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神盾艦卡關 海軍擬造輕巡防艦應急

國軍為有效因應2025年至2027年間,共軍極可能發動武統台灣的嚴峻挑戰,近幾年來自產與外購武器齊頭並進,期盼能趕在2025年之前,儘量完成三軍主戰裝備更新並形成戰力,但相對於空、陸軍武器汰換升級進度還算順利,攸關制海戰力維繫的海軍新一代巡防艦「震海計畫」,卻因技術卡關延宕3年之久,10月12日軍方在立院報告時確認,首艘震海原型艦的預算,已被改用來建造2 艘輕巡防艦。

海軍「震海計畫」是從2017年開始投入經費,規劃自製4500噸配備類似美國神盾戰鬥系統的先進巡防艦6 艘,用來取代現役艦齡高達50年的6艘濟陽級(諾克斯級)巡防艦。首艘原型巡防艦編列約245億元預算,原定2019 年開造,2026年完成,未料海軍不滿意中科院研發的戰鬥系統性能,最為重要的艦用相位陣列雷達也因為重量過重,與震海艦儎台整合出現困難,原型艦遲遲無法動工,從2019年至今所編預算也未能執行。


▲去年底軍情界就傳出,震海計畫因技術難題無法克服,軍方考慮在時程不變的前提下,降低規格、增加數量改建造8艘2000至2500噸的輕型巡防艦 。圖為成功級巡防艦發射防空飛彈。(資料照,美聯社)

濟陽級艦已追不上共艦 震海計畫改造輕型巡防艦

早在去年底軍情界就傳出,震海計畫因技術難題無法克服,軍方考慮在時程不變的前提下,降低規格、增加數量改建造8 艘2000 至2500 噸的輕型巡防艦 (corvette light frigate )。而相關訊息見諸媒體後,海軍也並未否認,還順勢表明為因應敵情威脅,對提升制海作戰能力的方案均會審慎評估,只是國防部對放棄研發多年的小神盾震海艦,改造輕型巡防艦的構想就比較保留,國防部長邱國正在立院備詢時還強調,任何建案都要全盤考慮並研議,「八字沒一撇」。

正因為國防部有不同意見,海軍去年12 月一度向國內廠商公告徵求輕型巡防艦的技術服務案,隨即又撤銷公告,顯示軍方對是否建造輕型巡防艦尚未定案。

據透露,直至今年8月初共軍進行圍台軍演,大批共艦在台海周邊海域活動, 逼得海軍幾乎出動所有一級作戰艦應對,而老邁的濟陽級艦遭逢共軍新銳戰艦時,明顯有些力不從心,在共艦持續進行灰色地帶作戰的壓力下,國防部才終於下定決心,同意海軍修訂震海計畫, 將原編預算轉用於建造輕型巡防艦。

按照海軍規畫的建造時程,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將於2023年開建,分別在2025年、2026年完成防空型、反潛型2 艘原型艦。海軍參謀長蔣正國在立院備詢時更透露,濟陽級艦太過老舊,速度已追不上共艦,且蒸氣鍋爐從暖機至出港,至少需要6個小時準備時間,無法因應新的敵情威脅,未來輕型巡防艦將以「2換1」模式,汰換現役6艘濟陽級,因此除2艘原型艦外,還會續造10艘, 總共12艘輕巡防艦。

輕型巡防艦造價破百億 僅能負擔低強度任務恐浪費錢

盤點我海軍現有水面主戰兵力,紀德級驅逐艦4艘巡防艦22艘(成功級10艘、康定級6艘、濟陽級6艘);飛彈巡邏艦13 艘( 錦江級11艘、沱江級2艘);光6飛彈快艇31 艘,其中紀德級、成功級、康定級、濟陽級,都是滿載排水量4000 噸以上的1 級作戰艦,錦江級、沱江級及光6 則都是滿載排水量不到千噸的3 級艦未來新建的2500 噸輕巡防艦服役後,將可填補海軍2 級作戰艦長期從缺的空白。

軍方人士指出,共軍圍台軍演已證明, 專為不對稱作戰設計的新銳沱江級艦, 因噸位太小耐波力不足,平時很難用來因應共艦擾台威脅,目前監控台海周邊定期停駐的解放軍053H3 江衛二護衛艦、056 江島級護衛艦,多是由成功級、康定級等1 級作戰艦來承擔,長此以往也導致海軍主戰艦艇任務負荷過重,操作、維修成本持續攀高,只能期待輕型巡防艦服役後,專責與噸位相近的擾台共艦周旋,將可有效緩解共軍海上灰色地帶戰術對我海軍的壓力。

尤其按照海軍規劃的性能、規格, 2500 噸輕型巡防艦航速可達30 節,面臨8 級風浪仍可正常操作,艦上將配備海劍二防空飛彈、雄三增程型超音速反艦飛彈、 76 公厘速射主砲、方陣近迫快砲、反潛魚雷及拖曳式聲納等各式武器系統,不光平日能輕鬆應對共艦的灰色地帶威脅,戰時也有夠強的自保戰力, 配合與海軍1 級作戰艦執行任務,蔣正國甚至還說,輕型巡防艦上的雄三增程超音速反艦飛彈,還可以威懾解放軍的航空母艦。

即使軍方一再強調,12 艘輕型巡防艦並非僅在平日,用來應付敵人海上灰色地帶襲擾,戰時也能在台海防衛作戰發揮功能。只是輕型巡防艦終究受限於儎台空間有限,作戰能力確實與配備類似神盾戰系的4500 噸震海艦沒得比,包括國軍現役將領在內的許多軍情人士也質疑,就算輕型巡防艦有射程30 公里的海劍二中程防空飛彈,面對共軍海、空大規模飽和攻擊,戰場存活率依然不高。

尤其1 艘輕型巡防艦的造價,起碼是百億新台幣起算,12 艘至少要花掉1200 億元國防預算,卻只在平日用來執行低強度的海上警戒、巡邏任務,一旦台海大戰爆發還可能淪為共軍空中力量的海上標靶,無論怎麼看都是在浪費錢, 更與當前建構不對稱戰力的目標背道而馳。


▲共軍今年8月初圍台軍演,逼得海軍幾乎出動所有一級作戰艦應對,而老邁的濟陽級艦遭逢共軍新銳戰艦時,明顯有些力不從心。圖為海軍濟陽級巡防艦。(資料照,蘇仲泓攝)

震海計畫改造輕型巡防艦 揭仲搖頭:顯然把優先順序搞錯

海軍出身的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日前接受《新新聞》專訪時就警告,國軍僅剩5 年來改變建軍備戰做法,若不能建立真正有效的不對稱戰力,仍要搞戰艦對戰艦、戰機對戰機、坦克對坦克的老路,「 那就是自取滅亡,想不通也沒辦法」。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也表示,既然國防預算非常吃緊,為因應未來高強度的台海戰事,海軍更該優先取得有垂直發射系統、長程防空飛彈,能應付飽和攻擊的神盾系統作戰艦,結果震海計畫一受挫,就改造2500 噸輕型巡防艦,「顯然是把優先順序搞錯了!」

揭仲強調,海軍不必每艘戰艦都配備神盾戰鬥系統,但至少要有幾艘神盾艦可為艦隊防禦飽和攻擊,若照美軍的評估,連早期型勃克級(Arleigh Burke)驅逐艦配備的神盾戰鬥系統,都沒辦法有效應對共軍飽和攻擊,更不用說我海軍現役戰鬥系統更加老舊的紀德級艦, 軍方不該花費鉅額預算,建造只能在平時對抗共軍灰色地帶戰術的輕型巡防艦。

揭仲指出,輕型巡防艦僅能搭載中短程防空飛彈,戰時在台海戰場很難生存,更何況類似共軍圍台軍演時出動大批艦艇,對台進行模擬封鎖的灰色地帶作戰行動,這種情況是極為少見的,平日共軍在台灣海峽南北海域,就只是常態維持4到6艘戰艦,海軍現有巡防艦就足以應對,即使不算6艘老舊的濟陽級, 成功級10 艘加上康定級6 艘,「16艘巡防艦真的不算少了!有這麼急迫花大錢建輕型巡防艦嗎?」
共軍海空戰力爆炸性成長 我一級作戰艦已無力抵抗

事實上難以應對共軍的海、空飽和攻擊,確是我海軍現役一級作戰艦的致命弱點,這也是海軍當初積極籌建新一代小神盾巡防艦的原因。有海軍人士坦言, 紀德級驅逐艦以及成功級、康定級、濟陽級巡防艦,在作戰上真正的挑戰並非艦齡偏高、維修難度大,而是配備的戰鬥系統明顯落伍,已無力應付台海未來高強度的戰場環境。

就以號稱擁有抗飽和攻擊能力、區域防空及戰場管理、指揮能力的紀德級艦來說,依據2002年國防部提出的「紀德級作戰效益評估報告」,紀德級艦上射程167公里標準二型長程防空飛彈,經模擬計算顯示,我海軍艦隊若以紀德級為指揮艦,在共軍發射16枚反艦飛彈的攻擊想定下進行攔截作戰,只有1.05枚共軍反艦飛彈能穿透我艦隊防空網。

但若改由成功級艦來擔任我艦隊指揮艦,共軍16枚反艦飛彈中,就會有9.08枚輕易突穿艦隊防空網,顯見紀德級的抗飽和攻擊能力,比起配備射程僅46公里標準一型防空飛彈的成功級艦,至少強了9到10倍。只不過這一當年讓美台軍方都還算安心的戰力評估結果,經過近20年來共軍海空戰力爆炸性成長後,時至今日已完全無力抵擋共軍的飽和打擊。

我軍情人士指出,光是共軍055、052C/D 系列驅逐艦、054A 護衛艦上數量眾多的鷹擊18A 長程反艦飛彈、鷹擊12A超音速反艦飛彈以及鷹擊62、鷹擊83 亞音速反艦飛彈,加上解放軍空軍、海軍航空兵機群的空射反艦飛彈,戰時我海軍艦隊將面對共軍的一波飽和攻擊,可能是幾十枚甚至上百枚各式反艦彈海,不管是紀德級、成功級,或是正加裝垂直發射海劍二防空飛彈的康定級都難以招架,防禦力較差的輕型巡防艦,更是難逃被擊沉的下場。

這位人士透露,只要台海進入準戰爭狀態,依照海軍戰力保存規劃,具備區域防空及預警、指揮能力的4 艘紀德艦, 就會分別組成南、北兩支特遣艦隊,率領成功級、康定級等主力作戰艦緊急離港,前往遠離台灣本島的西太平洋水域機動待命,但只要缺乏神盾艦強大的防空、反飛彈掩護,就算艦隊多加入12艘輕型巡防艦,在共軍飽和攻擊範圍已擴及第2島鏈的情況下,我艦隊想遠海求生,保存戰力無損恐怕很不容易。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2022/11月 第1861期

本文摘錄自‎

國產神盾艦卡關 海軍擬造輕巡防艦應急

新新聞

2022/11月 第18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