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台灣占盡便宜?兩岸減免關稅竟差10倍

ECFA 台灣占盡便宜?兩岸減免關稅竟差10倍 中國喊停「2類業者」最慘


◎林彥呈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的亞洲行挑起台海緊張,迄今仍是餘波盪漾,即便中國軍演有驚無險,外界依然關心後續對台「以商逼政」的情勢演變,尤其中國近期陸續禁止台灣部分農漁產品進口,其中包括屬於早收貨品的石斑魚,也讓ECFA 是否走到盡頭的話題再度浮上檯面。

ECFA 全名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雖然後續協商已經停擺,但其所屬的早收清單從2011 年生效至今,在8000 多項農工貨品裡,中國給予我方539 項、我方給予中國267 項,分三階段降至零關稅,同時開放金融、保險等少數服務業。

一開始,ECFA 遭反對者稱之為「糖衣毒藥」,隨著執政當局改朝換代,近年類似的批評聲浪已經明顯減少,甚至在兩年前關於ECFA 屆滿十周年可能失效的討論之際,也有當年直言「ECFA 看得到、吃不到」的縣市首長期期以為不可,就怕失去優惠關稅的情況下,將會殃及我國產業。


▲兩岸供應鏈在全球市場的經貿活動密不可分,尤其對於經濟結構倚仗外貿的台灣而言,確實難以忽視中國在出口市場占有的一席之地。(美聯社)


台灣、中國享有的關稅減免金額相差十倍

這些年來,早收清單為台灣省下多少關稅呢?根據經濟部國貿局、財政部關務署資料來看,我國從2011 年至今年3 月底,輸往中國的早收貨品享有減免關稅金額累計88.21 億美元。

反觀中國,在這段期間輸往台灣的早收貨品減免關稅金額僅8.89 億美元,兩岸享有的關稅減免利益差了十倍,如此不成比例的規模,難怪有人將其視為「讓利」,近日就有中國學者義憤填膺喊停ECFA。

早收清單的關稅優勢,起初確實達到帶動出口成長的成效,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早收貨品占對中國出口總值比重,由2011 年的21.1% 一路攀升至2016 年的26.2%。

然而,隨後受到兩岸關係降溫、美中貿易戰火影響,這項數據逐漸下滑,近2 年更是一度跌破2 成,早收貨品對中國出口的成長率,也追不上整體對中國出口的成長率。


經濟部官員表示,近年台灣半導體產業出口暢旺,但ECFA 早收貨品多屬傳統產業、中小企業,反映在出口數據上的成長率自然會被比下去,加上先前因應美中貿易戰,原本出口至中國的貨品,可能調整產線或銷往其他國家。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第16條第1項:「一方終止本協議應以書面通知另一方。雙方應在終止通知發出之日起30日內開始協商。如協商未能達成一致,則本協議自通知一方發出終止通知之日起第180日終止。」

至於外界關心ECFA 恐將無以為繼,官員則說,這是雙邊互惠機制,根據協議內容,若有任何一方想要終止,必須提出書面通知,並且經由雙方協商,只是截至目前為止,似乎還未傳出任何動靜。

無論如何,兩岸供應鏈在全球市場的經貿活動密不可分,尤其對於經濟結構倚仗外貿的台灣而言,確實難以忽視中國在出口市場占有的一席之地。

早年,美國是我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但從2000 年開始,我國對中國及香港出口比重升至將近四分之一,正式超越美國,躍居最大出口市場,此後20 年的比重更是扶搖直上,至今已經高於40%。

另一方面,中國也是台灣貿易順差最大的來源地,去年我國對陸、港的貿易順差首度衝破1000 億美元。而「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三角貿易模式,去年也為我國創造約為350 億美元的淨收入,對經濟成長率貢獻0.5 個百分點。

當然,經貿依賴程度無法純粹以總額論斷,還必須進一步比較貨品類別,這也是為什麼近年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持續攀升,財經部會卻不斷強調「並非台灣對中國的依賴加深,而是全球都需要台灣的半導體」。

只不過,終究不是所有人都靠半導體業吃飯,日前中國突然宣布禁止多家台灣食品進口,導致食品類股聞訊重挫,即是凸顯「經濟制裁」造成的影響,如果未來類似的小動作愈多、愈頻繁,對於台灣經濟的衝擊仍是不容小覷。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2022/8月 第1850期

本文摘錄自‎

ECFA台灣占盡便宜?兩岸減免關稅竟差10倍 中國喊停「2類業者」最慘

新新聞

2022/8月 第18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