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越早開始越好


儲蓄是必要的。你起初有多少資本,都遠不如安排自己的生活,以規律地儲蓄和盡早開始儲蓄來得重要。正如某間銀行裡的一個標示寫道:

你可以一點一點地在這裡安全地存起一小筆資金,但不開始就不可能做到。

快速致富的方法很簡單:將支出降至遠低於收入。因為收入超過支出,你就能立即變得富裕,成為有餘的人。無論你是位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是千萬富翁,道理是完全一樣的。我們都聽過類似這種故事:某位教師生活簡約、樂天知命,最終留下價值超過100萬美元的遺產──一生審慎花錢的結果,是真的富裕。而我們都知道一個重要事實:這種人是儲蓄者。

但事情也可以反過來。以下是個真實案例:某人年收入超過1000萬美元,但因為總是缺錢,不斷向家族信託基金的受託人索取更多金錢,於是這個人非常不快樂。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的生活方式成本高昂,揮霍的娛樂活動當然都很花錢──私人飛機、幾棟豪華大宅、經常購買畫作等。

在《塊肉餘生記》(David Copperfield)中,狄更斯筆下的角色麥考博先生,說出一條如今廣為人知的金律:

年收入20鎊,年支出19鎊19先令6便士,生活幸福。年收入20英鎊,年支出20鎊又6便士,生活悲慘。

儲蓄對我們有好處,原因有兩個。第一是避免日後悔恨不已。正如詩人惠提爾(John Greenleaf Whittier)寫道:「在悲傷的言語和文字當中,最悲傷的是『本來可以不必如此』。」歷史上最悲傷的句子還有「我本來應該(做了某件事)」和「我真希望自己已經(做了某件事)」。

儲蓄的另一個原因則相當正面:我們多數人都享受儲蓄的過程,以及其結果造就的額外舒適感和成就感。儲蓄可以使我們現在和將來都享有更多選擇自由。明智的儲蓄,很像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藉由好習慣以支撐儲蓄過程,可以使人感覺非常好。

未來沒有遺憾,對所有人來說都很重要;但現在沒有遺憾也很關鍵。明智地儲蓄是好事,過度儲蓄以致生活匱乏則不然,因此,不要試圖存太多錢。你該做的是尋找明智的儲蓄方式,將它們變成新的好習慣,然後一再踐行。

儲蓄的真正目的,是使你有能力堅持去做對自己重要的事,而不是迫使你犧牲。儲蓄不是為了跟自己過不去、不是為了使自己覺得遭受剝奪。完全不是!儲蓄是為了使你可以對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感覺越來越好,因為你可以在「何時花錢」這件事上,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儲蓄可以使你有機會在未來把握對你很重要的花錢機會;也使你將來可以過個有保障的退休生活、有能力購置新屋,或送孩子上大學。儲蓄其實是幫助你獲得更多真正想要、需要和享受的一種方式。你應該讓儲蓄成為益友。

▍首先,避免做出對自己有害的事

儲蓄的第一步是停止「負儲蓄」,也就是避免入不敷出,尤其要避免欠卡債。儲蓄和投資幾乎沒有絕對的規則,但我們認為至少有一條:絕對、絕對、絕對不要欠卡債。這條規則幾乎就是不可違背的戒律。《呆伯特》(Dilbert)漫畫的作者史考特.亞當斯(Scott Adams)稱信用卡為「金融世界的快克古柯鹼」:「它們起初使你輕鬆獲得、即時滿足,但你很快就上癮,馬上就會在高檔百貨公司諾德斯特龍(Nordstrom)狂買鞋子。」

信用卡債非常好──但對你(或任何其他持卡人)並不好。信用卡債對放款人非常有利,而且只對他們有好處。信用卡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所有好東西都有其極限,不過其極限並不是發卡機構給你的「信用額度」。信用卡債唯一合理的上限,其實是

信用卡債非常誘人。欠卡債的人太容易踏上滑坡了──他們會滑向債務沒頂之災。你從不會(嗯,應該是幾乎從不會)被要求還清卡債。銀行會「體恤地」容許你每月支付很低的還款額。很寬鬆,簡直太寬鬆了!你的卡債將持續累積,直到有天銀行來信,說你已經借了太多錢,循環利息持續增加。此後你將不再能夠從銀行那裡拿到錢,而是必須還錢給銀行。此時你不僅欠債,還惹上了麻煩。如果你不配合銀行的指示,對方將採取法律行動。切記!絕對、絕對、絕對不要欠卡債。

▍盡早開始儲蓄:時間就是金錢

緩慢但穩當致富的祕訣,是利用複利的奇跡。據稱,愛因斯坦曾說複利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複利的概念很簡單:你不僅要利用原本的儲蓄賺取報酬,還要利用累積的投資報酬來賺取利益。
緩慢但穩當致富的祕訣,
是利用複利的奇跡。

為什麼複利的力量如此強大?我們且以美國股市為例。過去100年裡,美股平均每年帶給投資人接近10%的報酬。當然,實際報酬率每年都有變化,有時變化還很大,但為了說明複利的概念,且假設美股每年的投資報酬率剛好是10%。

如果你一開始投資100美元,第1年結束時,你的投資帳戶裡將有110美元──原本的100美元加上10美元的投資報酬。你把第一年賺到的10美元再投資下去,第2年開始時共投入110美元,這一年將賺到11美元,因此在第2年結束時將有121美元;在第3年,你的投資報酬為12.10美元,投資帳戶在第3年年底將有133.10美元。如此持續下去,在第10年結束時,你的投資帳戶將有接近260美元──比每年僅賺取「單利」10美元的結果還多60美元。複利的力量就是這麼強大!

▍神奇的72法則

你知道神奇的「72法則」嗎?如果不知道,現在就學起來,並牢牢記住。這法則很簡單,它解開了複利的奧祕。

72法則是:

X×Y=72。

也就是X(資金倍增需要的年數)乘以Y(每年的投資報酬率,以百分比計)等於72。

舉個例子:如果你希望自己的錢,10年就增加1倍,需要怎樣的報酬率?答案是:

10乘以Y=72,所以Y=7.2%。

72法則也可以換個方式運用:72除以投資報酬率,答案就是投入資金倍增需要的年數。例如投資報酬率若是8%,你的錢多久才能增加1倍?

很簡單:9年(72除以8等於9)。

再試一次:如果投資報酬率是3%,你的錢多久才能倍增?

答案:24年(72除以3等於24)。

現在換個方式試試:如果有人告訴你,某項投資只要4年就能獲利1倍,他承諾的每年報酬率是多少?

答案是:18%(72除以4等於18)。

覺得72法則有趣的人,一定會認為以下推論非常誘人:如果10%的報酬率可以使你投入的資金在7.2年後倍增,那麼再過7.2年,你的資金將再度倍增。也就是說,不到15年(確切而言是14.4年),你的錢將變成起初的4倍──如果堅持28.8年,你的錢將變成起初的16倍

因此,如果你現年25歲,今天在某高級餐廳少喝一杯酒,把省下來的錢投資於美股,30年後滾存的錢,將夠你和伴侶在這家餐廳吃頓晚餐。正是因為複利的力量,使得盡早儲蓄和投資對每個人來說都大有好處。複利加時間的力量是如此巨大,及早受惠於這種力量當然再好不過。

時間確實就是金錢,但正如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曾說:「青春浪費在年少時。」如果我們都能在年輕時訓練自己知道現在所知道的,那就太好了。金錢長期複利滾存的結果,是令人敬畏的。如果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第一次領取總統薪資後拿出1美元來投資,年報酬率8%(過去200年股票的年均報酬率),他的繼承人今天將可獲得約800萬美元。每次你在1元美鈔上看到華盛頓,都請想想這一點。

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提供了一個實際而非假想的例子。他在1790年逝世時,留下一份禮物給心愛的兩座城市:波士頓和費城各獲得5000美元。根據他的指示,這些錢先作投資之用,並於100年和200年後給付這兩座城市。100年後,兩座城市可以各拿50萬美元用於公共工程。200年後,也就是1991年,兩座城市收到餘下資金──此時每座城市可以拿到的錢,已經累積到2000萬美元左右。富蘭克林的例子以戲劇性的方式,向所有人證明了複利的力量。富蘭克林自己曾這麼講述複利的好處:「錢生錢,而錢生出來的錢,又生錢。」

另一個現代的例子,則與一對雙胞胎兄弟有關。威廉和詹姆斯現在是65歲。45年前,威廉在20歲時開了一個退休金帳戶,每年年初投資4000美元在股票上。如此這般經過20年,總共投入8萬美元之後,他不再投入資金,但任由之前累積的資金留在投資帳戶裡,這些資金每年獲得10%的稅後報酬。另一方面,詹姆斯40歲時才開了個人的退休金帳戶(就在威廉停止投入新資金之後),並在接下來25年裡每年投入4000美元,總共投入10萬美元。當兩兄弟都65歲時,哪一位累積了更多的退休儲蓄資金?答案相當驚人:

.威廉的投資帳戶有將近250萬美元。

.詹姆斯的投資帳戶只有不到40萬美元。

威廉壓倒性勝出。雖然投入的資金比較少,但威廉最終累積的儲蓄金,比詹姆斯多200萬美元以上。這則故事裡的教訓很明確:及早開始儲蓄投資,充分利用複利的神奇力量,最終累積的錢可以多很多。

我們可以利用實際的股市報酬率,再舉數十個例子。例如有位投資人較早開始儲蓄投資,但投資的時機再糟糕不過,每年都在股市的最高點投入資金;另一位投資人較晚開始儲蓄投資,卻是世上最幸運的投資人,每年都在股市的絕對底部買進。前者即便投入的資金總額較少,而且投資時機極差,但最終將會累積更多金錢。

能夠幸運地把握投資的好時機固然是好事,但持續投資的時間比投資時機重要得多。我們總是可以找到延後規畫投資的好理由,因此請不要讓這種事發生在你身上。請讓時間站在你這邊。想要穩當地致富,必須明智行事──這意味著慢慢來,而你必須現在就開始。

一如所有金融工具,72法則必須明智地運用。當其運作對你有利時,情況好極了;當其運作對你不利,情況就會非常可怕,這正是信用卡債非常危險的原因。信用卡債的「正常」利率是18%。如果你沒有迅速還清卡債,很快就必須為所欠的利息支付利息──然後再為利息的利息支付利息。

信用卡債與極好的投資策略恰恰相反。你難道不希望有一種投資方式,能以這麼高的報酬率複合成長?你當然希望,人人都希望。但在利率達18%的情況下,債務短短4年就增加1倍,然後再4年又倍增。哎呀!也就是8年下來,債務就變成原本的4倍──而且仍將複合成長!這種複利效應,正是銀行濫發信用卡的原因──幾乎人人都能申請到信用卡,即使銀行根本不了解申請人的情況,而這也正是你絕對不應該欠卡債的原因。 閱讀完整內容
投資的奧義:財經界兩位頂尖思想家,寫給普通投資人的實用理財指南

本文摘錄自‎

投資的奧義:財經界兩位頂尖思想家,寫給普通投資人的實用理財指南

柏頓.墨基爾, 查爾斯.艾利斯

由 今周刊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