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生不能當台灣人?港人來台定居卡關

中國出生不能當台灣人?港人來台定居卡關被迫「二次移民」


正當烏克蘭戰爭宛如人間煉獄,記錄香港反送中運動的電影《時代革命》在台灣引起共鳴,包場近百場, 穩坐台灣今年最賣座的紀錄片。總統蔡英文在臉書大推《時代革命》,卻有人留言,「希望政府能多支援香港流亡來台的年輕人」,也有人期待,「希望蔡總統也給在台灣苦候入籍的香港人一個家」。

類似影星杜汶澤、詞神林夕等人以「特殊領域有貢獻者」來台畢竟是少數, 反送中後來台的香港人,嚮往民主自由, 他們努力適應台灣生活。可是台灣政府收緊移民政策,加設兩道他們跨不過的門檻:其一是以在中國大陸出生者,有國安疑慮;其二是在香港政府附屬機關任職的經歷,他們被排除於台灣門外, 被迫面臨「二次移民」。

一位在中國大陸出生的香港人Sandy (化名),透過「在台港人入籍困難關注組」臉書平台指出,她在2019 年底辭掉了十多年的工作,單獨1 人以投資移民身分來台。在台灣待了1 年半,很慶幸遇到不少好人,也努力適應台灣生活。直至2020 年8 月,內政部修改《香港澳門居民進入台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收緊港澳移民台灣政策,基於國家安全為由,在中國大陸出生的都要聯審,讓她「整個心就一直好慌」。


▲台灣政府收緊移民政策,加高反送中後來台的香港人的門檻。示意圖,非本新聞當事人。( 資料照,顏麟宇攝)



定居申請卡關 Sandy :難理解台灣政府做法

當時Sandy 已在台灣住了9 個月,不想中途放棄,所以選擇再等下去。2020 年12 月底,她遞交定居申請,在等待聯審期間補了2 次件,還交了在台的義工證明,移民署官員也曾到她公司突擊檢查。最後Sandy 收到聯審決定書,卡關原因是「大陸出生」,她經過和移民公司討論,方知身邊跟她一樣在中國大陸出生的朋友,也是收到類似結果,「縱使心有萬般不甘,我還是決定回去香港, 但對台灣政府的做法也難以理解。」

另一位個案是Brenda(化名),以投資移民方式來台,40 出頭的她努力拓展生意,同時照顧1 對年幼子女生活, 2019 年底來台適應新的環境,結交新的友人,期待成為「新台灣人」;雖然生意因受疫情影響而未如預期,但做到了略有盈餘,只要假以時日,生意興隆指日可待。

歷經7 個多月的煎熬等待,Brenda 收到回覆結果竟是「定居被拒」,理由是「原為大陸地區人民」。晴天霹靂的結果,讓她心裡湧現無盡的疑問,「我做錯了什麼?」因為Brenda 完全無法改變在中國大陸出生這一「非戰之罪」,最終決定今年就要帶著子女離開台灣,暫時返回香港。Brenda 說,「別了,台灣! 令我帶著滿腔期待和熱誠而來,卻還給我無盡傷痛和失望的地方。」

除了在中國出生的「原罪」,另一些被駁回的理由是:在香港政府附屬機關、中資機構、香港傳媒任職的經歷。從眾多的訴願案例中可見,比如有1 位馮女士其受聘於香港城市大學,2018 年離職時已結清所有退休金,而其離職前是擔任1 級圖書館的助理館長,並不是圖書館長,沒有能力影響圖書館的整體發展,也與港府沒有直接僱傭關係,工作期間不需聽命港府,也不存在效忠問題,但還是被台灣政府駁回其定居申請。

另有包括陳女士在內等多位人士,雖然曾任職香港醫院管理局,但只是約聘契約人員,非機關編制內之公務人員, 平日工作以行政文書工作為主,未參與決策或管理職位。移民署經與國安局、陸委會等單位聯審後,認定她來台定居有「危害國家安全之虞」,不准許其定居申請,她們再向行政院訴願會提出訴願,也被駁回。

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接受《新新聞》採訪時指出,對於國家安全和中共間諜問題,台灣政府當然應該嚴格審查, 但不應該在缺少充分訊息下,以形式上刷掉很多人的定居資格,而且是以「不合常理的方式篩選」,比如在台灣營商2 年申請定居卡關,因為在香港醫管局當過護理師;在香港某大學的圖書管理員,認為是政府附屬單位,不批准定居; 還有在中國某家國企在香港的門市銷售員,也不予許可,「這些理由,會不會很可笑?」

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很多中共代理人不是在中國大陸出生

桑普指出,在中國大陸出生的香港人很多,如果台灣政府依據這個標準就刷掉資格,「誰能夠選擇出生和父母?而且很多中共代理人不是在中國大陸出生的。」這個「原罪」很可怕,比如有訴願人因為在武漢出生,但1 歲就在香港生活,居然被駁回定居申請,很可能會違反《中華民國憲法》第7 條的平等權原則,有違憲之虞。

關注香港移民的台灣學者曾建元也指出,單以「原為大陸地區人民」作為否決的事由,看不出與國家安全風險間的直接關聯,而且根本是對於出生於中國的香港人的「種族歧視」。更何況,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香港本土民主前線前發言人梁天琦等人都在中國大陸出生,但也都為爭取民主自由而遭受囚禁。

陸委會:任職大陸地區政府及相關機構之香港居民來台居留及定居, 並非一律不許可

對此,陸委會回應,相關個案未能通過的比例極低,未獲批准的主要理由有國安疑慮、當事人未依要求提供補充資料、未營運或由不良仲介炮製營運事實等疑涉「假投資、真移民」情況,只要查無國安疑慮且符合規定,即會許可居留和定居。且近2 年港人許可來台定居均呈正成長,2020 年定居許可1576 人, 2021 年1658 人成長6.9%,絕無坊間所言一刀切的情事。移民署則指出,有完整的審查機制,且已核准眾多原為中國大陸地區人民、任職中國大陸地區政府及相關機構之香港居民來台居留及定居,並非一律不予許可。


▲鑼灣書店老闆林榮基表示,台灣人對港人移居台灣持矛盾態度,一方面台灣人對香港人總體感到同情;另一方面,又擔心香港移民可能會影響自身利益。( 林庭瑤攝)



「想當台灣人不容易啊!」銅鑼灣書店老闆林榮基接受《新新聞》採訪時, 無奈地感嘆,「台灣人對港人移居台灣持矛盾態度,一方面台灣人對香港人總體感到同情;另一方面,又擔心香港移民可能會影響自身利益。」林榮基本身不是投資移民,也不是以特殊貢獻來台, 他說,再待個5 年到10 年都還拿不到台灣身分證,因此他只有一個要求「申請政治庇護」。

林榮基坦言,台灣在思想和文化上較傳統,比起香港較為保守和排外。他舉個例子說,幾個月前,法官審理撥漆案時,法官看到林榮基與太太分居已久, 問他說「你有沒有離婚?」林榮基反問「我離不離婚,跟潑漆案什麼關係?」他沒有怪法官的意思,因他了解在台灣離不離婚是要由法庭判定的。但在香港依據《普通法》,法官不管2 個人的婚姻,這是法律和文化上的差異。由此來看, 林榮基說「是台灣比較開放?還是香港比較開放?從人權的角度,英國的做法比較合理。」

桑普也提及台港的文化差異,台灣人比較感性,香港人比較理性。比如說, 台灣人的溝通方式比較婉轉,台灣人說的「還好」跟香港人所了解的意思不同,台灣人是為顧全大局,可能帶有「反對」的意思。香港人就會直接說「不行」,因為香港人聽到「還好」以為是「好」,經過溝通才知道是「不行」。台灣人是從感情出發的相互感受,進而取得信任關係;香港人是受英式教育,認為人與人的信任是來自於共同價值與規則。

記錄香港反送中的《時代革命》片中,參與街頭抗爭的學生流亡來台跟友人生活,羨慕台灣的民主制度,期待「香港人」能夠在全球開枝散葉。台灣為烏克蘭人民捐助善款已破新台幣5 億元, 回望因反送中和《港版國安法》來台生活的香港移民,當他們遇到認同和入籍台灣的困境時,台灣對香港移民還有多大包容呢?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第1830期

本文摘錄自‎

中國出生不能當台灣人?港人來台定居卡關 被迫「二次移民」

新新聞

第18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