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後一週到一個月:調整 打開感官搜集大量資訊


學貴慎始。歷經開學的紛亂,開學一週到一個月間的學習,是連接未來相當重要的樞紐,往往會決定這一年的基調。教師在縝密計劃與執行後,要好好利用這個重要時刻搜集資料、進行省思和調整,班級經營就會進入規律期,然後跨越。

微調,才走得遠,千萬別功虧一簣!

與家長培養默契

除了在開學前、開學初期接觸家長以外,我通常固定每兩週透過聯絡簿聯繫家長,告知孩子的正向表現。至於孩子的負向行為則利用放學面告或是電話聯絡,說話時可以運用「三明治說話法」,先說孩子的優點,再提到孩子的狀況,最後站在關心、希望孩子更好的角度,詢問家長意見,達成親師間的共識。

三明治說話法


如果孩子有需要提點的錯誤或是不良的表現,千萬不要書寫在聯絡簿上。有些老師因為班務繁重,在短暫時間急迫下,在聯絡簿上大大地寫下「上課愛講話」,短短幾個字,殺傷力極大!試想,家長下班回家,看見還不熟悉的新老師在聯絡簿上火紅地寫下齜牙咧嘴幾個大字,而且每次翻閱聯絡簿都會看見,心裡感受如何?若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有時在家裡做了錯事,自己心裡也知道,但總不想被家長屢屢挑出錯來,如刺在背那種感受,我們都能體會。

更糟糕的情況是,當家長詢問孩子時,常見孩子因為擔心被罵而隱藏資訊;或者也偶爾會發生老師不小心冤枉、誤會了孩子,隨之而來的,往往造成親師間彼此的不信任和傷痕逐漸成形,對雙方都是傷害。

實務分享 家長若對班級教學提出不同意見,該怎麼辦?

一個班級內將近三十位家長,可能就有三十個不一樣的想法。當有些家長覺得作業太多,有些家長卻覺得作業太少,面對兩種截然不同的要求時,教師該怎麼做才能讓所有家長滿意?

我的做法是,教師有專業,應先從課綱、同學年班級共同決定出發,設計作業原本就有學習上和發展上的基本考量,有所本才站得住腳。

另外,帶領家長看見事實也很重要。我在開學初,每天會在課堂上詳細說明作業書寫標準,甚至影印範例,確定孩子都沒有問題後才回家書寫。也會請孩子在聯絡簿上記錄當天作業花了多少時間,以了解實際作業的執行狀況。

當家長質疑作業太多,孩子甚至寫到半夜時,我則出示搜集的資料,表示全班大部分都能在一個小時內寫完,並提出孩子在課堂上的情況佐證,詢問家長:「是否孩子對自己要求過高,導致寫不完?還是有其他因素影響?您希望我怎麼個別調整?但我會擔心他因為書寫速度,也會影響考試作答,您認為呢?」

我引導家長看見孩子在群體和未來的狀況,一方面尊重每個家長的想法,同時提醒自己:當我在心裡評斷對錯的時候,就喪失了溝通的空間;另一方面適時提出專業的建議,以及其他可能會有的隱憂。在不影響孩子的受教權下,若家長仍然堅持他的理念,我予以尊重。之後也會定時和家長、孩子分享後來的狀況,提供他們參考。

只是,有時儘管再怎麼盡力溝通,語言和文字仍有局限,雙方對問題的理解和思考還是可能不一樣,因而造成家長誤會或無法接受的狀況。世事無法盡如人心,只能無愧我心,教師只要盡力而為,然後放下。

檢視孩子學習狀況

開學以來,每週的課表是固定的,學習時間和規律也漸漸成型、變成習慣。我們前幾篇文章談的帶班計畫,也執行一段時間,可以開始進行檢視。像是課程的進度,孩子是否可以跟上?是否需要更換不同方式的教學方式?作業有無哪幾天太多、太難、錯誤較多?需要放慢或加快教學的步調?

孩子的訂正往往最能顯示出教師教學成效和孩子學習成效,透過訂正,記錄教師的教學盲點,藉此提升教學專業;孩子訂正裡錯誤的地方,是常見的解題迷思。

此外,特別要注意的是作業經常全對的孩子,可能是「化了妝的作業」,也許是安親班或家長檢查訂正後的現象,因此要特別費心在課堂進行觀察,確認孩子是否都學會了。若有常不繳交作業、需要特別加強的孩子,也要放在心上,找時間、找資源進行補救教學。

此階段性注意孩子的學習狀況、作業迷思概念、形成性評量確定孩子學習成效,以迎接下一個階段評量。

至於孩子在科任課的學習狀況也非常重要,很多老師會認為科任老師上課責任自負,只是科任老師上課時間短,孩子所在科任課態度行為有偏差等,常常會蔓延到其他學習。因此,我會抽空和孩子、和科任老師聊聊,看看學習、秩序、作業收發有無可以協助之處。上課情形如何?學校行事開始納入時程思考進行,班級未來活動也可以著手規劃,以維持孩子的學習品質。

檢視班務狀況

班級中的打掃、幹部、午餐工作、值日生、座位、隊伍,有沒有哪幾天特別有狀況?每個孩子的狀況如何?老師就像一台不關機的錄影機,時時收藏孩子的表現,我也會在此時讓孩子用小日記等方式寫下省思,文字會讓孩子去思考這些工作背後的意義、每個人的付出對全班造成的貢獻,孩子的回饋也提供老師思考需要調整之處。

教師自我檢視

問問自己:開學第一週到第一個月期間,是否哪幾天覺得特別辛苦和忙亂?一週之中,有哪幾天孩子特別容易爭吵或有突發狀況?哪幾天心裡特別累?探究其背後原因都可能是流程、課程、時間、生活的調整契機。

當我們對生活和教學有後設認知,時時思考與調整,之後的班級經營也會愈來愈上軌道。善用這個時刻的覺察做為日後調整的基礎,也別忘了要多到大自然走走,讓自己好好休息,充飽電才能帶給孩子好的學習品質和生活樂趣。

家長看過來
調整作息時間,建立學習習慣

在開學後一週至一個月這個時間點,家長可以在家帶著孩子做自我檢視的練習。回想這段時間在家的時間安排,例如:起床時間、早餐時刻、上學時間、寫作業時間、運動頻率、參與家事、課後社團、才藝學習、補習等體力狀況,以及課餘的出遊、放空、休閒等,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若需要調整,則更放大檢視,例如:

◆課後才藝學習

如果可以延至假日或週五,可以紓解週間忙亂的節奏嗎?畢竟無論是補習或才藝學習,都需要規劃出額外複習和練習的時間才會有效。

◆運動、閱讀、家事

如果想要透過平時進行有意識的累積和變化,也許可以多走路、爬樓梯等,培養定時定量的運動習慣;不管是晚餐後、睡覺前,每日撥出十分鐘來閱讀,透過持續、長久的累積才能滴水穿石;家事從孩子管理自己範圍開始到公共區域的負責,甚至是為家人煮一道菜。初期做不好是正常的,但如果沒有開始做,就缺少改進的機會,也就不會有做得好的成果了。

◆親子間每天的情感交流、深入對話不可少

每天問問孩子:今天過得如何?交了什麼樣的新朋友?老師教了什麼?過程中不批評、不責備,全然開放且保持好奇,讓孩子用語言回溯、整理今天的生活,藉此了解孩子交友和學習狀況,更重要的是,讓你的孩子知道爸媽對他的關心與愛。
閱讀完整內容
小學生年度學習行事曆 :班級經營×教學備課×親師溝通,一本搞定!

本文摘錄自‎

小學生年度學習行事曆 :班級經營×教學備課×親師溝通,一本搞定!

林怡辰

由 親子天下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