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經濟有功,李登輝比蔣經國多了民主貢獻

劉泰英:同樣經濟有功,李登輝比蔣經國多了民主貢獻


劉泰英認為李登輝卸任後的二十年,民眾的薪水沒有增加,利息又越來越低,想靠股票股息賺錢,卻因為外國人投資股票比重過高,股息都被外國人拿走,導致民間可支配所得沒有成長,這就是台灣這幾年民間消費沒有增加的原因。

◎黃琴雅


▲劉泰英在李登輝時代被稱為大掌櫃,對經濟政策影響甚深。

台綜院創辦人劉泰英,是前總統李登輝身邊最重要的財經幕僚。在李登輝時代,他擔任過中華開發銀行董事長、國民黨投管會主委,人稱「大掌櫃」,對李在經濟與財政政策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外界尊稱他為「泰公」。他與李登輝結識近六十年,對李有非常貼身的觀察。

以下是劉泰英的口述:

度過九七金融風暴靠信任和授權

李登輝有很強的生命力,他年輕就得過肺結核,肺部本來就不好,心臟還裝十多隻支架,近幾年又有些身體狀況,撐到現在靠的是意志力。

李登輝是位哲學家,他從小接受日本教育,大學到日本京都帝大念農經,戰爭結束後,再回台大繼續念。

他在日本念書時,學的是劍道,劍道就是「人道」,他追求武士道精神、講忠義,這是他的基本訓練。所以他一定是忠心耿耿,他對蔣經國如此,當上總統後,對國家更是如此。

我在念台大經濟系三年級時,就認識李登輝,他當時是台大農經系兼任講師(還未到康乃爾大學念博士);他也到我們系上教課,同時擔任農復會(農委會前身)的技正。我則擔任台大經濟系教授張果為的助教,以「台灣農業生產力研究」申請到農復會補助,我們常常開會討論,他對我印象很深。

我台大畢業後,先在行政院主計處做事,後來又到美援會(美援運用委員會)負責「第四級四年經濟計畫」,農業經濟方面是李登輝負責,我則負責非農業部分。我會與同事下班一起吃飯、喝酒,因為李是老師,平時較嚴肅,我們不好意思找他。他發現後,還特地來跟我說要找他一起,他也有輕鬆的一面。

創造高鐵等公共投資讓阿扁收割

後來我們在康乃爾大學還成為同學,他雖然修的是農經博士,但常來我們系上修課,我們算是「同學」。

他當上總統後,找我做官,我拒絕。後來安排我到中華開發工銀,看我幫工銀賺大錢,又找我去整頓黨營事業,我把過去放在黨國大老個人名下的黨營事業股票收回,將黨產回歸為法人制,因而得罪了不少國民黨大老。

他任內發生過東亞金融危機,台灣能全身而退,就因為李登輝對我的信任。他信任你本人,就信任到底,相當授權。當時我以經濟敏銳度與資訊,判斷韓國外匯流失的速度,一定會爆發金融危機,要台灣趕快因應。果不其然,韓國爆發的日子跟我預測的一樣。

我是李登輝總統府財經小組成員的召集人。當時台灣很多公司快要撐不下去,我認為是非經濟因素,一定要用政策去救,所以我找交通銀行、台灣銀行等公股行庫的董事長商量,請他們讓中小企業「只收利息不還本」,否則企業倒了,銀行也會垮,台灣經濟就危險了。

當場就有銀行擔心若變壞帳怎麼辦?我說:「我負責!」官員要有人負責,他們才敢幹。後來我用書面簽呈給李登輝,他二話不說馬上就簽字。

李登輝任內的財經政策,強調一定要把經濟基礎打好,企業要有投資,公共投資也要配合,所以才有高鐵、一○一金融大樓、十八標(汐止五股高架快速道路)等,阿扁的公共投資都是承續李登輝時代的。

他絕不會把台灣出賣給老共,以台灣利益為最大前提。所以李登輝對中國採「戒急用忍」政策,當初很多人都罵他,但如果那時完全開放,台灣就完了。
沒戒急用忍,台灣會被掏空

所謂「戒急用忍」,不是不能投資中國,而是台灣對中國適度開放,要有管理,先把錢留在台灣,把台灣壯大起來,再去投資。有人問說,自由經濟下,為什麼要管理?但老共不是自由經濟政策,所以我們一定要有管理機制。

除戒急用忍外,李登輝任內推動南向政策,做得很成功。雖然我們跟東南亞國家都沒有邦交,但我們透過民間來做外交,中華開發工銀(編按:董事長是劉泰英)與黨營事業,不僅可以協助台灣發展產業,也可以幫政府做民間外交,當政府的顧問,幫助台灣企業到東南亞或海外發展。

透過開發工銀,我們協助菲律賓開發蘇比克灣,讓菲律賓同意給台灣免簽證。還安排李登輝拜訪泰皇,也與印尼前總統蘇哈托(Suharto)、菲律賓前總統羅慕斯(Fidel V. Ramos)分別打球做外交,也去過中東等國,都閃躲過中共的打壓。他們去打球,我則跟地主國部長忙著開會。

卸任二十年來所得分配惡化

李登輝主政十二年,台灣實質經濟成長率為七%,實質工資成長率超過一○%,勞動所得在那十二年越來越高。陳水扁執政之後,經濟成長率還有二%至四%,但工資成長率幾乎是零,代表台灣經濟成長的成果都被企業家拿走,勞動工資沒有漲,導致所得分配惡化。

更糟糕的是,李登輝卸任後這二十年來,經濟雖然有成長,但民間可支配所得卻沒有增加,因為我們產業結構變了,GDP有一項很重要成分,是企業折舊,這是老百姓拿不到的。台灣高科技業,像台積電折舊率非常高,使得GDP數字過於美化。

老百姓拿到的薪水沒有增加,利息又越來越低,想靠股票股息賺錢,卻因為外國人投資股票比重過高,股息都被外國人拿走,導致民間可支配所得沒有成長,這就是我們這幾年民間消費沒有增加的原因。

李登輝的功,絕對大於過。所謂的過,就是外省人討厭他,說他是日本人。你看他兒子得的是鼻咽癌,台灣客家人與閩南人得最多,日本人不會有這種病。以前外省人還天天罵李登輝是黑金。

他怎麼會是黑金?他主政十二年,經濟高速成長,台灣國民所得越來越高。我講話都有憑有據,李登輝時代,每個畢業生都有兩個工作在等他;他執政的最後一年,大學畢業生工資每月已達三萬五。看看現在的經濟狀況,大學生兩個人搶一個工作,薪水僅剩下二萬三。

有沒有提升國民所得才是重點

有人討厭李登輝,批評他與企業走得近。他因為喜歡打高爾夫球,企業會邀請他去打,趁打球時跟他提企業的困難,他沒有跟企業拿一毛錢進入自己口袋。他跟企業接觸,是要了解企業;若都不跟企業接觸,怎麼了解。問題是主政者有沒有照顧老百姓、有沒有幫百姓的國民所得提升,這才是重點。

歷史應該給李登輝一個公道,他承續了蔣經國,把經濟弄得很好。台灣經濟在蔣經國與李登輝時代都高度成長,這兩位總統,我都非常佩服。

但蔣經國是獨裁,而台灣的民主化是在李登輝手上完成。李登輝可以讓從大陸來的萬年國代修憲,把自己廢掉,這一點非常了不起。


▲李登輝主政12年,實質工資成長超過10%,勞動所得年年提高。

縱橫李登輝時代財經界的劉大掌櫃

李登輝接任總統後重用經濟學者劉泰英,劉先後出任中華開發工業銀行董事長、國民黨投資事業管理委員會(如今的行管會)主任委員。

當時國民黨黨產主要有七大控股公司,分別是:中央投資、光華投資、啟聖實業、悅昇昌投資、景德投資、建華投資、華夏投資等,一九九○年代中期估計總價值約千億新台幣。劉泰英也被稱為「國民黨大掌櫃」。

劉泰英充分運用七大控股公司以及旗下黨營事業,與台灣企業界合作、投資,並對企業紓困。「泰公」也成了企業界爭相巴結交遊的人,於是一些與劉泰英經常交往的企業財經界人士被稱為「泰公黨」,權傾一時。

此外,李登輝也指示劉泰英運用黨營企業進行金錢外交或其他祕密外交,例如在帛琉蓋觀光旅館等。(編輯部)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744期

本文摘錄自‎

同樣經濟有功,李登輝比蔣經國多了民主貢獻

新新聞

2020/第17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