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安全改革能跟著動起來?

改革虛實〉基層透露 中南部一年調車事故、意外至少十件…


撰文/陳子萱

翻開鐵道局近四年的調查報告,「九曲堂側線出軌」、「彰化站正線出軌」、「成功站正線出軌」……大大小小列出來,就有十四個出軌事故。但看在台鐵高雄運務段員工望明君眼裡,是見怪不怪,這都還只是有記錄在案的數字,「在中南部地區,一年內與調車相關的事故或意外,至少就有五到十件。」

已經在台鐵服務十年的他,平常負責貨車調度工作,但二○一八年普悠瑪事件、二一年太魯閣事件後,對望明君來說,事故仍是台鐵日常,「只是像貨車事故若不會影響到旅客、幾乎很少曝光。」

正和記者說話的同時,新聞突然跳出來:七堵機務段發生調車意外,一名日籍工程師在車下檢查時遭司機不慎撞上、造成輕傷,「你看,才講完又發生事故。」

台鐵公司化後,在鐵路安全上有什麼改變嗎?


▲台鐵公司董事長杜微強調,公司正式掛牌成立後,將確保營運安全、提升經營效能,建構永續經營的公司體制。攝影組

基層:單位、主管變多 業務卻重疊

今年元旦,台鐵公司正式掛牌,長期以來被外界詬病的安全問題,自是台鐵局轉型公司化後的改革重點。在公司組織架構下,台鐵董事會設置了「安全管理委員會」,由內部董事及外部專家學者組成,主要功能是監督、建議、審議,如檢討行車安全規章、安全管理系統(SMS)、重大行車事故或異常事件等。而原本在鐵路局時代屬於任務型組織、且與其他各處屬平行地位的「營運安全處」(簡稱運安處),公司化後則納入正式編制,並提高層級、直屬於總經理督導。運安處的主要功能是整合執行,包括負責行車事故調查、事故預防、推動SMS、行車安全改善及考核等。

此外,為了縮短指揮鏈,並整合地區的運、工、機、電各部門,運安處也分別在北、中、南、東新設四區營運處,皆下設安全科,強化並稽核基層安全及工安管理。

總經理下還另設有「安全管理推動小組」,由內部主管及外部學者專家組成,辦理推動安全管理相關議題、行車事故(件)檢討與改善,並由營運安全處擔任幕僚作業。

不過,大動作改組,真的能降低日常事故嗎?從基層來看,不無「換湯不換藥」的疑慮。

「對現場員工來講,只是多了很多不同的單位、主管, 但業務內容是重疊的。」望明君指出,四區營運處下設的安全科,就是把中央的運安處業務分散到各地,優點是處長有機會去協調運工機電的合作,「但目前還沒有感覺到協調效率有比較好。」在某機務段任職、負責車廂維修工作的基層員工凱新(化名)則說,在過去,例如一輛起自花蓮、迄至樹林的列車需要維修,兩邊機務段的師傅可以直接橫向聯繫溝通,公司成立區營運處後,卻要先通報北區營運處、傳到公司總部,再通報到東區營運處,繞了一圈,才能完成維修作業。

除了基層員工尚不了解「安全科」的運作與效果外,從公司組織來看,外界對於台鐵公司設立的諸多安全單位,也仍是霧裡看花。畢竟,台鐵公司已經掛牌一個月,但目前安全管理委員會的設置要點、名單都還未定。
賀陳旦:台鐵要先釐清各單位間關係

「台鐵在安全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釐清安全管理委員會、運安處、安全推動小組的關係。」前交通部長賀陳旦說,目前總經理下既有運安處、又有安全小組,兩個到底是什麼關係?功能會不會重疊?

他認為,理想上,運工機電各部門的安全事務、進度成效,應該彙整給運安處,總經理要能做到協調各部門的角色,而安全小組在執行上則可能是關鍵,包括推動運安處所要求的事項,並定期向董事會的安全管理委員會報告。其中,重大案件或專案須交由委員會列管。

而如果安全委員會具有改革色彩,賀陳旦強調,組成就應該專業超然,委員會裡的公司董事不能是多數,也要減少執行面的參與,例如不應有工會成員加入。相對的,外部學者專家要進來,這也包括運安會、鐵道局等機關代表;他認為,安全委員會不只是對內監督,甚至應該對外為台鐵爭取資源。

不過,在公司高層的組織改造之外,對第一線員工來說,要「打到痛點」仍有問題待解, 包括SOP難落實、咎責文化、基層意見難反映等,而其關鍵,則在於上下溝通管道的建立與實務訓練方式的調整。

「現在公司化幾乎沒有提到安全的具體改善方案。」望明君指出,尤其像貨車調度是人為控制轉轍器,現場經常發生人員扳錯方向、工傷意外也層出不窮,而只要轉錯方向,就容易出軌,但很多事故是台鐵人力不足又急於遞補、間接讓員工訓練不足所致,而一旦出事了,便只有懲處。

又或者,列車行駛中發生事故,按規章所示,車長必須下車做好「列車防護」,舉起紅旗或紅燈、避免其他列車撞擊,有些情況還必須有兩至三個防護處。但實際上車長只有一人,怎麼辦?有的師傅說要請司機員一起做防護、也有人說要找鄰站站員,明明應該是安全標準流程,作法卻眾說紛紜。他表示,台鐵的技術訓練是仰賴師徒制,師傅怎麼教、徒弟怎麼學,「大部分都是事故發生了,才會把SOP拿出來檢討。」


▲歷經兩次重大事故,不只是外界要求,台鐵員工也期盼台鐵公司能做到真正的安全改革。攝影/蕭芃凱

過去有四年在台鐵從事災防工作、目前為花蓮運務段員工的劉仲書指出,雖然普悠瑪事故後,台鐵局成立營運安全處,但他發現,當台鐵在設計新的制度或SOP時,仍難做到跨部門整合、並納入員工的正式訓練。

他曾協助製作圖資應變,也就是當鐵路發生事故時,台鐵與縣府救災單位能立刻拿出軌道緊急出口、相關應變的地理圖資,以利第一時間救災,其中也包括訂定應用圖資通報的SOP,「但這些流程並不在我們運務人員的正規訓練裡,只是從營運安全處直接交辦、用公文傳閱。」立意良善的災防應變措施,卻無法標準化成為正式機制,公文傳閱和員工訓練變成兩套不相關的系統,如今公司化也還沒看到整合。

關於基層第一線的聲音無法上傳,劉仲書另舉一例,曾有運務同仁表示,反光背心的反射效果不佳,幾乎沒有警示功能、還可能被車鉤到,建議比照工務段,直接在衣身貼上亮度更高的銀色反光條,但最後呈報給主管跟企業工會卻無下文,「我們其實沒有任何一個有效的上下溝通介面。」

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祕書長黃柏森也建議,台鐵公司應該要有基層意見能直通營運安全處的管道,不論是日常的安全建議、或是現場SOP規則檢討,「所有第一線人員要能夠認同這些規章,才會願意去遵守。」


▲前台鐵局長鹿潔身認為,可以在目前台鐵的富岡訓練基地,打造實務模擬的訓練場所,讓員工入職時就能打好專業基礎。圖為台鐵富岡基地。攝影/蕭芃凱

前台鐵局長:師徒制已不適合台鐵

「台鐵不缺SOP、各種規章。重點是員工能不能落實?安全要靠紀律,而這要從強化訓練開始。」前台鐵局長鹿潔身說,「我們需要改變原來的教育訓練方式。」

長期以來,台鐵的入職訓練是奠基在「課堂教學」,新人上完課後,才會下車站跟著師傅學習實務應用。他認為,師徒制確實已經不適合台鐵,隨著大批老員工退去、專業斷層只會逐漸擴大,而台鐵應該要藉著公司化的契機,建立具有實務模擬操作的標準化訓練。

舉例來說,台鐵在富岡設有訓練基地,應該把運工機電所有現場會碰到的東西,如駕駛盤、剪票閘門、車廂內機械、軌道的轉轍器、調車設備等全都搬來,讓員工在入職訓練時,就熟悉所有的設施環境。「日本的作法就是這樣,」鹿潔身說,「他們的司機員只需花一年的培訓就可以獨立駕駛,台鐵最少要兩年。」這不只能在入職時扎下實務基礎,當員工調職、轉換崗位時,也可以短期回訓、熟悉操作。

對於上述問題, 台鐵公司回應表示,安全管理委員會的設置要點草案,將於二月提交至董事會討論,未來委員會將每三個月召開一次會議,以利監督建議安全事項。而北中南東四區營運處,除了均設安全科,也已經訂定「各區營運處橫向聯繫運作要點」,強化營運與設備維修的整合協同。
此外,針對員工訓練,台鐵公司則強調,目前已經透過各單位分層負責,利用在地化資源強化實作,從師資培訓到認證,建立標準化機制,讓新進或在職員工均能快速銜接現場,以逐步減少對師徒制的依賴。

不過,公司化還沒帶來實質的安全改變,卻已引發了新的人力問題。隨著公司化祭出優退方案,根據台鐵公司統計,已經有九九○人申請離退、預計離退總人數會落在一一○○人;而台灣鐵路產業工會指出,若納入申請轉調的八四六人,最後短缺人力可能逼近兩千人。

離退潮引發的安全隱憂已逐漸發酵,望明君觀察,近來部分車站開始出現新人帶新人見習、新人直接上工作崗位的狀況,甚至還有北部新人打來南部問怎麼調車,只因老師傅都退光、已經無人可問,前面提到的種種問題也正面臨更急迫的考驗。

「沒有人會故意讓火車出軌!」望明君表示,第一線基層員工對台鐵公司化的期待不只是土地開發改善財務,更在於「公司」要能從重視人力問題、日常事故開始,真正建立起將安全扎根的訓練和應變,一步步讓台鐵回到安全正軌。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4/2月 第1415期

本文摘錄自‎

台鐵安全改革能跟著動起來?

今周刊

2024/2月 第14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