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這個好東西


錢是個好東西。愛錢不丟臉,不必不好意思。我享受賺錢、理財和付出的過程。它能為我和家人提供舒適生活,為社會盡一份心力,這都是我熱愛金錢的原因。錢真的很好,可以用來行善,可以用來改變世界。

我一向抱持這樣的信念。我小時候更愛錢,老是想著賺錢、存錢,思考要拿錢來做哪些好事。每年暑假,我幾乎都往華盛頓州的韋納奇市跑,在祖父母家待上兩個星期。我最愛坐在客廳的地板上,拿著西爾斯百貨公司的型錄,看上好幾個小時,夢想著有一天能夠買下型錄第十六頁上的卡丁車。當時心想,只要能夠得到卡丁車,人生就太完美了。我暗暗立誓,總有一天要買下它。我從小立志賺錢,即使早忘了買卡丁車這檔事,仍不改初衷。我自幼養成記帳的習慣,仔細記下每筆收支,一分錢也不放過,就算在我家(德州阿靈頓郊區)附近的人行道撿到二十五分硬幣,也得記錄下來。我還在衣櫃門裡貼了張表格,詳細記錄我借給親友的錢;其實我心裡清楚,爸媽向我借了五元,還支付利息,只不過是想讓我開心。除了放貸,我還有小生意頭腦:十一歲的時候弄了個修理腳踏車的事業,我的第一個客人是九歲的妹妹,我賣了她一張手工貼紙,收費一元,她超級開心的。

我家的經濟條件其實並不寬裕。我爸是一名冶金工程師,我媽則是靠兼職維持家計。從小我看著老爸侃侃而談,卻一事無成。沒錯,他確實想方設法賺錢,對任何可以養家糊口的機會都很感興趣,但就是沒有落實計畫的能力。他不斷的被調職、資遣,次數多到數不清,導致我在小學六年級之前,就搬過六次家,也對我造成深遠的影響,我總是感到孤獨、沮喪。我從來沒穿過最流行的鞋子和衣服,也沒住過漂亮的房子。我記得第一次參加小聯盟比賽時,其他人都穿著嶄新漂亮的白色防滑釘鞋,我卻是踩著以前從量販店買來、早已破舊不堪的藍色運動鞋。雖然我是個徹頭徹尾的邊緣人,卻不希望其他人有類似的經驗。當時還只是個青少年的我,卻已經開始思考:我該如何幫助別人?我會去的教會當時打算派遣宣教士到第三世界傳教,在募款購買物資;我家附近的慈善食物分發站也需要更多罐頭食品和志工。到處都有需求。從我在雜貨店打工,就開始了十一奉獻,也會匿名捐款給食物分發站(之後我一直保持匿名)。我知道薪資單上的數字不是死的,它會因為用來助人而變大,大到遠遠超過我的想像。效益和影響卻是無限的。

我就是在那個時候,明白自己喜歡錢的原因,這與權力或聲望無關。金錢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工具,可以用來做善事。想要做更多善事的慾望,激勵我賺更多錢。在我十幾歲的時候,我就知道賺錢最美妙之處在於有能力付出,而且施比受更有福(日後的學術研究也證實這一點)。當其他人需要幫助時,我總是自問:「我能做出什麼貢獻?」有了這樣的體悟,我對投資、儲蓄和賺錢的熱愛就再也止不住了。

那一年,我同時打兩份工,白天在福來雞速食店(Chick-fil-A)上班,晚上則在沃德百貨公司(Montgomery Ward)賣鞋。我努力工作的態度引起了老闆的注意,他們開始給我很多機會。我得到獎金、加薪、升遷。我知道金錢是通往美好生活的途徑。忙了一整天回到家,知道自己為客戶的生活增加價值,那是一種很特別的感覺。誰會不喜歡伴隨著這種感覺而來的錢財呢?而且,當我將部分收入捐贈給認同的慈善事業時,那種感覺真的棒呆了,就像是得到雙重回報。

可是,在我大三那一年,久違的焦慮感像隻狡獪的野獸,晃動著醜陋的腦袋,威脅著我的生活。我那時候還住在家裡,是個認真上學的學生,可是我爸卻因為公司大規模裁員再度失業。他在奧勒崗州找了份新工作,要我媽一起搬過去。那時孤單的感覺讓我忍不住自我懷疑,我孤立無援,不知如何是好。在這個面對艱難抉擇的時刻,我知道自己必須自立自強,才能夠擺脫焦慮。就在那一刻,我決定獨立生活,相信自己可以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樣貌。

大學畢業後,我在德州沃思堡的一家小型軟體公司擔任行銷經理。公司在發放薪資上管理不周,曾經有兩次沒能如期領到薪水。搞得我不得不厚著臉皮告訴教會,那個月的十一奉獻支票會跳票。還有一次,預期該得到的獎金又落空了,這些不愉快的經驗讓我又氣又惱,我再也不想讓別人來決定我的價值。我想到了我爸,他為了養家,不得不勉強自己待在不喜歡的工作崗位上,我可不想像他一樣,我必須做出抉擇。我可以繼續替他人工作,任由他人決定我的價值;或者承擔風險,做自己的老闆。我決定相信自己,勇敢嘗試。接下來的日子裡,我除了認真上班之外,也非常認真用功,考取許多證照,並開始創業,最終辭去工作,創辦日後全美知名的投資事業。

當我在二十五年前開始擔任理財顧問時,我的目標是幫助客戶實現人生願望,要落實心願就得靠錢。金錢是一種工具,可以讓人過上好日子,也能為家人、朋友、和社會奉獻。我和客戶同舟共濟,一起努力,他們賺得愈多,我的收入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後來我有了另一層體悟。能幫助客戶獲利的理財顧問很多,但我的客戶之所以選擇了我,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參與一份無私的事業。當我回饋社會愈多,就會有愈多人找我合作。

只為累積財富而賺錢,一開始可能很棒、很有趣。但那個過程很像吸毒,劑量得愈來愈大,才有感覺──你得不斷擁有更棒的車、更大的房子、更多各式各樣的東西。如果想要真正得到快樂,光有錢還不夠。我很喜歡一句話:「還記得你是在何時渴望現在擁有的一切嗎?」無論現在的生活光景如何,很可能都是你曾經的渴望。但是,慾望豈有盡頭,新車、新房、度假總是不停向你招手。財富和幸福之間的關係不是等號,除非你學會付出。一旦開始付出,你會發現,賺到更多錢,就會更有能力付出。這是一個正向循環、一個善的循環。

讓你的財富和獲利,與有意義的行動、目標結合,這才是成功的關鍵,也能點燃你對生活的熱情。

長久以來,你可能一直認為自己應該多賺點錢,同時也思考著如何為你所相信的善行盡一份心。無論你決定繼續上班或自行創業,我都要教你如何賺更多錢,讓你在得到成就感的同時,還是可以為世界帶來貢獻。不過,先讓我們談談錢哪裡好,你為何要擁有更多錢… 閱讀完整內容
讓幸福流進來的賺錢框架:愛錢不丟臉,告別金錢焦慮

本文摘錄自‎

讓幸福流進來的賺錢框架:愛錢不丟臉,告別金錢焦慮

德瑞克・金尼(Derrick Kinney)

由 樂金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