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聽懂一堂課

學生進大學時,已經聽過數千小時的課堂,所以你會以為他們都非常擅長這樣的學習方式,但他們大多其實並不擅長。其中一個問題,是他們沒辦法有效地做筆記,我會在下一個章節探討這個主題。在這裡,我想專注於「了解講師在說什麼」。

如果你在上課時聽不懂,你下一步該做的似乎顯而易見:請講師說明清楚。但如果你沒聽懂課堂的內容,而且你根本不知道你沒聽懂課堂的內容呢?你該如何避免這種事發生?

讓我們思考一下「注意到你不理解某件事」的過程。那種感覺是由「你在記憶中搜尋失敗」所引發的。例如,雜貨店裡一個健談的陌生人說:「哇,這疊罐頭處於『岌岌可危』的狀態,不是嗎?」或是有個朋友問你:「鳥兒半夜唱歌,這意味著什麼?」在這兩個情況,你得在記憶中尋找資料(「岌岌可危」是什麼意思,還有半夜不睡覺的鳥兒為什麼唱歌),但你找不到,所以你會心想:「我聽不懂。」

另外,還有第二種「失敗的記憶搜尋」會導致混亂,而這基於人們的交流方式。人們在說話時,其實不會完全說出他們真正的意思。他們這麼做並不是想搞神祕,而是認定你的記憶中有著所需的相關情報,並且你會用這些情報來填補他們話中的空白處。例如,假設你的朋友說:

「怎麼搞的,我打給達美樂已經是一個小時之前的事情了。你有沒有看到我的手機?」

第一句話跟第二句話之間的關聯似乎很明顯—這個朋友問你有沒有看到他的手機,因為他要打給披薩店—但請想一下你需要多少情報才能得出這個關聯:你的朋友認定你知道達美樂是做外送披薩生意的,而你知道等披薩等一個小時太久了,因為服務不佳而打電話去店裡是很正常的舉動,且手機就是拿來打電話。

我們在說話時總是會省略一些情報,因為如果不這麼做,對話就會變得冗長又無聊。(「能不能麻煩你把我的手機丟給我?因為我想打電話,手機就是這個功用。」)

接下來,想像你的朋友這麼說:

「怎麼搞的,我打給達美樂已經是一個小時之前的事情了。池子的淺水區至少有六隻鰷魚。」

相鄰的句子之間沒有明顯的關聯,這其實問題不大—當一個人在上一句談論披薩,在下一句問起自己的手機在哪—但我們可以假設我們在搜尋記憶後就會找到關聯。

所以在我們搜尋腦中記憶後,發現找不到①已知事實(「岌岌可危」的意思)或②某項關聯(披薩跟鰷魚之間的關聯)的時候,就會意識到我們無法理解。這時候,你知道你不懂意思但你可以採取行動—顯然就是請說話者解釋。

那麼,你什麼時候會「沒聽懂」而且「根本不知道自己沒聽懂」?

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在一個未知的詞彙上,但可能會發生在某項關聯上,因為可能的關聯也許不止一個。也許你以某種方式將兩個概念連結起來,因此以為自己已經理解了,但說話者以為你會以另一種方式將兩個概念連結起來。所以,你其實沒聽懂,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沒聽懂。例如,假設講師在歷史課上說道:

「在一九三○年代,有很多由雪莉.譚寶(Shirley Temple)主演的電影上映。那些電影的功用是讓觀眾感覺良好,忘記他們的煩惱。」

聽眾可能會以為自己理解了這幾個句子之間的關聯:每個句子都提供了關於雪莉.譚寶電影的事實。但假設講師在幾天前描述了「經濟大蕭條」:一九三○年代的經濟形勢很糟糕,大多數人都在經濟上陷入困境。講師以為,聽眾會理解雪莉.譚寶的電影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們可以在經濟困難時期起到安撫人心的效果。

這下你明白,你為什麼可能根本沒察覺到自己沒理解某些東西:你在兩個概念之間得出了關聯,所以你以為你明白了,但其實講師希望你以另一種方式將它們連結起來。

由於課程的組織方式,這類問題特別容易在課堂上出現。一般日常對話是缺乏「計畫」的,人們只是在想到的時候把想法說出口,所以相互連結的概念幾乎通常是一個接一個接踵而至。但課堂通常是按「層次結構」(hierarchy)組織的,這意味著講師希望聽眾將一些彼此不相鄰的概念連結起來。我們來看看這表示什麼。

想像一下,你在上一堂食品科學課,聆聽關於烹飪肉類的講座。當天有三個主要主題:烹飪肉類可以殺死細菌、賦予風味、使肉質更嫩。下圖1展示了講座的部分大綱。


這可能是演講者腦海中的組織,但不是你在課堂上體驗到的組織。沒有人是按照「層次結構」說話,而學習者是依照「線性」( linear )來體驗一場講座。大寫字母表示演講者談論每個重點的順序。

標記為A、E和L(「殺死細菌」「風味」和「柔嫩」)的概念彼此應該有關係。這些都存在於一個子類別中:人類烹飪肉類的三個原因。但是,如果講師只是簡單地講完課而沒有強調這一點,一些聽眾就會錯過這個重要的關聯。課堂中相鄰的句子也許會連結得很好,所以沒有一個句子會讓學生感到驚訝和好奇而自問:「等等,這個概念應該跟什麼東西有關聯?」

現在我們明白了為什麼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能掌握到事實,例如「膠原蛋白」和「里脊肉」等術語的定義。因為他們會注意到他們不知道這些詞彙,正如你注意到你不知道「岌岌可危」是什麼意思。他們錯過的是更深層的連結,這些概念是基於「運作方式」而彼此有所關聯,或因為它們都是某個廣泛結論的證據或例子。學生們錯過的情報,也是講師認為更重要的情報。

總之,你的大腦已經進化到能夠理解典型的對話。在正常的談話中,你不會提前五十分鐘計畫發言,而是說出你想到的東西,因為你一次只計畫一、兩句話,因此不太可能說出一些「只有當你的聽眾把你現在所說的,跟你在二十分鐘前所說的內容連結起來時才能理解的東西」。但課堂卻是按「層次」來計畫和組織的,因此,一個概念不僅「可能」與二十分鐘前提到的事物有關,而是「非常有可能」,而且如果學生錯過了這種關聯,就會錯過一整層的意義。

◎透過聆聽來學習時

你的大腦會做什麼:它會像「聽朋友說話」一樣聆聽課堂,因此會錯過內容中更深層的關聯。

如何智勝你的大腦:為演講者組織內容的思考方式(層次結構)與你體驗演講的方式(線性)之間的「不匹配」做好計畫,好讓你能建立演講者希望你建立的關聯。

在本章中,你將學習一些技巧,以確保你能獲得一堂課程中的更深層涵義,而不僅僅是新的詞彙和事實… 閱讀完整內容
你可能學錯了:94招打破大腦慣性,認知心理學專家教你精準學習、輕鬆記憶

本文摘錄自‎

你可能學錯了:94招打破大腦慣性,認知心理學專家教你精準學習

丹尼爾‧威靈漢

由 今周刊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