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與Intel戰略合作,為何從成熟製程開始?

聯發科與Intel戰略合作,為何從成熟製程開始?


◎周康玉


▲英特爾在成熟製程展開與聯發科合作,頗有改變台系半導體生態鏈的味道。( 資料照,方炳超攝)


英特爾7 月25 日宣布,獲得聯發科投片於旗下晶圓代工服務(Intel Foundry Services, IFS )的先進製程製造晶片。聯發科則強調,此次將投片於英特爾為成熟製程,為Intel 16 製程(相當於台積電22 奈米)。

對此次合作,英特爾和聯發科雙方發布訊息都不多,但各種跡象顯示,雙方都希望基於過去5G 數據卡(data card )合作後,更深化彼此的夥伴關係。

意涵1:改變台系半導體生態鏈秩序

業界對於此合作普遍感到意外,且如此大動作宣示戰略合作,顯得頗具深意。首先,是台系半導體生態鏈秩序的改變。在聯發科2020 年和英特爾攜手推出第一款5G 筆電之前,雙方產品線其實井水不犯河水,英特爾雄霸筆電、聯發科則在手機市場自有一片天;當時雙方在5G 筆電聯手,已經讓市場有一次驚喜,這回在英特爾正式推出晶圓代工服務一年半以來,聯發科與英特爾在代工平台上首見合作,且打破聯發科現有投片策略,更加耐人尋味。

對聯發科改變投片策略舉動,市場目前出現各種看法:一說是英特爾或提供X86 架構CPU 的IP(矽智財),予聯發科在智慧終端產品上使用;二是聯發科提供英特爾採購Wi-Fi 6 等晶片的誘因,因而在其晶圓代工平台投片;第三種看法,是聯發科打算爭取更多的成熟製程產能。盡管眾說紛紜,大致上市場有兩點共識,也就是此舉為聯發科擴張多元供應商策略的一環、甚或希望藉此進一步增加價格談判的話語權。

一名產業分析師認為,焦點應放在筆電合作,認為此次雙方結盟,有助於未來更多在筆電方面的合作,畢竟聯發科涉足筆電市場不深,藉由這項合作開啟大門,也是最符合聯發科利益的考量。

意涵2:為成熟製程談妥更多供應商

也有資深IC 設計業內人士認為,聯發科主要目的是找更多成熟製程的第二供應商(second source ),但是否如傳言指,是從其他代工廠轉單或抽單,業內人士研判可能性很低。

資深IC 設計業內人士分析,當IC 設計廠轉單給不同代工業者,從晶圓製造到封裝流程都要重頭來一次,包括重新tape out(完成設計,開始量產),改變設計(design ),重置成本相當昂貴,對成熟製程來說更加不值得,可以說除新接單代工廠受惠之外,對聯發科自身來講完全沒利益,因此轉單的機會不高,至少,不會移轉正在量產的訂單。

貿然轉單,對IC 設計廠毫無益處

不僅如此,各家晶圓廠彼此規格不相容,新投片在另一家代工廠,產品效能未必能達到原本表現,還勢必得罪原代工廠,巨大且無形的代價實難以估計,可見轉單背後其實存在很大風險。因此,除非有必要理由,像是原代工廠效能太差、新代工廠願意以「破盤價」讓利,否則IC 設計商未經深思熟慮,絕不會輕易轉單。

然而,無論聯發科考量為何,這次聯盟舉動都引起市場一陣漣漪,畢竟美方剛剛通過晶片法案,在中美科技⻆力持續延燒下,甚至也引起市場人士聯想,認為聯發科透過此舉,有對美國展現誠意等政治層面的深度意涵。

意涵3:「聯發科挑自己最舊的晶片,到Intel 最老的FinFET 製程來玩」

以製程而言,還有另一有趣的點值得探討,即為何聯發科選擇在Intel 16 製程合作?一名資深Fab 工程師點出奧妙之處,他解釋,這是英特爾第一個切入FinFET(鰭式場效應電晶體)的第一個製程節點。Intel 16 是基於Intel 22FFL (FinFET Low Power )而改造的,最初名稱叫做「Tri-Gate 」,相當於台積電22 奈米。資深Fab 工程師表示,這是英特爾第一代FinFET 架構,在此前都是平面電晶體(Planar )。

該資深Fab 工程師表示,從技術層面來看,除了聯發科強調將著重智慧家庭、WiFi 晶片的應用外,對於雙方合作最大意義應該是「聯發科挑一個自家最舊的晶片產品,到英特爾FinFET 架構最老一代的製程來玩」。對英特爾來說,聯發科下單,是從零開始練兵,等於給英特爾IDM2.0 生意來個開張大吉。

因為過去英特爾在FinFET 架構做得較為成功的,就是22 奈米和16 奈米製程。資深Fab 工程師研判,在FinFET 架構之前的成熟製程,一律會找台積電、或二線代工廠如聯電,畢竟成熟製程毛利不高,要做也做不贏台積電,英特爾乾脆就從自己最拿手的做起。

建構於FinFET 架構之上的,如Intel 22FFL 製程,就從英特爾最初始的製程節點做起,英特爾的代工服務平台亦有機會慢慢追上同業,因此選此製程開始做是有意義的,不然不會特別選一個22 奈米。

然而IC 設計業內人士研判,聯發科此次的下單量不會太大,畢竟萬事起頭難,一開始重啟新的產線,一定存在各種生產風險,應該是小量試單可能性較高。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2022/8月 第1849期

本文摘錄自‎

觀察》聯發科與Intel戰略合作,為何從成熟製程開始?

新新聞

2022/8月 第18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