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蛋的哀愁 台灣從「缺蛋」到「剩蛋」的迴圈

從缺蛋危機到進口蛋的食安問題,台灣人餐桌上不僅一定有蛋,還有蛋價的話題。台灣真的缺蛋嗎?雞蛋的產銷模式多大程度影響蛋的產業?

文☉曾允盈


▲2023 年台灣蛋價波動猶如洗三溫暖。Adobe Stock

今(2023)年台灣蛋價波動猶如洗三溫暖,年初開始蛋價一直居高不下,為緩解蛋荒進口雞蛋後,9 月卻又因為進口蛋食安風波、產地標示等爭議,造成雞蛋需求減縮不少,蛋價陡然鬆動。

10 月25 日,「中華民國養雞協會台灣蛋雞事業產銷督導委員會」宣布蛋價調降2元,11 月1 日又降3 元,11 月8 日再降2元,三週內連降7 元,每台斤雞蛋產地價從45.5 元降至38.5 元,批發價則將由55元降到48 元,回到年初的蛋價水準。

然而事實上,本土蛋產能不足的危機已經長達三、四年,每年都恐怕會缺蛋。

觀察1 缺蛋的產地因素

根據農委會2022 年底的資料,台灣有超過2,000 家雞農,飼養超過4,500 萬隻雞,但產蛋率一直無法提高,效能長期陷入低落,甚至有雞越養越多,蛋卻依舊不足,必須要進口的現象。缺蛋成為台灣人日常的話題,什麼因素無法滿足市場遞增的需求?

缺蛋第一個原因是致病力與致死率高的「高病原性禽流感」在全球蔓延,造成種雞大量折損。台灣的雞舍一般為開放式空間,外禽鳥、麻雀會飛進來吃飼料,這些鳥是禽流感的來源,雞隻抵抗力不佳就容易生病。此外雞籠不乾淨,也會成為感染的因素,造成交叉感染。

再者,養蛋雞環境普遍很差,台灣八成左右蛋雞場是以傳統格子籠飼養,平均一張A4 紙面積大小,會養2 至3 隻蛋雞,上下至少3 層,每棟雞舍至少2 排。蛋雞的生長環境長期緊迫,無法自由活動,雞籠老舊殘破,母雞抵抗力差也是可以想像的事。

加上蛋農人口老化,飼養知識無法升級等結構性問題,導致長期以來飼養蛋雞產業技術落後,無法因應禽流感、極端氣候的威脅。

觀察2 「凍漲」與「包銷制」沿襲已久

產地源頭沉痾已久,很大的原因與根深蒂固的產銷機制有關。

從台灣的蛋價來看,雖然蛋源不足以影響價格浮動,但價格不會波動太大的原因是訂價機制。農委會明訂,國內蛋價是由「中華民國養雞協會台灣蛋雞事業產銷督導委員會」組成的中央畜產會、蛋農、蛋商共同決議,包括雞農收蛋的「產地價」以及售出的「批發價」,官方長年基於「凍漲」機制,必須「兼顧蛋農及國人消費權益,要求業者持續調節雞蛋產銷」,蛋價長達數十年未調漲,不能隨市場供需波動,產業利潤十分微薄。

全台雞蛋供應來源也相當分散,大部分是個體戶,以養2 萬隻雞以下的小型農場最多,占63.3%。這些雞蛋八成採「統一包銷制度」,也就是不分品質、大小,蛋商會按盤價全收。

「包銷制」本意或許是保護蛋農,但是長久以來卻可能傷害市場機制。對蛋農來說,不用煩惱銷售,也不用花太多心思提升品質,甚至在供給過剩的時期,蛋商還是必須全盤接收。但是反過來說,缺乏淘汰的因素,也讓沒有競爭力的蛋農存活下來。

全台蛋商龍頭「勤億蛋品」二代、蛋寶生技總經理古昕平坦言,雖然包括勤億等蛋商都企圖改善養雞環境,自建雞舍並輔導雞農,或為蛋雞請獸醫等,但是溯源台灣大多數養雞場,仍以格子籠為大宗,很難全面改採平飼與放牧,一是受限於土地面積,再者法令對雞舍的建置日益嚴格,改建所費不貲,而台灣蛋價與國際相較起來低廉,多數養雞場並不願意投入心力改建。環環相扣的原因,僵化了蛋雞產業的升級。


▲勤億蛋品科技於2010 年12 月在阿里山下的嘉義縣中埔鄉,成立全台首座自然放牧的大型蛋雞場,取名「勤億幸福牧場」。(勤億提供)

觀察3 「放牧」與「契約產銷」 提升雞蛋產業

然而因為多年來的缺蛋問題、食安問題、動物保護問題、產業無法接班問題,產銷鏈的改變開始逐漸受到重視,市場上也有明顯價格分級。

蛋商包銷制採購之後,超過半數會流通到傳統市場、雜貨店等傳統通路,還有業務通路如早餐店、烘焙業、餐廳販售。這些通路的蛋,是大多民眾認知的平價雞蛋。

至於超市的雞蛋,同樣是蛋商向蛋農以包銷制購買,再篩選出重量約在每顆60 克左右的雞蛋,進行洗選、包裝成盒,成本相對較高。

另外是市面上看到的價格較高的雞蛋,則採用非格子籠飼養。2010 年「勤億蛋品」創辦人古榮海曾引進歐盟蛋雞放牧飼養法,買下三千多坪土地,讓蛋雞有自由健康的生長空間,當時產下的雞蛋也獲得許多標榜精緻食材的餐廳選用,創造出市價每顆18 元的高檔雞蛋。

歐盟早在2012 年開始全面禁止以格子籠飼養蛋雞,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也於2017 年起成立「友善雞蛋聯盟」,協助台灣蛋農轉型友善飼養。台灣家樂福公司也率先在2021 年宣布,自2025 年開始,旗下所有量販通路、超市將只販售非籠飼雞蛋。

如今,台灣市面上有各種履歷蛋、動福蛋、機能蛋,高價蛋企圖跳脫傳統包銷制拓展高端市場。不僅有許多蛋農脫離蛋商、自產自銷;也有越來越多集團用「契約產銷」的方式,與生產方協調排程生產,包括大成集團、樂活牧場、勤億蛋品等,開始主打重視養生的高端族群。

不同於現在的「包銷制度」,無論品質如何蛋商全收,「契約產銷制度」會把非規格品淘汰,才能維持價格和品質的穩定。雖然這些溯源蛋看起來為傳統產銷注入一些改變,但是回到源頭,台灣養蛋雞的生態仍有很大比例須改善,只要禽流感、飼料價格波動,市場上還是有可能持續缺蛋。 閱讀完整內容
看雜誌2023/12月 第251期

本文摘錄自‎

蛋蛋的哀愁 台灣從「缺蛋」到「剩蛋」的迴圈

看雜誌

2023/12月 第2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