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寫作之窗看見的革命風景

和多數孩子一樣,我討厭作文。身為一個無牌的國文老師,我常常感到很納悶:作文這東西,學生不愛寫,老師也不想改,到底是為了服務誰信仰的價值而存在。
教書這麼多年,我至今依然需要對每個新生解釋,寫作與作文是不同的。學生告訴我他們討厭寫作,是為了他們總被強迫去寫一些自己不愛的東西。更讓人焦慮的,有的孩子確實宣稱自己熱愛寫作,但當他們努力向我展示其作品時,總可見到許多試圖用以「討好」我的句子,包括名言佳句(且大多陳濫)、不知所云的修辭和過於氾濫,乃至影響閱讀的成語。

可想而知,先不論是否有效,臺灣民間確實流傳著一套作文的審美標準,且影響數代人。路上隨便找人詢問「好文章的標準為何」,必然會出現「詞藻優美」、「引經據典」等認知。看看網路上流傳的大考範文,或是「補教名師」親手示範的大作,總充斥著毫無意義的修辭,內容卻空洞無比。

毫無疑問,這是國語文教育把人的審美觀養壞了。最弔詭之處,當教改發動,新的寫作革命早已成型,學校依然處處可見老舊的寫作觀念,不肯改變的老師依然握有權威,不斷影響著新世代的學子,將這些似是而非的荒謬審美價值,繼續扭曲地傳播出去。

《從沒想法到有想法的精準表達寫作術》一書並不是什麼足以振聾發聵的寫作聖經,但內容所述,卻與我近年教書所得不謀而合。近年來我很少推薦書,更少真正動筆寫推薦序,一方面是因為個人的忙碌和懶惰,另一方面,實在是臺灣坊間教導寫作的書太多了,很多依然都跳不出舊的框架和思維,或是一意強調與大考如何相關,成為變相的參考書。

而就在我正努力構思想整理教材與觀點時,剛好讀到這樣的作品,我想緣分使然,便想好好推薦此書。

這本書的內容我想以「務實」來形容是最為貼切的,寫作本身並非難事,但要能夠有組織地、按部就班地釐清整體的寫作訓練計畫,卻需要花費一番工夫。

當然,我並不是說這本書找到了一套必勝的寫作方程式,也不是說這本書提供了某種「保證有效」的訓練方法。《從沒想法到有想法的精準表達寫作術》一書真正的價值所在,是重新思考了「寫作」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書中提供的思維,是從社會上實際存在的寫作需求出發,協助讀者重新定位「寫作」的本質。
「寫作」本只是一種表達手段,相較於肢體或口語,寫作缺乏「即時性」,也不會隨著時間快速消逝,是以更強調組織結構。如何透過組織結構的安排以達到寫作的目的,便是所謂的布局策略,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且離不開對溝通對象的預設、認知乃至於理解。

是以,這乍看之下雖然是一本純粹技能取向的書籍,但在章節安排中,其實反覆逼迫讀者去思考關於「人」與溝通表達的核心問題。我是誰?為什麼說話?對誰說話?說話的目的是什麼?

這些問題巧妙地勾起了更為本質的思考。我不清楚日本社會所遭遇的實際情況,但據我粗淺的認知,其實前面所提到的寫作問題,並非臺灣所獨有的現象。
事實上,當網路世代全面來臨,人們追求與依賴的,更加快速便利的交流與溝通,訊息的傳導再也沒有分秒的延遲,正宣告著新的表達與理解的時代已經到來。臺灣的教育現場乃至於社會上所發生的寫作問題,正也是世界洪流中正在發生的課題。書中作者所觀察到的種種現象,我想對於關心當代臺灣社會寫作教育的人來說,必然都會心有戚戚焉。

我們共同面臨著新的世代、新的挑戰,這場寫作革命仍會持續。

最後,我想特別說的是,若就傳統的眼光來看,這並不是一本「考試用寫作指南」。

然而,它實際上比任何專門針對考試而生的作文書要更「實用」百倍。某種程度上,「務實」對我來說已是一種透露著生命力的、能夠產生美感的態度,務實地思索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表達問題,務實布局、務實安排策略,務實地試著去理解每一個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需要去說話的對象。我所嚮往的最悠遊舒適的境界,並沒有文字或任何知識的障壁,但關於文字表達與這個世代的種種衝突,其間所激起的那許多值得思索玩味的現象,有時如詩畫,讓人能就這樣津津有味地看著。

二○二○冬於萬川映月書齋
國文教師/陳茻


閱讀完整內容
從沒想法到有想法的精準表達寫作術

本文摘錄自‎

從沒想法到有想法的精準表達寫作術

山田紫霓

由 方舟文化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