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十分鐘解身心的累

  有時生活會變得很難熬,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身為治療師,我經常見到形形色色的個案,而他們遭遇的問題或許你也很熟悉:

你曾覺得身心不堪負荷,無法處理生活中的難題?
你經常憂心忡忡,覺得精疲力盡或暴躁易怒?
你失去感受生命的喜悅與享樂的能力?
你正面臨人際困擾?
你藉由暴飲暴食或不吃不喝,或靠著酒精、藥物、毒品、購物、性或社群媒體等刺激,來應付生活難關?
你曾自覺無助或沒用,因而認定自己就是不夠好?
  上述清單還不夠周詳──你可能面臨不同的考驗,但只要清單上有一部分、大部分甚至全部能引起你的共鳴,我就可以肯定告訴你,你不用獨自承擔一切──救兵近在眼前。透過本書的「十分鐘入禪休息法」(Ten to Zen),你能學會如何調節難受的情緒,臻至更平靜、愉悅且真實的生活。

  比方說,你是否曾盯著別人在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等社群媒體上發的幸福洋溢照片,感到又羨又妒,想著除了自己外,其他人都過得逍遙自在?即使我們明知眼前的照片經過精心修飾,妒忌感仍可能油然而生。的確,跟大家分享歡樂生活是件好事,但其他沒那麼歡樂的照片在哪?事實上,我們很少發文道出日常遭遇的困境,而是希望別人看見並相信自己在社群平台上所營造的形象。

  倘若我們都能如實展現本然面目,又不必為此感到抱歉,想必會輕鬆不少吧?倘若我們都能誠實面對,生而為人所必然面臨的絢爛美妙的困惑,又該有多好?這股困惑飽含深刻的見解及成長的可能,但唯有我們騰出時間,停下腳步思索,才能看清困惑背後的涵義。然而,時下文化卻推崇不實消息、假新聞,及匆促狂亂的生活步調──我們都在做各種「雜事」而深感倦怠,甚至連我們的孩子也是疲憊不堪。因此,我在本書鼓勵各位讀者,每天只需要騰出十分鐘(請相信這十分鐘會成為你生命的重心),我會支援你以安全而妥善的方式,去處理生活中棘手的難題,協助你們活出更真實的自我。

  無論在私人生活或專業工作上,我都體認到一點:人總會經歷低潮。本書提出的「十分鐘入禪休息法」,則是你重拾人生主導權的起點,幫助你內心回歸平靜、邁向美好生活。我不能保證這能如揮舞魔杖或灑上仙子魔法粉般,迅速解決你的問題,但我一定會提供有效的技巧,幫助你改變人生。而這些技巧及生活原則奠基於,我在提供心理治療時會用的一些最佳實證(best-evidenced)心理學模式、協助臨終個案的心得經驗,及一路走來的個人體悟。

與眾不同的休息法

  這套休息法之所以特殊,原因之一是其需時甚短。它的精妙之處就在於,真的只要每天十分鐘,你就能從中獲益。而且,相較於其他減壓法,這套休息法能更深入地探究我們何以陷入苦惱。

  我們都知道人不可能時時刻刻冷靜自持,然而有時還是必須找出恢復判斷力的方法──但這並不代表它是件容易做到的事。在構思十分鐘入禪休息法的初步階段,我曾苦苦思索什麼才是有效的日常心理鍛鍊。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套策略能發揮以下作用:

幫助他人找到方法停下來,即刻放慢腳步。
幫助他人跳脫痛苦的思緒。
幫助他人重建洞察力。
幫助他人以更平靜的內心、更有力的人生掌控感,繼續向前邁進。
  那麼,我該怎麼做呢?雖然我一開始就知道,我可以運用在心理治療上受過的訓練,但我也希望,我的方法不只是一套技巧而已,還能體現「活得平靜真實」的原則。因此,我決定納入過去二十五年來,我從協助生者與臨終者的經驗中汲取的見解。

  現在,我要請你保持心胸開放,投入這段必須全神貫注的練習時間。請你準備好重新出發,並牢記──不管從前失去過什麼,那一刻都已然逝去,唯一重要的是現在。

  在本書「花點時間……」小練習中,你可以將筆記寫在旁邊空白處,或者你也可以依個人喜好,把練習過程寫進一本特別的筆記本中。

臨終個案帶給我的影響

  成為治療師前,我擔任緩和療護(palliative care)護理師多年,常聽臨終個案訴說他們的遺憾,及他們有多希望自己能更妥善地運用時間。而在寫作本書之際,我已經是位資深心理治療師,並兼任英國國家健保局(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臨床主任。

  我彷彿還能聽見那位年逾古稀的老先生,躺在安寧病房裡說道:「我這輩子花了好多時間在煩惱,我好希望能更早學會不要自尋煩惱。」

  事實上,我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次,聽到臨終個案述說從前生活有多麼焦慮,說他們搞錯了人生的優先順序,還有那句再熟悉不過的話:「如果時間能重來該有多好。」

  我從臨終個案的身上發現,他們多半認為自己浪費太多寶貴時間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有感於此,我的初衷是研擬一套「避免悔恨」的方法。同時,我也希望能將自己擔任護理師時有幸親歷的見聞,分享給更廣大的群眾知道。

  儘管如此,我也明白很少人會從繁忙的生活中抽身,花點時間照顧自己的心。雖然在本書一開頭就提及「作者因受到臨終照護經驗影響……」似乎有點詭異,讀者也可能會擔心內容將是一片愁雲慘霧,但我向你保證,書裡沒有隻字片語偏離真相──這是一本肯定生命價值的書。

  實際上,本書提出的是一套日常心理鍛鍊,旨在幫助你活得更充實、更深刻、享受更多樂趣。我從過往的身心健康照護工作經驗中發現,那些在一旁陪伴臨終者面對死亡的人,本身也在這個過程中領略到許多重要道理,如希望、勇氣、態度、喜樂及如何平和地度過餘生。

  臨終者帶給我許多啟發,內容豐富到簡直可以寫成另一本書。然而,儘管他們的生命經驗迥然不同,但其主題卻驚人地相似──人往往會被憂慮、恐懼和心理困擾阻撓,而無法如願過著充實、幸福而真實的人生。

  身為緩和療護護理師的那段時期,我能親身接觸他人的生命,親聞他們的美好回憶、人生的優先順序及其內心的懊悔。我發現,他們都後悔自己花太多時間憂慮、沒能全心投入美好時光、沒有把更多心思放在生命潛藏的樂趣中。而這一切觸動了我,因此我想要開發出一套「每個人每天都能用來平撫心緒、開始活在當下」的有效且可靠的方法。在我的人生經驗中,「照顧心理健康、活在當下」的重要性幾乎無可比擬。

  擔任護理師的那段歲月,也激勵我去受訓成為專業治療師。畢竟,我能看出臨終個案不只受生理折磨,往往還會受深層的心理困擾所苦。有時我能看著個案順利卸下以往無法卸除的心頭重擔,成功緩解痛苦,因此我也希望自己能設計出一套「幫助他人舒緩心理痛苦」的生活方式。還有誰能比臨終者更適合擔任我們的老師呢?我對那些勇敢向我傾訴生命故事的人,致上無盡謝意。同時,我也會將那些從你們身上學到的道理傳述下去。

  以上就是「十分鐘入禪休息法」的發想緣由。它是一套條理分明的簡易休息法──每天只需十分鐘,就能發揮改變人生的長遠功效,且你我都能隨時隨地操作這套休息法。它的精妙之處就在於:實用簡便,加上這套休息法也易懂好學,所以任何人都能把它融入於日常生活當中。事實上,這套十分鐘入禪休息法不但簡易有效,或許也將成為你一生中,最值得投入時間的事物。

為什麼是「禪」?

  話說回來,我為什麼把這套方法稱為「十分鐘入禪休息法」呢?當你想像一個人進入「禪境」時,腦海中會浮現什麼樣的畫面?也許有些人會想到「佛教禪宗」,亦即一種靈性道路;有些人則可能從廣義來看,視禪為「放鬆」的簡略說法。

  我應該要從一開始就解釋清楚,本書並非立論於禪宗,因此我不會把重點放在打坐或成佛之路。當然,我也不會敲鑼或誦經,你們更不必靈修。更準確地說,我所說的「禪」沒那麼正式,其意涵更接近進入「心流」(in the zone)或「全然放鬆」的狀態;或臻至眾人夢寐以求的心智狀態──變得平靜、覺察及省悟(通常這種狀態要靠靜坐冥想才能窺知一二);或指一種既專注又放鬆、重視創造力、簡樸與直覺,而非執著於特定目標的觀照生命態度。這是放鬆意義上的「禪」,旨在達到眾人殷盼渴求的一股深刻而安穩的寧靜感。

  雖然本書談的不是佛教,但我仍然希望,藉由實踐臨終者的智慧和我的治療經驗體悟,再加上佛教教義、正念(mindfulness)及心理學的洞見,你能從這套休息法中豁然開悟,找到屬於自己的禪──不論你認為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多年來我持續推廣這套方法,也主持過不少工作坊。因此,我可以向你保證,只要你遵循書裡的步驟練習,很快就能學會進入這種令人稱羨的狀態──每當你需要時,都能變得放鬆、平靜而專注。
生者帶給我的影響

  我在本書告訴你的一切,都是基於多年來的專業醫護經驗,不僅如此,我也熟悉私生活中偶然迸出的考驗,因此也會一併在書中與各位讀者分享。

  就如前文所述,身為治療師,我聽過許多個案感嘆人生苦悶,而「時間」總是扮演要角──諸如時間不夠、浪費時間、時間流逝等,都是常見的怨嘆主題。此外,我也聽了不少關於生活失序、內心混亂的故事,故事主角往往無法自我慈悲(self-compassion)、苦尋著應付日常生活需求的方法。

  我從長年經驗中發現,不論為個案提供的是治療、工作坊或呼吸技巧,只要個案的困擾程度(level of distress)過高,無法依照示範執行相關技巧,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他們心中同時煩惱著其他事情,腦袋裡一片混亂。

  或者換個容易理解的角度想,根本解決之道是必須「降低心中雜音」。雖然本書並非治療計畫,我仍希望你能利用書中的技巧與觀念,幫助大腦鎮定沉靜,並開始覺得生活的一切都尚有可為。

  現實情況是,我們都同在一起──我們都要在這地球上,度過一段未知歲月,開展一段充滿未知的生活,而這正是生命的美妙之處。倘若我們真的誠實面對自己,我們能多常感受到自己確實活得充實完整?

花點時間……

  正式開始前,讓我先問你兩個簡單問題。請你靜靜坐著,閉上眼睛一分鐘,問問自己:

  一、我現在真的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嗎?

  二、我的心經常感到安詳寧靜嗎?

  如果你的答案有其中一個為「否」(或兩個都是「否」),那就表示你也是人類的一員,而且我要恭喜你選讀本書。先聲明我不是讀心術士,不過在我的想像中,既然你拿起這本書來讀,或許正在努力克服某些人生難關吧!而我能向你保證的是,只要你每天花點時間練習我教你的心理鍛鍊──十分鐘入禪休息法,到最後,就能產生你需要的有益改變。

本書架構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包含第一章至第三章,旨在幫你大致掌握大腦慣常的運作方式、鍛鍊計畫依據的研究與論證,以及我將整個計畫拆解成每天十分鐘的原因。

  第二部分包含第四章至第十章,大略以「分鐘」或步驟區分,與十分鐘入禪休息法的第某某「分鐘」相對應。此外,我也將休息法內容摘要整理在書末,等你讀過各章節後,即可將它當作練習用的小提示。

  我在本書穿插了一些冥想與心理練習,作為暖身。當我請你「花點時間……」時,就是要進行這些小練習,它們都是這套休息法的一部分。透過練習,你將學會如何對自己仁慈、處理不愉快的情緒,並盡量卸除我們都背負的、不需要的心理包袱。如此一來,你就能騰出內心空間,更迅速地「入禪」,而你也可以把它想像成一種心靈清掃。此外,我也會從自己的治療經驗出發,分享一些個案研究與故事。(為了確保匿名隱私,本書提及的姓名與情狀都經過徹底修改。)

  我想開宗明義地說,你不必死守十分鐘時限,每個人認同的練習活動或鍛鍊層面各有不同,有人喜歡多花點時間練習正念,有人偏好呼吸練習。請儘管專注在你特別有所體會的部分,隨心所欲地打造專屬於你的休息法。話雖如此,我還是建議你先從頭到尾讀過本書,等你完全熟悉整套休息法後,再試著略作調整,最終就能找出對自己最有效的方法。

  我這套休息法的核心目標,就是要幫助練習者逐步減輕心理焦慮,直到大腦取得更清晰思考的空間。我不能保證光憑練習就能達到完美的狀態,但練習肯定能幫你更輕鬆思考。

  此外,我認為讓讀者知道書中的概念皆奠基於紮實的研究至關重要,因此──尤其在本書前幾章中,我也會論及一些神經科學觀念。雖然我相信人如果能理解技巧背後的運作原理,成效往往更好,但我並不打算深究背後的神經科學機制。的確,神經科學知識構築了這套休息法,但那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我也不想把各位讀者嚇跑。這套方法除了科學基礎,還有另一個我概括稱為「生活原則」的層面,將在後續章節為各位詳細說明。

  因此,為了讓你盡可能吸收本書精華,請務必先將第一部分好好讀過一遍。你當然也可以跳過這幾章,直奔第二部分操作休息法,只是這樣大概無法有太深刻的體會。

你的心正在導演這一切

  我知道,你們很多人都能找到許多好理由,來解釋自己何以無法活得充實,或無法擁有平靜的心靈。畢竟有些事情就是會惹得我們心情不好,像是金錢壓力、人際困擾,或鄰居吵吵鬧鬧。又或者,你可能常被老闆欺壓,或有過痛苦的遭遇,所以容易感到焦慮。

  上述都是合理的煩惱,但你是否曾停下來想過,既然我們的心智有優異的處理及解讀生活事件的能力,或許它也能大幅影響你如何生活及體驗人生?

  其實,你的心智的確能影響全局(但未必是帶來正面影響)。我們從神經科學及心理學研究(即「腦科學」)發現,心智活動左右著生活經驗的每個層面。

  如果不好好照料,我們的心智就會像脫韁野馬般失去控制。有趣的是,我們關心身體各處器官(尤其當我們察覺異樣或需要休養時更是在意),卻往往忽略了我們的心,彷彿指望它懂得照顧自己,彷彿那裡發生的一切早已成自然。但其實我們有能力掌握思緒,而天天鍛鍊心智正是活絡並加強這種控制能力的好方法──這時十分鐘入禪休息法便能派上用場。這套方法旨在幫助你過著更平衡的生活,避免受困在心靈鬧劇的牢獄中。

十分禪入禪休息法的終極益處

  我也讀過不少自助書籍,它們往往承諾會扭轉你的人生,但本書不然──我改變不了你的生活處境,卻能協助你選擇應對方式,讓你運用本書的技巧,轉換無用反應成有益反應。我敢保證,只要熟用本書的方法,你看待生活的方式就會改變,且有可能活得更有希望。

  這套休息法不只立論於我多年來的工作經驗與專業訓練,同時也是觀察他人實踐發現確實奏效後,所彙整而成的常識性方法(common-sense approach)。

  此外,我也在這套休息法中,納入一些「根植大地」(grounding)的治療技巧,那些技巧都已有科學研究佐證其功效及其何以裨益心智。我不想硬塞給你一大堆文獻,只想概括說明我們已知的情況──當我們冷靜下來、抑制大腦威脅偵測系統、獲得心理空間,並只是更善待自己一點後,會發生什麼事:

磁振造影(MRI)顯示大腦產生正向改變,包括壓力管理能力提升,以及心智功能運作情形改善。 身體(生理)變得更健康,心理也更安適健康。 人際關係改善。 變得更有生產力與創造力,也較少請病假。 世界觀改變。 更懂得駕馭自己的生活,也變得更平靜。 變得更快樂。   換句話說,我們開始生活(live),不再只是活著(exist)。在我們即將一起踏上的旅途中,我誠心希望你選擇活得充實,而不僅僅是存活於世,並為你的人生創造值得擁有的改變。

關於我

  既然你已經對我的專業背景略知一二,那麼再更認識我這個人,或許對理解本書會有所幫助。

  我和交往多年的伴侶馬克住在一起,還養了隻名叫凱特的狗。凱特教會我們許多關於「靜心生活」的道理,如果你真心想學會按下人生「暫停」鍵,找回洞察力,我建議你找個時間,觀察狗狗如何放鬆。在我眼裡,牠們簡直是禪定大師。

  除了經常和凱特去散步,我也喜歡藉著跑步來釐清思緒。我不是運動員,但有跑過幾場馬拉松。我提起跑步是有原因的。舉例來說,每一回跑馬拉松,我總是隨身帶著交通卡以防萬一。(說不定跑到一半不得不搭火車回家!)對我來說,比起身體耐力,心理耐力才是能否跑完馬拉松的關鍵。過去,我也曾數度跑到精疲力盡,幾乎決定放棄,但靠著暫時停下腳步、呼吸、重新聚焦並整理思緒,然後再次邁出步伐,一路跑下去,才順利穿越終點線。

  如今我明白了,雖然當時我尚未形成清晰的概念,但其實已經在實踐十分鐘入禪休息法!說不定你們許多人像我一樣,不知不覺已經在身體力行這套休息法。對許多人來說,生活大概就像一場永無止盡的馬拉松,因此花些時間停下來並找回平衡點,在現代生活變得空前重要──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更有餘裕地跑這場「人生馬拉松」。

接地氣一點

  說到健全的心理安適感,我堅信採用常識性方法有其必要。我希望這本書清晰易懂,不要變得厚重沉悶,所以盡可能寫得簡單明瞭,同時確保背後有足夠的科學依據,以免內容流於浮泛。

  也許有人需要複雜的理論、無止盡的分析,以及不斷探索更深層的心理學意義,但那並非對人人都管用。我無意批判其他同事,畢竟有時的確必須在治療中採用那種方法,但那畢竟不是本書的宗旨。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如何幫助他人提升日常表現、了解他們的心智運作模式,以及降低他們的困擾程度。

  身為治療師,有時不免犯了滿口學術行話的錯誤,讓人有聽沒有懂。因此,我認為我們要更悉心聆聽個案的願望──根據我的經驗,他們要的就只是感到好受一點。而一套清晰、務實、省時,又經過科學研究證實的工具,可不只是發揮十分鐘效果,而是一套影響深遠的生活方式。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座凌亂的花園,如果不固定花點時間好好照料,很快就會雜草叢生。因此,我們要天天保養頭腦,才不會覺得生活變得力不從心,還能擁有處理各種混亂狀況所需要的時間。

  這套計畫只要求你每天撥出十分鐘,如果你之後想花更長時間鍛鍊,或者在白天或晚上等不同時段施行這套休息法,那當然更好。我相信當我們都能更積極地照顧心理健康,防止自己在艱難時刻被壓力擊垮,將大有裨益。只要我們願意轉換心態,苦日子也可以是大幅成長與學習的機會。就像我母親以前說的:「經歷過冬天,你才懂得欣賞夏天。」

  因此,就讓我們展開十分鐘入禪大冒險吧!這套方法改變了我以及許多我治療過的個案對人生的看法。從今天開始,請好好呵護你的心,這將是嶄新的開始。

  你不會後悔的。很高興你加入我的行列。

閱讀完整內容
10分鐘入禪休息法

本文摘錄自‎

10分鐘入禪休息法

歐文.奧侃

由 大牌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