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學家看台海危機

日本經濟學家看台海危機:
兩岸開戰美國可能放棄台灣,日本應及早思考自保之道


▲海上自衛隊。( 取自海上自衛隊官網)

隨著日本首相菅義偉與美國總統拜登對台海情勢共同表達關切,日美兩國對於台灣可能捲入戰爭的可能性也日益提高警戒。《每日新聞》5月11 日刊出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小林俊介的專訪。小林針對台海開戰的可能性進行分析,並預測只要兩岸開打,日本就會出現至少80 兆日圓( 約合新台幣20.4 兆)的經濟損失。小林俊介建議, 日本政府應該與國際盟友合作,提高中國的動武成本;或者像拜登政府一樣砸錢解決半導體的代工困境,以免兩岸開戰後拖垮日本經濟。《每日新聞》指出,由於日本與中國、台灣都有非常深厚的經濟關係,一但台海發生戰事,日本難以置身事外。

《每日新聞》政治部記者畠山嵩為此專訪瑞穗首席經濟學家小林俊介,內容如下:

Q:你如何看待「 台灣有事」的可能性?

小林俊介認為,台灣是中國關切的最核心問題,中國也絕對不會放棄台灣。他推斷在2023 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之後,習近平將會連任國家主席到2035 年。因此未來的將近15 年時間,習近平很可能會為台灣問題劃下句點。雖然美軍前印太司令戴維森預估,中國很有可能在未來6 年動手(2027 是解放軍建軍百年),但從經濟觀點而言,小林俊介還是很難將「 台灣有事」當成必然發生之事。因為中國的人口在2030 年之後將急劇減少,因此中國能夠考慮的時間並不多,而且中國也沒有放棄在台灣實行「 一國兩制」的可能性。

Q:對中國來說,台海危機最理想的情況是?

小林俊介認為,中國還是希望能夠和平統一。他認為台灣經濟無法脫離中國,因此要求台灣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做出選擇,太過不切實際。從過去6 年的選舉結果來看,台灣確實仍有出現親中政權的可能性。由於中國的軍事實力不斷增強,未來6 年確實也有可能發生解放軍打贏美軍的情況。不過小林俊介也認為,即便有以上有利於中國的主客觀因素, 但台灣與中國「 和平統一」的機率依舊非常低。

Q:台海危機最可能發生的情況是?

小林俊介認為,如果中國無法達成和平統一,最糟糕的情況當然是考慮與台灣發生正面衝突。而且小林俊介指出, 如果兩岸真的開打,美國確實很有可能拋棄台灣。中國若進佔台灣後,無論國際社會祭出何種經濟制裁都不會奏效, 因為對北京來說「 這都不過是錢的問題」。中國所推想的主要情況,可能是「 不惜正面衝突也要用香港的方式統一台灣,美國雖然會抱持譴責立場,但不會實際出手幫忙」。


▲全球半導體、晶片荒,各產業的供應鏈都因此出問題。( 美聯社)

Q:如果台海開戰,對日本經濟有何影響?對於半導體產業有何影響?

小林俊介認為,最主要就是日本與中國、台灣的進出口貿易很可能全面暫停。影響所及,日本將無法從台灣輸入零件,因此也無法對美國與中國銷售產品。由於日本對中國的出口額約為15 兆日圓,日本公司在中國當地的銷售量超過50 兆日圓,這些成果在台海開戰後都會全部消失。加上日本公司在中國當地約有14 兆日圓的資產,在開戰後很可能也會被強制接收。除此之外,日本對美國、台灣進行的汽車出口可能也會全面暫停。

小林俊介表示,日本產業界雖然也同意「 阻止中國擴張」的重要性,但他們真實的心聲卻是不要戰爭、甚至不要出現冷戰。日本企業在中國的投資金額仍在不斷上升,如果真的如美軍所預料的, 台海將在2027 年之前發生軍事衝突,那麼從經濟層面來說,日本企業已經錯過了做出改變的時機。而日本從台灣進口最大的問題就是半導體,小林俊介建議日本應當及早開始囤積備料,甚至像拜登政府一樣積極發展自己的產業鍊,否則半導體進口一旦斷線,整個製造業都會蒙受損失。
Q:關於台海危機,日本該如何決斷?

小林俊介表示,對於「 台海有事」, 日本已經到了不得不認真對待、嚴肅考慮的時刻。雖然台灣問題對美國來說也很重要,但對日本的重要性更勝一籌。因為台灣如果淪陷,除了對貿易層面帶來衝擊,在國防安全上更會讓日本陷入困境。小林俊介認為,日本應當設法讓中國猶豫「 該不該對台灣出手」,除了增加本身的防衛力量之外,也要加強與「 五眼聯盟」的合作、透過「 四方安全會談」(QUAD )機制,讓習近平不敢將「 對台動武」作為解決問題的選項。

雖然日本政府正在研究,是否應該要求民間企業增加負責「 經濟安全保障」 項目的董事,方能應付美中新冷戰的對立局面,也防止日本企業的關鍵技術流向中國。但小林俊介指出,此類人才在民間本屬稀缺,民間企業也鮮少針對經濟安保制定中期營運計畫。即便台海問題目前已經擺在檯面上討論,但一旦戰爭爆發,對日本的經濟衝擊幾乎是天文數字,這也使得日本企業無從應對。雖然日本政府也喊出調整供應鏈、實施國產化,但若真的要求民間企業將全部供應鏈從中國移回,也會帶來極大衝擊。

小林俊介認為,面對台海危機,日本或許該迫使中國不敢動手,直到少子高齡問題弱化中國國力;或者痛下決心砸錢實施國產化,改變半導體只能依靠台灣代工的困境。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785期

本文摘錄自‎

日本經濟學家看台海危機

新新聞

2021/第17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