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高手的共通特質


口才是邏輯思考、溝通力、幽默感、情商的總和,並非主觀認定,而有客觀標準。本章將指明口才訓練的基本方向,告訴你高手之所以是高手的原因,以及學習之路的誤區。

1 口才高手的共通特質

定義一個人「會說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在某些場合,你可能會滔滔不絕、猶如黃河氾濫一般不可收拾地高談闊論;然而到了另一些場合,你也許就變得呆若木雞、啞口無言,想發表觀點,腦海卻一片空白。難道我能說你「不會說話」嗎?當然不能!

會說話的人不一定在所有場合都能說出讓人耳目一新的長篇大論,但如果他身處不熟悉的場合、面對不熟悉的人,也能在有必要時敢於用最恰當、最得體的話語來顯示出自己的價值,取得某些溝通效果。

以下介紹的這些特質,會說話的人大概都有。不妨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否掌握了這些特質,接著再針對改善。

▌口齒清晰、說話流利

這是說話的基本功。一個會說話的人,說的話語一定能讓人聽得清楚、聽得明白。如果含含糊糊、中氣不足,讓聽的人一頭霧水,那麼就得繼續練好這個基本功。

有這樣一個故事:古希臘的雄辯家狄摩西尼天生口吃,說話含糊不清,年輕時想參加當地議會的辯論,但被人嘲笑。他為了改掉自己這個缺點,便含著小石子大聲朗讀演講稿、辯論稿,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雄辯家。

有一位主持人口才了得,有次到大學裡演講,台下有學生問他怎麼鍛煉口才,他回答說,想要鍛煉口才一定要練好基本功,無時無刻都要讓自己有一種說話的欲望。他舉例說自己以前看到一些看板、商店的名字,甚至是衣服上的標籤,都會念出上面的文字,看到就念,念到流利為止。

上面的例子告訴我們,持續鍛煉一段時間,你的口腔肌肉就會發生變化,正如你堅持健身,身體就會產生變化一樣。所以,如果現在你說話還不是很流利,容易卡住、聲音細小,那麼就從大聲朗讀開始練起,糾正這個說話的弱點。

▌豐富的表達能力

什麼叫做表達能力?簡單來說,就是能把思想恰如其分地傳遞給受眾的一種說話能力,即表達能力。

想的跟說的不太一樣,那就表示還欠缺了表達能力。會說話的人通常能把自己想說的,用正確的言辭透過嘴巴輸送出來,而且不會單一呆板。怎麼說呢?同一個意思,你能用不同的句法表達嗎?例如,讚美女生長得漂亮,單純說「長得漂亮」沒什麼問題,卻很普通。表達能力強的人通常會換個方法,像是「你簡直比一百個范冰冰還要好看啊」、「如果這個世界有仙女,那麼站在我眼前的你,就是其中一個」、「長久以來,我都認為身邊的女生都長得普普通通,直到我遇見你。你一定知道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些成語是什麼意思,但拿來形容你,還遠遠不夠」。

也許你會覺得這些表達有點做作,聽起來太誇張。但這也說明了,會說話的人絕對不會局限於一種表達方式。假如一種說法表達不出自己的意思,或者會讓人聽起來不舒服,那他會用其他說法去表達同一個意思,直到對方能夠明白、接受。好比你忘記egg 這個單字,要如何跟外國店員表達想吃這個東西?可以說「It’s round and hen’s kid.」(是圓的,母雞生的)。有些人總覺得自己說不出有趣的話,就是因為沒辦法換句話說,換來換去都差不多,其他人自然覺得無聊。

增強表達能力,你就會變得越來越會說話。卡內基在《語言的突破》(The Quick and Easy Way to Effective Speaking)一書的最後,給出了相應的學習方法。

林肯背誦莎士比亞名劇中的對話,經常熟讀拜倫的詩;英國詩人騰尼遜每天朗讀《聖經》……,這些都是給自己的文辭滋潤的方法,多從文學作品裡學習,積累自己的表達詞彙;看到好的詞句多念幾遍、複述出來;也多留意別人怎麼說話,並且思考他們如何表達意思,從而豐富自己的表達。當然,你也可以系統性地學習一下修辭學,或者幽默的表達技巧。你會知道,誇張的說話手法如何運用,暗示的方式又如何傳達意思。

▌穩定的心理素質

在說話上,如果心理素質不夠穩定,那麼會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影響。你有過這種經驗嗎?跟朋友聊天,說著說著,朋友突然不看你,玩起手機,甚至轉頭跟其他人說話,你瞬間被冷落在一旁,這時是不是無所適從、不知所措?

因為這不是你大腦預想過的情況。結果真的發生之後,大腦反應不過來,於是你就愣住、陷入尷尬。這時想繼續跟朋友說下去,也不得其門而入。這就是心理素質不夠穩定的表現。

心理素質穩定則不會把這些情況視為問題。你說話時朋友突然玩起手機、不看你,那就先暫停,等對方處理好事情再若無其事地說下去就行了。這就是情商的表現。心理素質穩定甚至強大的人,不容易被外界影響行事節奏,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說出來的話有價值。平常跟人聊天似乎沒那麼重要,一旦被打斷,我們就會心想「繼續說下去也沒什麼意思」,於是索性不說。這就是被外界影響了表達欲望。要是有人無故罵了你的父母,你找他說理,會因為對方不讓我們說,或不理睬就閉嘴嗎?一定不會!

穩定心理素質的前提,就是對自己說出來的話充滿信心,很清楚自己說的是什麼,對於表達的觀點和中心思想非常了解透徹。說到一半去上廁所,回來還能接著說,否則隨便別人一打斷,回過頭來,你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

要是連你都認為自己說的話都沒中心、沒力量,那麼就很容易被外界影響。想一想,你站在台上演講時,才說一句就聽到觀眾的笑聲,於是你洩氣、說不下去,這時是什麼感覺?對於自己說話的內容一定要有強烈信心,你要說一定有說出來的理由。穩定的心理素質,就是有自我肯定的強大信心。這一點我會在之後的章節中細說。

有了這種心理素質,即便處於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場合,遇到別人找你聊天,也可以很鎮定地回答:「不好意思,我對這方面不是很了解,不過在我看來,這個情況應該是這樣……不知道我說得對不對?」而不是:「啊……呃……這個……」嚇得說不出話來,然後狼狽而跑。

口才的基本功有如健身,心理素質自然也要健身。前者還能待在家裡鍛煉,後者就需要走出去鍛煉了。

▌靈活的思考能力

思考,是說話的核心。你思考得不順暢,說話自然就不順暢;連怎麼說都不知道,那就遑論表達自己的思想了。所以清晰的思考,是語言表達的首要基礎。

那麼,何種思考模式才好?很多現實生活中口才了得的人,思考力當然還是比不上汪涵、何炅這些專業主持人,畢竟主持人待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歷練了十幾年,而一般人少有這種機會。可是,我們難道就不能好好說話了嗎?不一定。

實際上,思考能力不一定要鍛煉到最好、最厲害,還要比所有人都強,只要達到一定程度、滿足某些條件就可以了。條件在於,對突發狀況的應變處理;對幽默笑話的掌握;對尷尬冷場的解決,諸如此類。想滿足這些條件,必須先擁有前文提到的幾項特質,掌握之後再由此出發,便會事半功倍。

舉例來說,說話不流利、腦比嘴快的人,就算思考能力再強也說不出想說的;而說了一句、卻緊張得說不出下一句的人,心理素質不好,也很難在這種狀態下啟動腦力來應對冷場。

所以,要先用一段時間鍛煉好基本功,打好基礎後,再根據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去思考出應對辦法。今天你跟異性聊天,對方開了句玩笑,你當下不知該如何回應,那麼,你回家之後就該反覆思考,當時要如何回應才會更好。一定要強迫自己想出完美答案,因為私下有充裕的時間可以想。經常做這類反省,能讓你對生活中的狀況更得心應手。以前不懂應對冷場,這次意識到氣氛尷尬,就不要等待,趕快說些話來填補冷場的空隙吧,至少比沉默好。

平時找方法訓練思考能力,便能漸漸提高思維的敏捷度。這些方法包括:詞語聯想練習、聲音日記訓練、從笑話中學習等(詳見第三、 四章)。

▌其他特質

1. 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都能成為說話的累積。無論何時,保持閱讀習慣並主動接觸不同事物,你將得到比其他人更多談資。

2. 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一定要懂得配合表達。好比你問:「他每天都來這裡,今天卻沒有來,為什麼?」說「為什麼」的時候,要做出不解和驚訝的表情,皺起眉頭,雙手攤開。

3. 盡量讓語氣有種活潑的調性,千萬別說得死氣沉沉、毫無情緒。觀察一下那些主持人,個個說話都抑揚頓挫。灌注熱情態度是很好的方法。

4. 情商對於說話當然很重要,但必須先會說話才能發揮情商。你情商再高,卻不會說話,也只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好人。

5. 演講、辯論、談判等口才技巧,是另一種說話能力的高級形式,涵蓋了說話時用到的所有技能。如果你有條件,最好學習一點這方面的知識。

6.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意思不是虛偽待人,而是要懂得根據當下的人物、場合來調整說話頻率,說出符合需求的話語,才能有效溝通。否則,你對一個小孩子或老人家「掉書袋」說些之乎者也的話,他們才不會理你。 閱讀完整內容
用說話改變人設的「最高口才訓練法」:流量百萬的說話之道

本文摘錄自‎

用說話改變人設的「最高口才訓練法」:流量百萬的說話之道

陳慕妤

由 一起來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