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拉攏越南左右逢源 竹子外交多元布局全球

越南對外交往就是走「多交朋友、都不得罪」的路,在各國之間不斷平衡求取利益最大化。越共總書記阮富仲在2016年首度提出「竹子外交」哲學,以應對日益加劇的全球緊張局勢。

文、攝影/陳家倫(中央社駐河內記者)

2023年對越南來說,絕對是值得在外交史上大書特書。在中國的盯梢下,越南仍於當年9月和美國締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三個月後又給了中國「未來共享共同體」的模糊承諾,巧妙迴避中方既語焉不詳又欲強加他人的「命運共同體」框架。然而,越南「竹子外交」在各國間玩槓桿,真能無往不利嗎?


▲越共總書記阮富仲(右二)提出「竹子外交」哲學,越南在外交上要像「根堅、身實、枝柔」的竹子。

拜習到訪互別苗頭 越南不結盟決策自主

2023年最後四個月,越南陸續迎接美國總統拜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美中互別苗頭,越南乍看成為兩大強權競相拉攏的對象,一向對政治冷感的越南民眾都自認越南國際地位不太一樣了。一名民眾受訪時說:「這證明一定是越南有什麼(價值),大家才會來!」

越南在冷戰後採取多元外交政策,第一個原則是堅持長期不結盟。2019年越南國防白皮書具體闡述「四不政策」,包括不參加軍事聯盟、不聯合一國反對另一國、不允許外國在越南建立軍事基地或利用越南領土來反對其他國家、在國際關係中不使用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

越南在外交上第二個關鍵就是保持決策自主權。2021年越南共產黨第13次全國代表大會(越共13大)報告重申,河內當局奉行獨立自主、多邊化、多元化的對外路線。秉持這一原則,越南不斷對外強調,發展與美國、中國或任何國家的關係,都不應被解釋為與對方結盟。

綜觀之,越南對外交往就是走「多交朋友、都不得罪」的路,在各國之間不斷平衡求取利益最大化。年屆80、已三連任越共總書記的阮富仲(Nguyen Phu Trong)在2016年第二次連任越南共產黨領導人後便首度提出「竹子外交」哲學,以應對日益加劇的全球緊張局勢。

竹子外交靈活多元 不選邊只談利益

何謂「竹子外交」,阮富仲解釋,越南在外交上要像「根堅、身實、枝柔」的竹子。所謂根堅,就是原則堅定;枝柔,就是手段靈活,然而最終目標就是確保在任何情況、任何時候都要服務於國家和民族利益。具體實踐上,可看見越南在外交上左搖右晃、多方示好的作為。

舉例來說,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越南迄今仍未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稱雙方之間是「衝突」而避免使用「戰爭」這一強烈措辭。而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打算暫停俄國席位時,越南公開投下反對票,但一個轉身又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訪越時允諾,將提供50萬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給烏克蘭。

說到越美中三角關係,想左右逢源的越南也不停地來回修正。在拜登2023年9月到訪時,稀土蘊藏量全球第二的越南把稀土擺上了談判桌,要和美國強化關鍵礦物的供應鏈。三個月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問越南時,又傳出越中兩國考慮促進、升級一條穿越越南稀土中心地帶的鐵路線。

越南「竹子外交」在官媒的宣傳下,成了攻無不克的外交法寶。越南驕傲揭示成果,包括已和193個國家與地區建立外交關係,締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國家更有七個,分別為中國、俄國、印度、韓國、美國、日本、澳洲,不得不佩服,越南可以和分屬不同意識形態陣營的國家都成為「好朋友」。

靈活多元讓越南在外交上獲得了量的提升,但論到質的部分,「柔軟的竹子」到底是強化了越南與各國彼此間的互信,還是會因各國之間的競逐與猜忌,導致越南沒辦法與任何國家建立具實質意義的關係,何況要不偏不倚的「不選邊」,似乎有點天方夜譚。


▲美國總統拜登(左)2023年9月訪問越南時,越美關係順勢提升至「全面戰略夥伴」層級,被視為是「竹子外交」成功。

親疏遠近排序分明 越中俄頭等優先

仔細看,剝去竹子的外殼就發現,由共產黨所領導的越南,親疏遠近排序分明。許多越南官員在與中方高層打交道時,都要一再表態「發展越中關係是越南的頭等優先」;至於對俄羅斯,則必定提及越南重視「越俄傳統友誼」。而「頭等優先」、「傳統友誼」的用詞遠超乎越南在對美關係上的表態。

在經貿投資與軍事採購上,中國與俄國所扮演的角色也遠比美國吃重。累計至2024年3月,中國是越南第六大外資,並連續多年都是越南第一大貿易夥伴。俄羅斯則是越南最主要的軍武來源國,據估計,俄羅斯武器約占這個東南亞國家軍火庫的80%。

越南不選邊只想談利益,然而大國擁有的籌碼更多,被要求表態的那天一旦來臨,又該如何應對?

儘管「竹子外交」在面對超級大國爭奪影響力和投資的競爭時對越南很有幫助,但也有分析人士警告,越南的中立態度有其限制。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名譽教授塞爾(Carl Thayer)說,現在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兩極分化,將使得置身事外變得越來越困難。

今日烏克蘭明日越南 大國競爭下衝突風險增

事實上,早有專家點出越南「竹子外交」可能面臨風險。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後不久,當部分人士不明就裡喊出「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時,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國防專家葛羅斯曼(Derek Grossman)即撰文明言,台灣並非是印太地區的烏克蘭,反而越南當前所處情勢才值得關注。

他當時指出,烏克蘭正因不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與歐洲聯盟(EU)會員國而提心吊膽,越南則是自冷戰結束迄今採取不結盟外交政策,未加入任何大國主導的安全聯盟或體系,即使與華府有戰略關係,仍屬最低層級的接觸。這意味著中國大可肆無忌憚揮軍南下,無須擔憂更強大國家的報復。

他還舉例,俄烏戰爭爆發前,俄羅斯曾於2014年併吞原屬烏克蘭的領土克里米亞(Crimea)半島,之後又逐步染指烏東邊境的頓內茨克(Donetsk)及盧甘斯克(Lugansk)地區。中國也同樣曾在1974年奪取西沙群島原屬越南(南越政府)部分,即使越共統一全國也拒絕歸還,更於1979年向越南發動「懲越戰爭」。

葛羅斯曼表示,此後,北京持續對越南採取軍事行動,解放軍1988年在南沙群島的赤瓜礁(Johnson South Reef)擊退越軍。過去10年,中國在南沙群島的人工島礁陸續闢建軍事基地,並在西沙群島駐軍。而就地緣因素來看,越南的情況與烏克蘭相似,同樣與中國陸路交界,不具任何特別困難的地形障礙。

提出「竹子外交」的阮富仲也意識到侷限,他在2023年12月曾說,在多極化、多中心的世界裡,大國之間的戰略競爭不可避免,衝突和對抗的風險增加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重大挑戰。他敦促越南外交官密切關注局勢,做出準確預測,在外交中做到「堅持不懈而靈活應對」。

或許要越南評估「竹子外交」能持續多久,更重要的是抓住當前利益,畢竟擺在眼前的是難得一遇的供應鏈轉移潮,若將越南的「竹子外交」視為權宜性的戰術而非長久戰略邏輯就能理順,況且美中打打談談、既合作又競爭已行之有年,只要兩強沒到要翻臉的那一天,竹子就有搖曳的空間。 閱讀完整內容
全球中央2024/6月 第186期

本文摘錄自‎

美中拉攏越南左右逢源 竹子外交多元布局全球

全球中央

2024/6月 第1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