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兩岸開戰,《經濟學人》建議向鄧小平取經

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腦中同時保有截然相反的想法,還能行事如常。
法蘭西斯·史考特·費茲傑羅(Francis Scott Fitzgerald,小說家)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在封面上寫了六個英文字: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雖然沒有接著寫出地點何在,不過底下的圖片卻是雷達螢幕上的台灣。左邊的台灣海峽有幾個光點,並且標示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星旗, 右邊的菲律賓海也有幾個光點,標示的則是美國的星條旗。沒錯,《經濟學人》 認為當前地球最危險之處就是台灣,理由之一是美中可能在此開打,甚至美國在二戰後建立的世界秩序都會隨之崩塌。

◎李忠謙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上將致詞,講台後右邊第一面旗幟就是我國海軍陸戰隊隊旗。(取自美國國防部網站)

紙本預計在5 月1 日出刊的《經濟學人》,提前在網路上公開了該期的封面故事—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台灣,並且在副標題就給出了他們的建議:美國與中國必須更加努力,避免為了台灣開戰。《經濟學人》指出,美中兩國能在台灣問題上維持和平數十年,靠的就是費茲傑羅所推崇的模稜兩可—北京宣稱「 只有一個( 由他們統治的)中國」, 而台灣是其叛離的一部分。美國表面上贊同北京的說法,但卻花了70 年來確保「 兩個中國」的存在。

然而這種戰略上的模糊如今正在消解,美國開始擔心他們無法再阻止中國使用武力侵奪台灣。印太司令戴維森上將(Admiral Phil Davidson )今年3 月對國會表示,他擔心中國最快可能會在2027 年攻擊台灣。《經濟學人》認為, 中國如果動手當然會是一場災難。除了台灣流血、兩個核子大國的衝突可能升級,也包括這個擁有台積電的國家如果捲入戰火,可能會讓全球電子業陷入停擺。《經濟學人》除了誇讚台積電代工尖端晶片的超高市佔率(84% ),更認為台積電擁有領先競爭對手十年的驚人技術力。

在生靈塗炭與全球經濟遭受重擊之外,《經濟學人》認為中國攻擊台灣所帶來的最大災難,莫過於這是一場對於美國軍事實力與外交決心的艱難考驗。因為即便美國並沒有與台灣簽訂防禦條約,但屆時美軍第七艦隊如果真的沒有出現,這場跨越台海的戰事,將讓中國在一夜之間成為亞洲的主導力量。因為全世界的美國盟邦都將心知肚明「 美國靠不住」,美國在二戰後所主導的世界和平與秩序(Pax Americana )由此崩塌。

《經濟學人》認為,若想瞭解台海避戰之道,就必須從維持台海數十年和平的矛盾著手。北京堅持他們有責任統一台灣,甚至動用武力也在所不惜。至於台灣人過去也同意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儘管他們不認同共產主義),但台灣人如今卻選出了強調兩岸分離的政府, 但又沒有宣佈獨立。美國則是一方面承認北京政府,另一方面卻又保護台灣不受中國侵略。這些彼此對立的概念被塞進所謂「 現狀」(status quo )裡,但《經濟學人》指出,這正是恐懼、焦慮、懷疑之所以翻騰不已的根源。

《經濟學人》認為最近發生改變的, 是美國認定中國跨越海峽的戰力已經達到臨界點,這花了中國25 年的時間。尤其過去5 年中國海軍入列了90 艘各式軍
艦與潛艦,這個數字是美國在西太平洋所部署的4 到5 倍之多;中國每年甚至能生產超過100 架戰機、已經部署了太空武器、以及大量能夠精準打擊台灣、關島、以及美軍駐日韓基地的飛彈。在模擬中國攻打台灣的兵棋推演中,美軍已經開始出現敗績。

部分美方的專家主張,軍事優勢遲早會誘使中國出兵攻打台灣,這已不是統一台灣的最後手段,而是單純因為他們有能力這麼做。中國已經說服自己,美國就是希望台灣危機繼續沸騰,甚至希望乾脆跟中國打一仗,因為這樣才能遏止中國崛起。中國將香港意圖擁有一個獨立政治體系的想法踏在腳下,希望藉由類似制度爭取台灣人民和平統一的提議也因而失色。

雖然中國顯然變得更加專制與國族主義,但《經濟學人》卻認為上述分析失之悲觀—或許這是因為「 敵視中國」已成為美方的內在理路。不過在《經濟學人》看來,習近平還沒有開始讓中國人民為可能帶來大量傷亡與經濟損失的戰爭做好準備。在其邁向百年之際,中國共產黨將其權力建基於繁榮、穩定、在亞洲的地位、以及對世界日益重要的角色之上。無論美國海軍怎麼說,中國要是攻擊台灣,戰爭結果的高度不確定、以及如何治理叛亂的台灣,都會讓中共的統治陷入險境。如果中國可以等待更有利的時機,習近平為什麼要現在冒險賭上一切?

但話又說回來,其實沒人知道習近平的所思所想,更不用說他的繼任人未來怎麼盤算。中國可能會變得沒有耐性, 尤其是如果習近平打算將「 統一台灣」 列入自己的政治遺產,他對風險的容忍度可能變的更高。《經濟學人》建議, 如果想要確保攻擊台灣對中國而言會是一場豪賭,美國與台灣就必須比中國多想一步。重新平衡台海局勢短期內難以達成,台灣應該做的是開始減少對大型昂貴軍備的投資,因為這些武器非常容易遭受中國飛彈的攻擊,並講將防衛重心擺在那些能夠阻擋共軍入侵的戰術與科技。

至於美國則需要能夠阻止中國發動兩棲攻勢的武器,讓包括日韓在內的盟友做好準備,並讓中國瞭解美方的作戰計劃確實可行。美國必須達成一種巧妙的平衡,威懾通常要對報復行動做出明確界定,但他們給中國的訊息更加微妙。即使中國得到美國不會支持台灣獨立的保證,也必須讓中國打消試圖動用武力改變台灣現狀的念頭。《經濟學人》不同意華府與北京鷹派「 維持模稜兩可等於軟弱」的看法,因為表面上對台灣有利的做法—例如讓美軍艦隊停靠台灣— 可能會被誤解為戰略意圖的危險轉變。

《經濟學人》認為,大多數爭執最好先放在一邊。那些只能在戰場上解決的問題,往往可以擱置。如同鄧小平所說過的:「 這樣的問題擺一下不要緊, ( 一擺十年也沒關係。我們這代人智慧不夠,這個問題談不攏,)我們下一代人總比我們聰明一些。( 總會找到一個大家都能夠接受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段1978 年訪日記者會上的談話,鄧小平原本談的並不是台灣,而是釣魚台,不過《經濟學人》卻認為老鄧看法可做為處理台海危機的政治智慧典範。在這篇封面故事的最後,《經濟學人》如是說:政治家風範的最佳試金石,莫過於( 如何處置)「 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783期

本文摘錄自‎

避免兩岸開戰,《經濟學人》建議向鄧小平取經

新新聞

2021/第17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