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OTE 加強思考深度的閱讀法?


培養「投入某事時,抱著所有一切都已釐清的心情去做」的習慣吧!

──中村天風《成功的實現》


看書好麻煩!?

我在前言當中介紹過一些上班族的心聲,請容我再做一些補充。尤其是自二○一八年左右開始,我聽到以下這種說詞的機會,又變得比以往更多。

「那些商管書,坦白說根本就不管用嘛……」

「潛能開發書的內容,看起來每一本都大同小異……」

「書裡能吸收到的那些資訊或知識,上網看就夠了吧……」

這些都是以往就很常聽到的意見。印象中這幾年來,諸如此類的聲量又變得更鮮明了。不過,我個人在二十多歲時,閱讀曾多次幫助我走過工作或人生的困境。況且我自二○一二年創業迄今,十年來業務得以不斷壯大、屹立不搖,也絕對是因為閱讀習慣的加持。

其中又以商管書籍最易讀,讀起來也不太費時。我們閱讀這種書籍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落實執行書中內容,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或實現願望,因此只要老老實實地執行,或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付諸行動,自然就會看到成果。

只要投資看一場電影的成本,就會多出一個能開拓未來、鴻圖大展的選項──這就是閱讀。

平時我總覺得「閱讀會帶來無限可能」。不過,也有人瞧不起閱讀,認為它「派不上用場」;還有人根本不願意從「真的有用嗎?」的觀點來看待閱讀。如今在終身學習的領域裡,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在與許多上班族不斷對話,並反覆思索之後,我認為可用這一句話來道盡現況──
 

看書這種事,實在「好麻煩」。

 
這句「真心話」,恐怕很多讀者在閱讀第1章時,就已經感受到了。就讓我們先來正視這個現象。

在這本書的一開始,我不想再用「不擅閱讀,在閱讀上有些困擾」這種包著糖衣的含蓄說法,而是要打開天窗說亮話,說大家其實就是「這本也想讀,那本也想看,但真要翻開書本讀下去,就覺得既辛苦又麻煩」,來揭開本書的序幕。

從這種「改善前」的狀態起步,最後人人都能「深深地埋首閱讀」,根本不會在意「麻煩與否」。而就在我們忘情地面對書本的過程中,驀然回首,您會發現自己已經把各式各樣的知識、見解,內化成自己的血肉,並善加運用,讓工作、職涯和人生開始由黑翻紅,風生水起。

接下來,我要提供給您的,就是能達到這種「改善後」水準的體驗。

比書本更簡便的閱讀方法問世

不要只侷限於商管書,而是要設法透過「閱讀」,來解決眼前的課題,從書中學到有助於實現個人心願的收穫。帶著「書本」,追求自我成長,以便在未來開創自己想要的職涯與人生。

如今這個時代,這種以「閱讀」作為出發點的學習觀念,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這是我對現今閱讀環境的認知。

回顧過去,在二○一○年代前半的那五年,智慧型手機無遠弗屆地傳遍各地,而透過影片進行的線上學習,儼然像是追隨、連動這一波流行似的,發展成了常態。

除了影片之外,還有很多學習工具。例如在部落格等於文字學習的世界裡,不只「Ameba 部落格」如日中天,「note」也氣勢如虹;而在推特(Twitter)上,運用圖解、簡單易懂的書籍介紹推文,也多不勝數。

此外,還有業者發現影片學習會讓人「視覺、聽覺都受限制」,於是從「透過聽覺媒體吸收」的概念找到出路,帶動了一股潮流。其實播客(Podcast)等透過聲音學習的工具,自二○○○年代初期就有,但後來經過重新評估、定義之後,才又有voicy和clubhouse等聲音科技平台的出現。

這些都是近年來線上學習工具越來越多的背景因素。簡而言之,透過閱讀學習新知的觀念會面臨空前危機,原因恐怕是由於「比閱讀更有效率的線上學習方法」普及的緣故。

而這些新媒介的共通點,就是它們都比「閱讀書籍」這個行為更輕鬆、隨興且簡單。

畢竟只要拿起智慧型手機連線上網,隨時隨地都能以最快的效率,享受線上學習的益處,我們怎麼可能選擇不善加運用?

在這個時代裡,還需要閱讀能力嗎?

在此,請容我分享一個很值得玩味的小故事。

這是我在一場約百人規模的閱讀社群活動演講,並出席會後聯誼餐敘時,所發生的有趣插曲。

演講過程中,我提到自己愛書成癡,堪稱鉛字中毒,並廣泛涉獵,迄今至少讀過逾萬冊各類書籍;我還說書本在我職涯與人生的各種轉機時刻,一次次地成了活路等等。然而,從聯誼餐敘的與會者們口中說出來的,卻都是一些瞧不起閱讀的言論,就像是前面所介紹過的那樣……。

這分明是個「以書會友」的社群,加入的這些上班族,竟然都只是把閱讀視為諸多吸收資訊的方法之一。認為閱讀很特別,或真正愛好閱讀的人士,根本寥寥無幾……這還真是一場震撼教育。

誠如前言所述,我平常就會以「他人導向」開發學習內容,而不是「自我導向」。因此,我一直都在訓練自己,每天都要仔細觀察讀者、學員的言行舉止,然後儘可能切中本質地將自己的所思所感描述出來。

我直覺認為當下的體驗很重要,可能會對後續十年影響深遠,便與當天的部分學員保持往來。

結果後來就得到了以下這些心聲。請您在閱讀以下這段文字的同時,一邊想想它和自己,或您周遭的親朋好友,有沒有一些重疊的地方?

「和數位學習工具相比,看書簡直『既沒效率又麻煩』。

只不過,看那些在商場上叱吒風雲的先進們,很多人都愛好閱讀。

實際上,以往很多偉人、高人,也都曾力勸大眾『多讀書』……


可是翻開書本一讀才發現,書中內容大多看不懂,讀著讀著就覺得睏了起來……。

明明還有很多事要忙,再這樣下去,坦白說只會覺得自己是在浪費時間。

絕大多數內容都是看過就忘,根本沒有把握可以應用在工作上。

我也曾經為了力圖振作而報名參加演講或讀書會之類的活動,可是……


其他與會學員也都是半斤八兩──讀書心得不外乎參考有公信力的書評部落格、

語音節目或知識型YouTuber,再依樣畫葫蘆。

這不就是透過轉述別人的感想,讓自己覺得『我都看懂了』而已嗎?

既然大家的程度都是如此,那麼身在這個時代,

或許根本就不需要提升閱讀能力了吧……」

閱讀是「既麻煩又沒效率的方法」,學習工具還有很多「更有效率的選項」。如果光是截取這一句話來看,或許的確是如此。看YouTube影片比看書輕鬆;看推特上貼的那些圖解貼文來學習,簡單易懂又省時。

在這樣的時代裡,我們真的還需要「閱讀能力」嗎?

在閱讀下一段之前,請您務必先試著想想自己的意見。

閱讀的「快思」與「慢想」

感謝您願意花時間整理自己的想法。

為什麼要一再請您思考閱讀的必要性?

「因為覺得麻煩而『不做、不要、不選』。」的這一套評斷標準,乍看之下理所當然,但我想請您務必再次審慎評估。

「正因為麻煩才『要做、需要、要選』。」,在現今時代才更顯得重要吧?

這就是本書所呈現的閱讀觀念──別因為麻煩而「不閱讀」;正因為麻煩,所以更「要閱讀」。為了讓您了解這個觀念的本質,請容我在此介紹一本書──


原文書名是「Thinking, Fast& Slow」。就如字面所述,我們的思考有「Fast=快思」和「Slow=慢想」這兩種類型。在該本著作當中,康納曼把前者稱為「系統一」,後者稱為「系統二」。不過,由於本書重視的是內容意涵,故也會積極使用以下這些詮釋、呈現。

「快思」=系統一=「速成思考」、「淺層思考」、「茫然思考」

「慢想」=系統二=「麻煩思考」、「深度思考」、「埋首思考」

若以這個簡單的二分法來重新定義前面談的閱讀問題,那麼靠Youtube上的書評影片、voicy的談書節目、note上的解說部落格,或推特上的圖解推文來了解一本書,都是以「省略過程」或「抄捷徑」為基礎的思維。

換言之,它們都可以說是選擇安逸道路的「速成」思考。

當今社會,是一個資訊不斷湧入的時代。或許有人會說:「不這樣根本活不下去」,說得一點也沒錯。可是,如果我們就這樣日復一日地選擇速成搶快,不加思索地奔向輕鬆的選項時,會有什麼後果呢?

在閱讀下一段落之前,請您先試著想想自己的看法。

「速成思考」會讓人失去「思考的習慣」

剛才我又再次引導您「試著想一想」。您實際上是經過多少「深度」思考之後,才翻到這一頁的呢?說穿了,其實就是要問您究竟有沒有「動腦想一想」?如果您一被問到就急著想知道答案,完全沒有整理過自己的想法,轉眼就開始閱讀這個段落的話……

到這裡為止,您所經歷的體驗,就是「速成思考」的實例。

「快思」偏好「不必深入思考就能解決的事」。平時老是只讓這個思考迴路運作,就會讓您逐漸失去「思考的習慣」,只強化「避免埋首深度思考」的迴路。

線上學習的確很方便,但一味沉浸在「完全線上」的狀態,能留在腦海裡的收穫,就會與學習量、以及學習所花的時間成反比──因為「淺層」思考=「系統一」,會強化大腦的節能取向。

大腦會逐漸習慣、增強「有需要的話,再找個速成的方法就行了呀!」這種速食心態,於是當我們學得越多,「把知識留在腦海裡」的思考迴路反而會日漸弱化。

於是,投入時間就化為烏有的「消費式」學習法,便成了我們大腦裡的預設值。

在成人教育的第一線,為了呈現「我們是否總在省略過程,到最後甚至縮減了自己=讓自己成了沒有真材實料的草包?或是降級成了毫無內涵、茫然渾噩的人?」等問題,我有時會用「速中毒」,也就是「速成中毒」來形容這種狀態。

相對於「系統二」的「埋首思考」,我會用「茫然思考」來描述「系統一」,是因為我希望您能察覺一件事:當我們老是衝向那些速成的方法,以致於思考深度變淺之後,我們甚至還有可能「迷失自我」。

為了提供學員們一個反躬自省的機會,所以才刻意選了如此極端的形容。從會場的氣氛和與會者的表情中可以發現,許多上班族似乎都頗有同感。

現在讀著這篇文章的您,又有何感想呢?以往,有一位對「速中毒」話題很有共鳴的學員,寄了以下這樣的訊息給我──

「明明學了這麼多」,

為什麼沒有「我已經累積了好多實力」的感覺……

這句「累積/沒有累積這麼多實力」的說法,也是我近年來很常聽到的一句話。因此,我也試著把這種感受的真相描述出來──您是否在不知不覺中迴避了「麻煩思考」、「深度思考」和「埋首思考」等「系統二」,而總是選用「系統一」來學習呢?

為什麼知識無法累積?

我試著把這個問題意識,套用在這本書的主題「閱讀」上。

• 一看書就想睡覺……
• 總是讀不到最後一頁,只能做很表面的解讀……
• 就算好不容易讀完,到頭來卻幾乎忘得一乾二淨……

諸如此類的狀況,這些在閱讀方面的典型煩惱,根本的原因其實在於──

人們只打算動用「快思」來閱讀。
您在閱讀的過程中,是否曾遇見過這樣的自己?

只想趕快知道答案,完全省略「深度思考」的過程;

無法長時間忍受找不到答案的「慢想」、「麻煩」狀態。

才剛要循著立論主旨前思後想一番,大腦竟在進入「埋首模式」前,就匆匆放棄……等等。

接受線上學習這種方便的環境之後,我們的「麻煩思考」、「深度思考」和「埋首思考」都在不知不覺間被弱化。於是,我們的閱讀賞析能力就會日漸低落。要是到頭來連「閱讀」這個行為都懶得執行的話……

關於第1章的主題──「為什麼現在才更應該要閱讀?」您應該差不多可以掌握答案了吧? 閱讀完整內容
「紙1張」閱讀筆記法:一張紙、一枝筆,15分鐘整理出一本書的重點

本文摘錄自‎

「紙1張」閱讀筆記法:一張紙、一枝筆,15分鐘整理出一本書的重點

浅田卓

由 墨刻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