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棒電視影集這樣寫(摘要)

請繫好安全帶,此行必定十分顛簸

我們都得承認,國內電視環境已經全面敗退的事實。台灣自製的電視劇,即使有零星亮點,仍處於最壞的時代。雖然大環境悲觀,但也因如此,很多機會和新平台冒出頭來了,對年輕一輩的創作者來說,反而是最好的時代。可是機會難得,把握得住與否,完全就看「說故事的能力」了。而故事的首要根基—編劇,卻往往是國內電視劇中最弱的一環。

廖振凱
時至如今,我們終於等到一本針對電視劇而寫的編劇書。

本書作者潘蜜拉道格拉斯教授,以在南加大多年的授課教材,加上美劇編劇圈的實戰經驗,鉅細靡遺地將編劇這一職業(包括編劇技巧、團隊合作、入行生存法則、電視台文化等)揭露在世人面前。光是一窺美劇的編劇奮鬥史就大呼過癮了,對有志於從事編劇工作的新手來說,更是不可多得的寶典。

本書除了有完整的劇本範例外,還有針對劇本格式的寫作示範,以及逐行的重點提醒,教你如何一步步從格式出發,將自己的想法一一落實到劇本上。其中有非常多有用的小技巧,可供新手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創作習慣。另外,各章還附有多篇客座講者的對談或文章,諸如《火線重案組》的大衛西蒙和《洛城法網》的史蒂芬布奇科等,聽聽這些重量級編劇的分享,彼此獨特又遙相呼應的寫作經驗談。

若正好有電視劇案子開發中的編劇們,更可以直接利用第三、四章所提供的寫作模式和分析方法,好好檢視目前進行中的工作,對編劇會議上的溝通與討論(或向製作人報告),有助於聚焦主題、掌握角色重點,以及確立大方向。

說到底,編劇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讓自己的劇本好,然後更好。同為編劇,我特別關注本書如何精進編劇技巧這一部分,在此提出一些可供國內電視劇劇本學習參考的地方。

一、建立「框架」

猶如蓋房子時的骨架結構,在寫劇本之前,框架有助於劇本整體的規劃。美劇傳統是單集「四幕」框架,每幕約七場戲,一共二十八場,並以廣告破口為懸念,推至下一幕。每幕先畫出一格格空白框,填入每一場戲的題旨。

這在創作一開始的階段,能夠一眼看出劇集的大方向,是非常便於整理和討論的工具。 現今美劇則有五至六幕框架變化,但意義都是為了能更精準掌握戲劇節奏,保證事件的密度和維持張力,不讓觀眾感到無聊或想轉臺。美劇的操作是以「分」計算的。劇本一頁,劇情一分鐘。劇本根本是高度控制時間的藝術。

這樣玩格子遊戲的好處是,可以把故事中的分支劇情(A-B-C故事),整理得清清楚楚。另一個優點是,此法可讓單集故事中重要的劇情轉折點、每幕的角色衝突和劇情懸念、片尾的鉤子等,一目了然。

而因框架中的每一格空白,只能容得下一句話,於是寫下每格題旨的同時,就得先明瞭完整戲劇的弧線,時時提醒劇情不可以離題或散漫。

二、關注角色面

作者說:「影集打動人心,是因為角色真實,就和現實裡的人一樣。」

角色,是美劇的核心。雖然看似五花八門、精采緊湊的事件不斷發生,但事實上,沒有人真正在乎外部情節。觀眾只關心人,即角色的內心,事件都是由人的情感所引發推動的。即便如《CSI犯罪現場》這樣的辦案劇,同樣深刻地直指人心,案件才會引人入勝。

但創造出鮮活有生命力的角色,是最難的。

「捕捉角色的難度,就跟捕捉飛行中的小蟲差不多。」書中如是說:「擁有角色的聲音,就像是擁有他的地址。」有血有肉的角色,完全來自於編劇對人的觀察和體悟,才有辦法準確地寫進角色的心,並且體現於外,而從一系列發生的動作中呈現出角色的心理狀態。

電視劇極度重視角色弧線,觀眾最愛看主角如何完成一整季的旅程。作者強調,編劇要時常給自己出難題,並站在同角色一樣艱難的位置:「永遠要想,把自己逼進最艱難的處境,這樣才能把答案逼出來!」美劇非常擅長描寫角色各種的「兩難」,如《怪醫豪斯》中,每種身分關係之間(醫生對醫生、醫生對病患、病患對家屬),處處都是棘手難關。

不只是主角受到挑戰,傑出的美劇更常挑戰大眾意識形態的邊界,那些道德正義、情感拉扯、權勢欲望、法律漏洞的曖昧地帶,透過層出不窮的特殊情境,探討角色和主題的廣度和深度。很多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影集,有時嗅覺極為敏銳,甚至預測出即將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想像力完全奔馳在觀眾的前頭,不得不佩服美劇與時俱進的活力和視野。

台灣電視劇的角色,普遍重視生活面,雖然也有情節上的衝突,但較少當作主題深入探討,更少見辯證的空間。這點實在很可惜,台灣充斥著各類議題和觀點,但很少在電視劇中看到一個身陷內在與外部危機,對情感、道德或立場兩難搖擺的主角,可以讓觀眾擔心他/她的每一步決定和行動。我們都知道現實生活很不容易,只是電視劇很少面對真實。
三、分場大綱和檢視分析

本書第四章聚焦在分場大綱的寫法,是極佳的練習章節。

作者舉例示範,逐行提醒分場時所需注意的重點,說明如何讓分場看作旅行的地圖,好讓落本時不至於迷路。分場大綱其實就是更細的框架,一樣以題旨的方式寫下每一個場次,但注意敘述時的戲劇重心不可以偏移。每一場次盡量簡短清楚,主角要有明確的動作和目標,對抗敵手所造成的阻礙,極盡所能地貼近衝突、問題和高潮。

另一方面,編劇則要不停地分析自己所寫的故事,檢視分場大綱中的主題、支線故事、戲劇性、預期心理、重要轉折、意外和懸疑張力等,尤其對觀眾的「可信度」,以及「支持度」。試想一位影集的主角,若得不到觀眾的認同,必定是失敗作收。作者建議自己的劇本可以給很多人看,問問他們這三個問題:「你在乎故事裡的人物嗎?」「你期待哪件事情發生嗎?」「你覺得這個劇本是在講什麼?」

編劇回家微調、改寫或重寫劇本,如果時間允許的話。速度,永遠是在這行討生活的關鍵能力。一般美劇從大綱定案後,約莫兩週時間內,就必須寫完單集劇本,時間非常緊迫。不過在台灣,也有很多誇張的情況,尤其ON檔戲更是兵荒馬亂。上午編劇還在改,下午就要趕拍,也時有所聞。

四、編劇的生命

「你對這世界了解多少?」

書中幾名客座講者不約而同說到,要當一個編劇,最重要的是去體驗生命。編劇大衛西蒙甚至給新手編劇的建議是:「去唸個醫學系。」雖是玩笑話,但強調編劇必須是很入世的,有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感受,喜愛與厭惡,才有辦法在劇本中表露出個人的經驗和洞見。簡單地說,就是要好好活過。當編劇前先去找份真正的工作,過一個真正的人生。也許絕大多數的編劇,沒當過醫生、律師、警探或是毒梟,那要如何寫出有血有肉的角色?

當然就是靠田野調查和研究。

下筆前,愈是有充足的寫實基底,愈能深入真實的細節,挖掘出獨特的情感,開發出題材的特殊性,並且跳脫憑空想像的創作習慣,刺激及挑戰自身經驗以外的描寫。田調過程中,絕對會發現很多意外的收穫。美劇對田調研究的重視值得借鏡,一般國內電視劇在開發階段時,很少著重這一部分,編劇光是在時間壓力下完成劇本,就已是不可能的任務了,哪還有時間做田調?但這不正是我們該反省和改變的地方嗎?

最後,本書中 「參與編劇團隊」和「如何入行」兩章,讀來也特別有意思。美劇編劇圈中的種種行規和小故事,很多地方都心有戚戚焉。以下也綜合一些編劇同業們的建議,給今後想從事編劇工作的朋友:

首先,要先穩定自己的經濟來源。很多人一開始是兼職編劇,以此自問適不適合這行的節奏和文化(通常會跟原本想像的差很多)。其次,要培養自己是一個能夠團隊合作,而不是一個人悶在房裡寫東西的人。在編劇會議中善於溝通,提出好的見解,甚至說說笑話,都是必備能力。再來,要有強大的心臟,能夠接受一屋子人的嚴厲批評,還保有一顆樂觀的心。最後,要注意身體健康,尤其小心對咖啡和菸過度成癮。 當然,別忘了自己的初衷。

期待更多的人因看了此書而投入編劇,但就如作者所引用電影《彗星美人》中的提醒:請繫好安全帶,此行必定十分顛簸。

(本文作者為《通靈少女》編劇統籌)

閱讀完整內容
超棒電視影集這樣寫

本文摘錄自‎

超棒電視影集這樣寫

蜜拉.道格拉斯

由 鏡文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