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棒喜劇再解剖(摘要)

第一章/Chapter 1 千面魯蛇 The Schlemiel with a Thousand Faces


老鷹或許能翱翔天際,但至少黃鼠狼不會被吸進噴射機引擎裡。

Eagles may soar, but weasels don’t getsucked into jet engines.

──史蒂芬.萊特(Steven Wright)─脫口秀諧星
太初有電影,電影就是《星際大戰》(Star Wars)。

好吧,另外那本書1其實不是這樣開始的,但用上面這段話作為本書開場,感覺還不賴。

本書必須向約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2與其不朽名著《千面英雄》(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致上最深的謝意,但我更要謝謝我朋友克里斯.佛格勒(Chris Vogler),他從坎伯研究出發,將其探討的單一神話(Mono-Myth)形式與劇本結構和說故事技法做結合,創作出《作家之路》(The Writer’s Journey)一書。

如果你從沒聽過,或需要有人幫你回憶一下,英雄旅程主要由以下部分組成:

1.平凡世界(Ordinary World)

2.冒險的召喚(Call to Adventure)

3.拒絕召喚(Refusal of the Call)

4.遇上師傅(Meeting With the Mentor)

5.跨越第一道門檻(Crossing the First Threshold)

6.試煉、盟友、敵人(Tests, Allies, and Enemies)

7.進逼洞穴最深處(Approach to the Immost Cave)

8.苦難折磨(Ordeal)

9.獎賞(掌握寶劍)(Reward﹝Seizing the Sword﹞)

10.歸返之路(The Road Back)

11.復甦(Resurrection)

12.帶著萬靈丹歸返(Return With the Elixir)

想想《星際大戰》──本片可說是亦步亦趨地跟隨著坎伯的英雄旅程。電影一開始,觀眾先遇見我們的英雄──農家子弟路克(Luke)。路克生活在無聊的古老沙漠世界塔圖因(Tatooine)(平凡世界),某天他無意間接收到來自莉亞(Leia)公主的全像投影求救訊息(冒險的召喚)。透過訊息指示,路克與歐比王.肯諾比(Obi-Wan Kenobi)相遇(遇上師傅),卻拒絕與歐比王一同前往莉亞公主的故鄉奧德蘭(Alderaan)(拒絕召喚),只因為「他還有很多事要忙」,而且「一切都感覺好遙遠」。

然而,當路克回到家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的阿姨和叔叔都慘遭帝國暴風兵(Empire’s Stormtroopers)殺害,於是他回到歐比王身邊,宣稱他現在想要前往奧德蘭:「學習使用原力,並成為像我父親一樣的絕地武士!」

一行人來到了龍蛇雜處的星際港口城市──莫斯.艾斯利(Mos Eisley)(跨越第一道門檻),在此歐比王找來駕駛千年鷹號(Millennium Falcon)的惡名昭彰走私客韓.索羅(Han Solo)與丘巴卡(Chewbacca),路克則開始練習使用原力(試煉、盟友、敵人)。當他們藉由超空間跳躍,抵達理應是奧德蘭的位置時,他們發現整個星球已經遭到摧毀,並被牽引光束拉上帝國要塞死星(Death Star)(進逼洞穴最深處)。在此,為了拯救莉亞公主,他們必須對抗暴風兵與達斯.維達(Darth Vader),卻在垃圾壓縮機裡幾乎送命,還親眼看見路克導師歐比王的死(苦難折磨)。

在反抗軍基地,路克終於實現夢想:他成為反抗軍的戰鬥機駕駛,還親了莉亞公主的臉頰!(獎賞――掌握寶劍)路克與戰隊返回死星展開攻擊(歸返之路),在此幾乎要送上性命,但就當達斯.維達逼近路克的X翼戰機時,路克聽見了歐比王的聲音,並遵循他的指導,與原力合而為一,在韓.索羅千鈞一髮之際前來救援下(復甦),成功摧毀了死星!在斬獲這樣一次傲人勝利後,路克、韓.索羅與丘巴卡登上頒獎臺,由莉亞公主向他們致敬,感謝他們拯救了反抗軍,以及將希望重新帶回銀河系,現在的路克儼然成為了一個成熟完整的人(帶著萬靈丹歸返)。

上面這些,我想你都已經知道了。

所以,喜劇裡頭會發生什麼事?喜劇主角的英雄或英雌一樣會踏上一段旅程。就某方面來說,這和克里斯.佛格勒以及約瑟夫.坎伯在其著作裡寫到的過程相當類似,但許多地方卻又大不相同。

當路克的家人被殺的時候,他勇敢並肅穆地發誓要「學習使用原力,並成為像我父親一樣的絕地武士」。喜劇英雄則會相當不勇敢地試著逃跑,好讓自己不要也跟著送命。在整部《星際大戰》裡頭,路克總是顯得勇於冒險、堅毅不屈,而且忠實可靠。當他在追趕R2─D2機器人,同時面對沙人(Sand People)可能在附近伺機而動的威脅時,他抓起來福槍,膽識過人地對C3PO說:「讓我們去瞧瞧吧!」

喜劇英雄往往顯得缺乏膽識。佛格勒曾寫道:「英雄讓我們知道如何面對死亡。」但喜劇英雄則讓我們知道如何面對生命;根據佛格勒的說法──「英雄接受犧牲的可能性」,但喜劇英雄面對犧牲總是百般不情願,而且往往會想逃得愈遠愈好。

在《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裡,正當桃樂絲(Dorothy)的三位同伴準備勇闖西方女巫城堡(Wicked Witch’s castle)時,膽小鬼獅子(Cowardly Lion)在西方女巫的城堡外向錫人(Tin Man)與稻草人(Scarecrow)說──

膽小鬼獅子: 好,我準備要為桃樂絲進去了。今天就算是西方女巫也好、守衛也好,誰敢擋我的路,我就把誰給大卸八塊。我可能沒辦法活著出來,但我還是要進去了,我只希望兩位能為我做一件事情。

錫人、稻草人:什麼事?

膽小鬼獅子:說服我不要去!

英雄自己選擇要踏上冒險旅程,喜劇英雄則往往是別無選擇。

陪在英雄身邊的總會是一位睿智的長者;但喜劇英雄時常會遇到白癡,對方則在無意間說出可以給我們的英雄某些有啟發的話。

這麼多年以來( 以及這麼多不同地方), 在我教授「 喜劇的幕後工具」(The Hidden Tools of Comedy)工作坊時,我的學生時常會問我有關於故事結構的問題。而當我花愈多時間思考這件事情,我愈加意識到,喜劇其實有某種相當特殊的故事結構。

市面上已經有相當多關於電影故事結構的書籍,對此我相當清楚──很多書的作者也是我朋友。但在這之中,鮮少有直接明確探討喜劇故事結構的作品。據說畢卡索(Pablo Picasso)曾經說過:「好的藝術家懂得複製,頂級藝術家則懂得剽竊。」於是我便決定比照辦理──我剽竊了(麻煩請把剽竊這個嚇人的詞換成比較有威嚴的說法:致敬)克里斯的書名,寫下我自己關於故事結構的書,只不過我自己這本專門探討喜劇電影。
喜劇英雄的旅程

在喜劇英雄的旅程(Comic Hero’s Journey)裡頭,你的主角依舊會經歷一段讓他(她)脫胎換骨的體驗,其中各個階段如下:

1.平凡世界(The Normal World)

在平凡世界裡,你的主角身處一個傷痕累累、支離破碎的世界,自身也是傷痕累累、支離破碎,只是他們對此一無所知。在他們眼中,他們覺得自己一切都很好,他們覺得生活很完美,他們的世界運作無礙,直到……

2.搞屁啊?(WTF?)3

事情大條了,天要塌了,一切都亂了套!《飛進未來》(Big)裡的男孩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三十歲的大人,《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 Day)裡某人發現日子停留在土撥鼠日(Groundhog Day)──當狀況發生的時候,主角會竭盡所能地試圖要回到平凡世界,開始做出……

3.回應(Reactions)

這是主角開始竭盡所能要讓世界恢復到正常模樣的階段。在《飛進未來》裡,飾演男主角成年版本的湯姆.漢克(Tom Hanks)在這個段落騎著腳踏車,奔向前一夜園遊會的地點,接著回家告訴他媽媽:「媽,我昨天在許願機許了個願,然後我就變成大人了!」但因為沒人相信他,於是產生了……
4.連結(Connections)

在喜劇英雄的旅程中,角色會開始建立他們過去從未有過的連結,可以是戀愛對象、盟友,或意料之外的朋友。靠著這些連結,他們轉向……

5.新的方向(New Directions)

他們踏上過去從未想過要踏上的道路,朝著新發現的目標(Discovered Goals)邁進。但就當一切看似順遂,隨之而來的卻是那不可避免的……

6.斷裂(Disconnection)

此時他們分崩離析,一切看來是毫無希望。在班.史提勒(Ben Stiller)執導的《鐵男躲避球》(Dodgeball)裡頭,這邊就是文斯.范恩(Vince Vaughn)看似要放棄比賽,出賣自己隊友的段落。但說時遲那時快,主角重獲新生,重新下定決心要達成新發現的目標,隨之出現……

7.衝向終點(Race to the Finish)

在浪漫愛情喜劇裡頭,此時就是主角奮不顧身衝向婚禮現場的段落。像是《畢業生》(The Graduate)裡的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衝向教堂,或是《當哈利遇上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裡的比利.克里斯托(Billy Crystal)在曼哈頓狂奔,希望在一切太遲之前抵達此生摯愛身邊。這邊永遠會有某種混亂,其中英雄(也就是我們的主角)以及一般而言主角的朋友與盟友會竭盡所能地要達成最終目標。在賈德. 阿帕托(Judd Apatow) 執導的《40處男》(The 40-Year-Old Virgin) 裡, 主角史提夫.卡爾(Steve Carell)意識到自己不想和書店女店員上床(對方此時正坐在浴缸裡自慰──你得看了才會懂),並發現自己其實愛著凱薩琳.基納(Catherine Keener),於是他得衝去對她表白。而想當然爾,由於他沒開車,最後只能騎著腳踏車幾乎是連滾帶爬地衝向終點。

在衝向終點之後,最後會有一段結尾或後記,甚至只是單一個戲劇節拍,讓我們感覺眼前有著更好的世界。

好,讓我們開始吧。

不過呢,容我先提醒你一下:本書介紹的不是公式,也不是模板。這些步驟會出現在大多數建構得宜的喜劇裡頭,但不見得總是會依照書中順序。多數的人認為在喜劇裡,主角的低潮會出現在電影進行到大約四分之三的地方,大多數情況也的確是如此──但不是全部。《今天暫時停止》裡頭,比爾.墨瑞(Bill Murray)在電影演到一半時便試圖自殺;在班.史提勒自導自演的《開麥拉驚魂》(Tropic Thunder)裡,同樣在電影演到一半的時候,小隊便各奔東西,班.史提勒決定要獨自前進。其他電影也可能會跳過或草草帶過某個步驟;在大多數電影裡頭,上面所有的元素都會出現在電影某個地方,但是否一定得按照以上順序?當然不是。也是有很多出色的、特立獨行的、非典型的電影,而雖然多數電影會從「平凡世界」開始,以「衝向終點」作結,你自己的電影不見得非要這樣做不可。你的喜劇英雄走在他或她自己的道路上,路線或許從許多地方看來似曾相識,但就像討論舞臺表演時所說的,各有巧妙不同。

也因此,套句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曾經在《波特諾伊的怨訴》(Portnoy’s Complaint)寫過的話:「現在讓偶們開暑吧。可以嗎?」

1 譯註:原文指的是《聖經》。

2 編註:約瑟夫‧坎伯為美國神話學家、作家和教授,研究工作涵蓋人類經驗的多種面相,最知名的研究領域為比較神話學和比較宗教學。坎伯的傳世巨著是一九四九年出版的《千面英雄》,探討全世界神話故事的英雄旅程與其轉化過程,並且歸納英雄的同一原型。此書出版之後,坎伯的理論已廣泛受到許多現代作家和藝術家有意識地運用。

3 譯註:WTF為「What the Fuck.」的縮寫。

閱讀完整內容
超棒喜劇再解剖

本文摘錄自‎

超棒喜劇再解剖

史提夫‧卡普蘭

由 鏡文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