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數位藝術而居的台灣NFT創作先鋒們

NFT的興起,使得台灣藝術圈一票老將和新銳趁勢而起,他們之中,有人埋首創作多年,原本鮮少人聞問,卻因為選對時機進場而站上高點;有人投身數位藝術不久,就大膽挑戰新平台,成為玩家競相追捧的對象。數位創作領域浩瀚如海,究竟如何才能在當中脫穎而出,GQ走訪當前炙手可熱的NFT創作者,為大家揭開神秘面紗。

企劃、執行、編輯──蕭雅馨 攝影──江凱維 文──李擴、林佳惠、翁浩原

PROFILE 1 Pplpleasr

人生被Crypto翻轉


攝影─Patrick Facheris 圖片提供─Pplpleasr


兩年前還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徬徨,隨後在短時間內成為DeFi和NFT社群人盡皆知的指標人物,這就是數位藝術家Pplpleasr為自己和世界創造的驚奇旅程。現在,這位闖入加密貨幣圈的年輕創作者,又以去中心化敘事影音平台Shibuya,再度挑戰舊有規則。

在《Fortune》雜誌網站的NFTy 50排行榜中,台裔數位設計師Emily Yang aka Pplpleasr位居第五,鄰旁是創業家Mark Cuban與饒舌歌手Jay-Z。2021年8月,Pplpleasr也替該雜誌設計封面(在OpenSea上,能見到其四個版本NFT),內頁裡則是她自述:加密貨幣(Crypto)如何改變我的人生。這句話倒裝,其實也符合事實:Pplpleasr改變了Crypto圈形象!

將危機變轉機的設計新銳  Pplpleasr在UCLA念媒體藝術設計,喜歡以電腦創作,原先只想找份適合工作,2020年初,她甫獲得Apple公司的數位設計師職位,卻因疫情打亂一切,頓時不知所措。

在當時,在網路討論社群Reddit上,她讀著加密貨幣圈對去中心化金融(DeFi) 與NFT的熱烈討論。「我也在Twitter看到許多這些DeFi公司為了打廣告而製作的meme圖片,有幽默感但沒經過設計。」Pplpleasr回顧最初的那個念頭:「我想說我來幫他們做吧,一方面想更了解DeFi,也會有點收入吧。」

因為一個念頭啟動新事業,至於後來發生的事,早被人傳頌多時了。Pplpleasr替Crypto圈製作的小短片動畫,經口耳相傳,很快就引來各平台競相邀約。2021年3月,她與Defi產業巨頭之一UniSwap合作廣告影片,順勢推出NFT,以52萬5千美元售出。


《Apes Together Strong》 ,2021


「加密貨幣帶來的機會,不僅讓我接觸到社群和數位藝術粉絲,也讓我能深入了解DeFi運作道理。」Pplpleasr說,身為設計創作者,這打開了全新行業機會。但她的故事版本,並不像其他藝術家在NFT時代可以為自己創作、賣作品如此簡單。Pplpleasr接觸的人群,包括DeFi創新者、作品支持者,與她形成了去中心化自治組織PleasrDAO,現已是動向受全球矚目的NFT集合體。

問她所見DeFi圈都是些怎麼樣的人? Pplpleasr描述:「大多是創業者、程式設計師,可說是宅男形象的年輕人,幾乎都是35歲以下,也有20出頭的。」他們穿著雖樸素,其實已手握大筆資金。「個性隨和,卻勇於冒險。相信用電腦程式來運行的去中心化系統,相較於現在人治社會,錯誤更少而更透明公平。」她說。

挑戰自我 動作接連不斷  Pplpleasr最新動向,也站上了NFT創新應用最前線。2022 年2 月,Pplpleasr在丹佛舉行的以太坊大會上,公布了基於Web3各項技術的新計畫:Shibuya影片平台。

Shibuya出發點, 是探索「去中心化說故事」(Decentralized Storytelling)的可能性。Pplpleasr個人興趣是長篇動畫,傳統媒體產業規則下,這類作品通常受限發行商與預算條件。有別於群眾募資,新平台上線時以NFT販賣5 千個「製作人通行證」,購買者可以經由投票等機制,來影響動畫影片的未來故事走向。

Shibuya上所推出的首個作品《白兔》,第一集由Pplpleasr與波蘭共同創辦人一起製作。「由於首批NFT已經為我們帶來預算,所以做第二集時,已經可以聘請動畫師與聲音工作者來參與,製作速度就會加快。」4月11 日這一週,Shibuya首作第二集預告片,在東京澀谷街頭多處大型螢幕上播放。

從Twitter上,則見到Pplpleasr也來到東京,在大頭貼機器裡,與日本NFT動漫團體「新星Galverse」合照。

儘管成就早超前太多,但Pplpleasr這位年輕創作者不曾停下腳步,用實際行動替她的未來開拓更多可能。(文─李擴)

PROFILE 2 Aluan Wang

從生成藝術看見數位創作藍海


圖片提供─王新仁


用程式碼來形成數位藝術,有點像是播種到土裡,藉由實驗養分、光線等各種參數條件,期待獲得意料之外的美妙結果。耕耘生成藝術與開放原始碼領域已久的王新仁,在NFT成為話題的第一個瞬間,就展開行動。短短幾個月時間,他成為NFT領域三位一體重要角色:藝術家、項目領導者與平台共同創辦者。

2010年念藝術碩士的時候,王新仁就決定全身投入到生成藝術(Generative Art)。他記得,當時身邊一群同好都對這個藝術形式深感好奇,而在「如何獲利」滿是問號的藝術工作裡,生成藝術更是Niche中的Niche,特別是在台灣,並不受重視。十年的時光,支撐王新仁的只有熱情。

做酷的事是全心投入的動機  「在十多年前,全世界在追求最前端、最具實驗性的藝術家,都已經把目光放在生成藝術領域。」王新仁說,自己投入的理由,就是因為想做「很酷」的事情。沉浸在生成藝術領域,讓他榮獲兩屆台北藝術節首獎,那段日子裡,設法抓住每個機會向大眾推廣數位藝術,也接設計、影片商業案,但結果終究不如預期:「頂多養活自己,沒有辦法賺到錢。而藝術是無價的,意思是賣不掉。」

因為信念而堅持,窮困藝術家之路走了十年,終於在NFT時代來臨時,一夕翻轉。

別名阿亂的他,目前最為人所知的,是在2021 年8 月, 將NFT作品系列放上Art Blocks藝術平台銷售,成為台灣藝術圈跑最快的人物之一。名為《GoodVibrations》的1,024件獨特作品,讓王新仁看到生成藝術終於能販售盈利,更重要的是,讓他決心拋棄掉以往所擁有的一切觀念,探索NFT帶來的可能性。

早在2020年底,他就知道要往NFT衝。那時王新仁在Twitter、IG上追蹤的國外藝術大師與朋友,全都在瘋狂討論NFT。不只因為數位藝術作品終於可以販售交易,還包括了藉由區塊鏈鑄造(Mint)機制,可經由程式碼生成、產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我馬上就意識到,這就是從事生成藝術多年來在尋找的機會,作品從無法被認證、收藏,到可以具有價值,並實驗碰撞出新的藝術作品形式。」王新仁說。當今熱門詞彙加密貨幣、區塊鏈、NFT之間,生成藝術穩妥站在Web3 原生藝術位置。藝術家/程式設計者利用交易(Transaction)、雜湊(Hash)等加密機制,與生成藝術仰賴的參數、隨機性一拍即合。


《Chaos Memory #100》 ,2022


生成藝術遇上NFT 產生每個不可重現的靈光  生成藝術家是做出系統的人,接下來由NFT藏家參與藝術作品誕生,打破以往藝術形成方式,變成一種雙向程序。藏家購買時,交易紀錄回頭影響了作品的生態系,因此可說NFT都是由藝術家與藏家共同創作出來的。王新仁說:「每個都是獨一無二,如同藝術史所講的,不可重現的靈光(Aura)。」

看到NFT所帶來的潛力,王新仁不但轉變藝術家身分,視自己為每個作品系列的Project Leader,更搶先打造以亞洲為基地的NFT藝術平台akaSwap,以平台共同創辦人姿態,為他最關心的年輕藝術家們開路。「我希望讓我的學弟妹們,可以不用像我過去一樣,專心創作藝術時還得煩惱溫飽。」

王新仁認為akaSwap的優勢是親民,採用的Tezos區塊鏈交易手續費較低,且重視綠能效率。今年初與插畫家川貝母合作的Tez Dozen頭像專案,並非單純提供JPG圖檔,而是帶有獨特程式碼。

「akaSwap工作現在占了我時間的九成,但是沒辦法!一定要把握機會做起來。」他期許將這個平台打造成一個奠基於NFT的經濟體,讓大家能專注討論、創作藝術,並讓藝術家和藝術收藏者形成一個全新的社群。或許就是這樣的使命感,驅動王新仁心中那把火一路向前挺進。(文─李擴) 閱讀完整內容
GQ 2022 5/6月號

本文摘錄自‎

四個概念讀懂加密貨幣

GQ

2022 5/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