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Clubhouse一夕爆紅

疫情之下,新型態的語音社交App在某種程度上拯救了這樣的世界,沒有影像只有聲音的模式,讓發言者立體鮮明,使用者會更專注於聆聽與情感交流。
一月底的最後一周,我的臉書出現幾則好友貼文,分享一個邀請制的語音社交App「Clubhouse」(以下簡稱CH),接著幾天,我繼續被截圖與一面倒的好評洗版。二月初我終於拿到邀請,得以一窺究竟。

CH類似歐美的社交俱樂部或大學社團會所,加入後就會看到一個個不同標題與講者列表的房間,你可以自由選擇加入某一間的對話,在房間裡當聽眾或舉手發言,也可以在場外與任何人開始公開或私密的對話。

乍聽這樣的形容,其實很難感受到CH的魔力。但根據使用體驗,深深覺得這是聲音結合社交領域,目前為止最成熟且將快速增長普及的服務。為什麼創立不到一年、功能看似簡單的CH,可以在一個月內從矽谷爆紅到亞洲?

首先,是類似當年臉書創立時,從美國名校開始的光環效應。由矽谷知名創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a16z)領投的CH,起初邀請諸多科技名人加入,容易吸引新創社群的追逐並擴散到全球各地,且在歐美疫情爆發近一年的此時,語音社交有了另一層的意義。

因為疫情除了讓人們只能在家工作或學習,更消滅了實體社交。過去我們可以透過吃飯、喝酒、運動、旅行來認識人的多重面向,但現在只能盯著螢幕進行會議或教學。雖然省下了差旅時間及費用,但我們也少了真實結交新朋友與連結老朋友的機會。
橫空出世的CH在某種程度上拯救了這樣的世界。進到每一個房間,你可能會遇到老朋友或一面之緣的舊識,也能認識許多新朋友。最重要的是,無法排演、隨興流動的主題對話,即時的聲音讓每個發言者都立體了起來,即使資訊量較少、傳遞速率較慢,但情感的傳達與穿透力卻更直接鮮明。

此外沒有視訊的臉部表情或螢幕分享可觀看,加上不能錄音、沒有存檔,人們會更專注於聆聽彼此交流。而路過房間被邀請發言,或在房間裡,看到朋友路過邀請發言,非常類似過往社交場合人們彼此介紹所具備的意外特質與交 流體驗。

至於CH有沒有缺點,會不會遇到成長瓶頸,我想此刻還很難論斷。至少在疫情還沒消失的當下,溫暖與立體化的聲音社交,多少可以修補或創造更多的人際交流與知識火花。(本專欄由詹益鑑、鄭博仁、客座作家群共同主持)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260-1261期

本文摘錄自‎

為何Clubhouse一夕爆紅

今周刊

2021/第1260-12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