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事的設計【封面故事-設計採買誌】

That’s How We Love FOOD. ♥

本月,我們要來談吃的設計。聽起來有點艱深,或誤導人們直覺往「擺盤」的面向聯想,但總有不同領域的吃貨與創意人們,讓「吃」這件事更有趣味:無論是用各種創意思考為料理加深感受性、或是在獨特的空間裡以吃開啟五感體驗、又或者藉由可口的包裝設計外衣邂逅各種風味、以及探索食物與人之間更驚喜趣味的連結⋯⋯讓「吃飯」不只是「吃」,也不是只在乎是什麼「飯」,而是「你如何看待、享用食物的方式?」

所有的飲食體驗,就正在讓你感受關於「吃」的細節,而這些細節,都是「設計」。不管是中菜或法餐、冰淇淋或巧克力、咖啡與雞尾酒、亮眼可口的包裝外衣或是有著年輕靈魂的老菜色⋯⋯這次一起跟著《Shopping Design》,來一場舌尖與五感的體驗之旅。

屬於我們的新食事時代


食物有許多令人玩味的地方,不管是怎麼吃?配什麼吃?在哪裡吃?以及怎麼吃起來更好吃?…不只是廚藝,還有幽默感、感受性、龜毛以及很多有趣的創意,讓食事設計有更多的驚喜,這次我們請到不同領域、愛吃挑吃又懂吃的人們,來看看他們如何用創意翻新食事體驗!

翻轉美麗台灣味一一解構、時髦再現

台灣燙的台菜文藝復興

視覺上的顛覆與看似不合理,其實也呼應了台灣燙組成份子的個性,喜歡用輕鬆、愉悅的角度看待食物。
「台灣燙」擔任起時代文藝復興要角,透過研究台灣有趣的食物文化與食譜再詮釋,要讓人感覺到台菜擺在對的位置上,老派思維也可以亮眼呈現。運用天然材質的背景、布料軟件、大面積的素面的器皿等,善用色彩間的平衡,讓視覺聚合在料理上,襯托出現帶美感。
▲在慈聖宮大樹群下的紅糟肉配鹹米粥的早午餐、深夜在台北第一果菜市場裡上演眼明手快的挑貨集錦、長春市場販售早期富貴人家宴客才吃得到用豬肉製皮的手工燕餃…種種庶民小食的日常滋味,盡存於台灣人的味蕾與記憶中。

閱讀完整內容
Shopping Design-2018年5月號

本文摘錄自‎

食事的設計

Shopping Design

2018/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