之前,世界最大的雲端服務供應商亞馬遜,已自行設計伺服器處理器。它們用的,都是Arm架構。

也就是說,全球市值第一、第二跟第三大科技器,結合台積最先進的製程,足以技壓英特的x86 全系列產品,打破過去x86 高效能、Arm省電的業界迷思。

這是台積聯軍的第二個重大勝利,而且,比同屬x86 陣營的AMD擊敗英特爾,意義更為深遠。

英特爾新任執行長紀辛格對此心知肚明。因此,他在一場員工大會精神喊話:未來英特爾的新產品要「比那家『在庫柏蒂諾(蘋果總部所在)的生活風格公司』 還好,我們未來必須要做到這麼好。 」

一語成讖…三大巨頭投奔「 Arm+台積」

為什麼M1的表現如此驚人?

洪士灝認為,主要還是Arm開放授權模式的優勢,在M1發揮得淋漓盡致,讓蘋果可以為自家產品、作業系統,量身打造處理器。 「Arm好處是,蘋果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他解釋。洪士灝早年曾在美國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設計伺服器處理器。

二、三十年前,昇陽、迪吉多這些矽谷的「上古神獸」,也與今日的蘋果一樣,高度垂直整合,從作業系統到處理器都自己開發。

那曾經是個處理器百家爭鳴的時代,但最後英特爾一統江湖。

「英特爾很久以前就決定,它就只做大眾化的處理器,讓大家用,」洪士灝說。

然而,「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英特爾的大客戶們,現在又開始自行設計處理器。

微軟在不久前宣布將自行設計電腦用處理器;而早在蘋果做出M1之前,世界最大的雲端服務供應商亞馬遜,已自行設計伺服器處理器。它們用的,都是Arm架構。

拆解震驚全球的三大神技

蘋果M1處理器有多威?


1.比iPhone晶片更先進
全世界第一顆使用5奈米製程的電腦處理器,一顆晶片有160億顆電晶體,比用於最新iPhone的A14處理器多了36%。

2.效能狠甩頂級英特爾
官方宣稱, 性能是使用英特爾處理器同款筆電的3.5倍。美國專業媒體進一步實測,發現蘋果最便宜的筆電、售價3 萬元的MacBook Air,換上M1之後,效能竟然贏過9萬元、採用最頂級英特爾i9處理器的MacBook Pro。

3.電池續航力翻倍
同一款MacBook Pro,換上M1之後, 電池續航力竟然增加近一倍,可連續播放電影達20小時。也就是說,不插電全天使用已毫無問題。處理器採用源自手機、Arm的4顆高效能大核、4顆省電小核的架構,是一大關鍵。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第717期

本文摘錄自‎

2023年營收衝2兆關鍵 台積電再飆3年

天下雜誌

2021/第7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