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學習法 1 心態占八成,方法占二成
本書將循序漸進地告訴你,「超學習法」為什麼這麼重要?要怎麼學?如何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成長?如何得到豐碩的成果?
直接看結論,「超學習法」顛覆了學校教育過往強調的「死背」,目的是讓每個人都能在各個領域當中,用最短、最快的速度習得知識技能,實際運用在社會當中。這是一套因應新的時代指標而生,走在時代尖端的學習方法。
「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高的效率學會英語呢?」
這是當我要去美國讀大學前,面對短時間內必須學會英語的壓力,一整天抱頭苦思的問題。
當時,我邂逅了「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至理名言:
「心理的所有變化都會影響到身體健康,同樣地,身體的變化也會影響到心理健康。」
連希波克拉底都這麼說了,我們不得不承認,心理的變化──那些影響你的隻字片語、情緒波動,其力量可能超越了醫學上帶來的治療。
以保健食品來舉例,服用時深信著「一吃見效」,跟服用時懷疑「這是騙人的吧?」,兩者的效果必定會出現差異。
這就叫做「偽藥效應」(placebo effect),因為對藥效深信不疑,進而影響了療效。同樣地,話語也能對心理產生深刻的影響。
一個人的「心態」(思考方式)是由其深信的話語構成的,因此,心態對了,行為自然也會跟著改變。
如同我在序章說的,我在二十一歲時前往美國大學留學。
想去美國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我本來就很喜歡英語;另一個原因則來自我的一位大學同學。
他曾在高中時出國留學,有一天,我看見他和美籍老師用流利的英語交談。
沒想到身邊會有年紀相仿的朋友,能用英語和美籍老師有說有笑地聊天,那一幕令我倍感衝擊。
接著,我想到:「既然我們年齡一樣,他做得到,我為什麼不行?」
坦白說,在此之前,我一直抱持一種僥倖心理,認為:「我很希望有朝一日能開口說英語,但我是日本人,不會說也是正常的。」
看到這位同學的表現,我真真切切地領悟到:「啊,不能再找藉口了。」從那一刻起,我在心中用力按下「認真」的開關。
在那以後,我發下豪願:「在把英語學好之前,我都不要回日本!」並決定要去美國留學。
日本的大學一個班級約有三十名學生,我自認是裡面「最想學好英語的」。
有些同學可能抱著比較輕鬆的心情想著「好想留學看看啊」、「想學學看英語」,但我不是。我用了比別人多一倍的雄心壯志拚命念書。
大部分同學上完課就理所當然地回家了,我則會留下來,拜訪美籍老師的辦公室,盡可能製造說英語的機會,或是去留學生聚集的房間交流,努力找他們攀談,哪怕只有一分一秒,我也想盡量增加接觸英語的機會。
這麼說可能有點厚臉皮,但說到學習心態,我自認勝過八成左右的同學。
你聽過「柏拉圖法則」(Pareto principle)嗎?這是義大利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柏拉圖歸納出的財富分配經驗法則,內容指出,一個國家的總財富,有八成集中在二成的高所得者手裡,因此又稱作「80:20法則」。
「80:20法則」不只應用在經濟學,也能對應到自然現象、化學現象等各式各樣的範疇,當然也能套用在「學習」領域。
換句話說,想用最短的路徑習得一技之長,你需要的不是知識,不是埋頭猛讀。
渴望學會的「學習心態」占了整體的百分之八十,「需要的方法」卻只占了百分之二十,這絕不是我在誇大其詞。
再者,當你認為自己辦得到,就會有勇氣挑戰從前覺得「不可能學會」的困難技能。這股勇氣,就是帶你邁向成功的基石。
●成長心態VS.定型心態
卡蘿.杜維克(Carol S. Dweck)在她的著作《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Mindse: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將人的心態分為兩種,分別是「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與「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
「定型心態」的人認為「人的資質不會改變」,他們常用最初分配到的幾張牌來面對挑戰,這種人往往難以接受失敗,總想要使自己看起來比實際需要的更強大。
相對地,「成長心態」的人相信「人會持續成長」,他們認為失敗是成長的必要過程,這種人容易用正面的心態接受自己當下的狀態。
「定型心態」的人在意著別人的評語,「成長心態」的人注意力則放在自我進步。
選擇哪一種心態,人生將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
一旦採取了「定型心態」,認定能力是固定不變的,很容易把一次的結果當成全部。對這些人來說,成功是展現自我才智的方法,所以他們特別看重別人的評論。成功與否是他們關注的重點,因此,這種人容易逃避真正困難的課題,只著手眼前短期內就能解決的問題。此外,因為認定有才能就不需要努力,導致他們容易限制自我,無法完全發揮應有的潛能。
反觀「成長心態」,這些人認為能力是變動的,努力會使人變聰明,失敗為成功之母,得失心不用太重。
每個人在剛出生的那一刻,一定都熱愛學習新事物。
嬰兒從不害怕失敗,更不會因為失敗而羞恥。但在成長的過程裡,逐漸被教育成「定型心態」,習慣性地迴避失敗,造成的結果是停止成長。
請勇於迎接挑戰,不要害怕失敗,有做不好的地方,下次就知道如何改善。
「成長心態」教會你,哪怕沒自信也不用裹足不前,用輕鬆的心情迎接各種挑戰。
你還在「成長」嗎?還是「定型」了呢?
養成具有彈性的「成長心態」,持續成長吧。
超學習法 2 善用「視覺化」,用力想像你要的成果
實不相瞞,留學當時那段天天惡補英語的日子,真的苦不堪言。
每當我說話跟不上腦中的速度,因為溝通障礙而失意、焦慮之時,都會想起那位英語說得嚇嚇叫的同學。
「他一定也經歷過這段適應期,最後才能把英語練得那麼好。既然他可以,沒有道理我不行!」
我如此為自己打氣,抱著破釜沉舟的心情勤練英語。
現在想想,我應該是下意識把他的成功案例當作自己的未來了。
那段日子裡,我日日夜夜幻想「自己流利說英語的樣子」。這種具體想像的學習方式,就稱作「視覺化練習」(visualization)。
事實上,我能不屈不撓地戰勝英語,全歸功於「視覺化」的鞭策,要不是它,我恐怕早在中途舉手投降。
如果你正渴望學會某項知識技能,你要學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力想像成功畫面」。
例如:
●想要瘦身成功,請先想像已經瘦下來、身材曼妙的自己。
●想要開口說英語,請先想像和外國人愉快交談的自己。
……以下類推。
在腦中清楚勾勒自己實現願望的模樣,能有效維持動力。此外,練習的時候一邊想像「已經駕輕就熟」的自己,還能連帶修正「你當下的行為」。
附帶一提,「視覺化」的效果已經有科學實驗證實。
美國芝加哥大學有一位布朗斯洛特博士做了一項研究,將參與實驗的人分成三組。三組分別設下不同的條件,針對籃球的罰球練習進行實驗。
三個條件分別為:
●組別一:每天練習一小時罰球。
●組別二:每天在腦中進行視覺化的模擬訓練(沒有實際練習)。
●組別三:什麼也不做。
布朗斯洛特博士先記錄了三組參加者本來的罰球命中率,接著請他們按照上述條件練習三十天,三十天後重新測驗。
三十天後,組別一的罰球命中率提升了百分之二十四,組別二提升了百分之二十三,組別三毫無變化。
令人訝異的是,組別二的參加者並未實際觸摸籃球,命中率提升的效果卻跟組別一相差無幾。
視覺化練習的效果就是如此驚人。
●如何進行視覺化訓練
我們馬上按照步驟做做看吧。
●步驟一
首先放輕鬆。
深呼吸之後,思考你想要的學習成果。
●步驟二
具體想像你要的成果,那將會成為你的力量。你想像的目標有多具體,達成目標所需的力量就有多大。
你想要什麼樣的知識技能?想要什麼樣的身材?嚮往哪種人際關係?想去哪裡旅行?什麼是你渴望的事業成功?什麼是你想要的快樂?請針對你想要的目標具體思考。
●步驟三
加入其他感覺。
想像你學會時的笑容、感覺,還有實際學成之後,朋友向你道「恭喜!」的聲音、畫面,以及你所處的環境、看到的風景與當下的種種細節。
●步驟四
想像你狀況最好的模樣。
為了達成心中的理想目標,你需要具備哪些性情呢?盡量具體思考。
例如:自信洋溢、腳踏實地、輕鬆愉快、活力充沛、勇敢前進、專注集中、擁有熱情……請用心感受狀況最好的自己吧。
●步驟五
閉上眼睛,在腦中展開自我對話。
此刻,你想對自己說什麼呢?
請想像自己觀察到的現象(第一人稱視角)。
然後,也請想像旁觀者觀察到的現象(第三人稱視角)。
其中包括:學會技能或通過考試之前所經歷的種種心境。
接著,想像你從遠方欣賞自己完美表現的模樣。
●步驟六
早上和晚上就寢前,用愉快的心情,花四~五分鐘時間完成上述步驟。
把視覺化訓練當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