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之下的往事,中油的識別標誌之謎

生活中無論是走路、騎車、開車,都不難看見中油的加油站以及加油站外頭大大的中油看板,應該對它的存在早就習以為常了。不知道大家是否曾好奇過,為什麼中油的識別標誌除了有點像美國漫威英雄‧美國隊長的盾牌之外,下方卻有個唐突的「資」字?到底是中資、臺資、港資、還是神盾局資,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這要從中油的歷史開始說起。中油原來的全名為「中國石油有限公司」, 於一九四六年六月一日在上海成立,隸屬於資源委員會。同年十二月,中油根據上海總公司的公文及彩色三環圖檔,制定了商標:火炬及有著資字的三個藍色環圈。雖然從創立以來,歷經了幾次改隸、改組、更名(從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改為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但商標始終未曾更動,還是當年的有資字的三環圍繞著火炬。換句話說,目前我們所看見的中油識別標誌就是沿襲著當年的識別標誌,標誌當中的資字所代表的就是原先中油所隸屬的資源委員會。

那麼資源委員會又是什麼呢?一九三五年四月,國防設計委員會與兵工署資源司合併易名資源委員會,隸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資源委員會原來的主要工作是負責調查、研究及開發資源,後來逐漸轉型成為主管國內各種重工業的單位,包含:電業、煤、鋼鐵、礦產、機械、石油、水泥及紡織。一九三八年三月,資源委員會改隸經濟部;一九四六年,戰爭結束以後,又調整隸屬於行政院;一九四九年,因應國共內戰,又重新回到了經濟部底下;到了一九五二年才因為行政院的機構簡化而被裁撤,原先資源委員會的業務、人事、財產、經費一律由經濟部接管。

除了中油以外,資源委員會也曾經管理當時名為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台糖和台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台肥,因此也能夠在標誌上看見資源委員會的痕跡。而且,兩者的標誌也和中油的標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是三個圓圈加上一個資字。而當初也曾經被資源委員會管理的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商標,也同樣是相仿的以三環作為基本結構。

當年資源委員會的所掌管的事業目前只有中油與臺肥的標誌上還保有著「資」字,這個圍繞著火炬,下方有資字的三環標誌已經存在多年了,上頭的「資」字讓我們還能依稀記得當年的資源委員會,以及曾隸屬於資源委員會的歷史。

介壽公園裡的銅像並不是你以為的那個人


在臺灣,介壽路是常見路名,臺北市曾經有介壽路,板橋有介壽街,桃園、新竹、高雄也都有介壽路。而博愛特區的總統府前就有一座介壽公園;不過,你知道嗎?臺北市介壽公園裡面的銅像其實不是蔣介石的銅像,那他到底是誰?

揭曉謎底之前,先來了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介壽吧!「介壽」這個名字最直白的意思就是向蔣介石祝壽,在早期,不光道路會以介壽命名,有些建築物或是公園,甚至是比賽也會以介壽命名,而其中便有可能帶有向蔣介石祝壽的意涵存在。也因為這樣的緣故,昔日以介壽為名的各種道路場域,未來可能會因為「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而面臨改名的命運。

一九四五年戰爭結束以後,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一九四六年臺灣各界為了慶祝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六十大壽,在仕紳主導下集資捐款修復因為盟軍空襲而損壞的臺灣總督府,並將館舍更名為「介壽館」。隨著建築物名字的改變以外,介壽館前清末時被稱為東門街的道路也隨之改名為介壽路。
一九六四年時,為了迎接光輝十月並配合各項慶典,臺北市政府積極整頓市區,拆除了介壽路和公園路口的違章建築拆除,並趕工建設新的公園。由於這個公園位在介壽路上,因此也就取名作介壽公園。在工務局努力趕工下,介壽公園在不到一個月半內完工,並在當年蔣介石生日時舉行為期一週的菊花展覽。

又過了兩年的一九六六年,適逢林森誕辰百年,為了紀念林森百年誕辰而組成的「林森先生百年誕辰籌備委員會」在經過第一次會議後,決議在在臺北市區擇地建築林森像一座。

這位林森是誰?他曾任國民政府主席,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四年在職,不過這時的國民政府主席因為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三十日國民政府組織法修訂而變成虛位元首。而在一九三七年戰爭開打以後,國民政府的實權則落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的手中。一九四三年八月一日林森在重慶和美軍車輛相撞,因車禍逝世。

而臺北市政府,基於紀念前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生前對黨國之貢獻,並配合林故主席百年誕辰籌備委員會決議因此決定將林森的銅像安置在介壽公園,以讓廣大的市民得以瞻仰。在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十五日,總統府秘書長兼林森先生百年誕辰紀念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張群在臺北市介壽公園主持林森銅像的揭幕典禮。該座林森銅像全高十六台尺(約四點八公尺),以鉋金青銅鑄成,許多黨政機要也都出席觀禮。據說,林森銅像的底座還是沿用原址樺山資紀銅像的底座。在不同的脈絡下,介壽公園和林森的銅像陰錯陽差的交會在一起,促成介壽公園裡面沒有蔣介石銅像,林森銅像不在林森路或是林森南北路上的現象。

時過境遷,臺北市的介壽路在陳水扁市長任內,將帶有蔣介石個人色彩的介壽路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以象徵對臺灣原住民族歷史及文化的尊重;而介壽館也在二○○六年更名為總統府。雖然介壽路路名不再,但是以它為名的介壽公園和附近的介壽路派出所卻以一種曖曖的方式留下歷史見證。

閱讀完整內容
續‧臺灣沒說你不知道

本文摘錄自‎

續‧臺灣沒說你不知道

每日一冷

由 每日一冷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