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人際 陪他突圍

面對「人際情感」層面的輔導,一直以來多是棘手。父母遇到孩子人際出問題,往往直覺地詢求師長援助,希冀用老師的身分來「動之以情」,甚至「操之以威」地「命令」學生和平相處。

文/周素珍 圖/陳佳蕙
但,孩子的世界真的這麼單純?單純到會因為「命令」而去接納一個不喜歡或聊不來的同學?善察言觀色或識時務的,會在表面上「裝要好」,背地裡未可知,糟糕的結果往往是因為「告狀」而被排擠得更嚴重。

比起出社會,學校這個社群畢竟單純,所以更該在此時學習人際相處課題,除了書本理論灌輸,師長及父母可得扮演言教、身教,打造環境才能相輔相成。

在此提出「STEM」4招,供擔憂孩子人際的家長做參考。

〈Check Point 1〉
Support支持 要相信孩子


小妤從小在一個周圍都是成人的世界裡長大,進了小學,面對和自己同齡的孩子,小妤反而難以應對,不久就出現衝突。「拿人家東西不還」、「罵髒話」種種控訴,老師常打電話跟阿嬤溝通。

面對告狀,阿嬤不是隔天讓小妤帶禮物來「賠罪」,就是在小妤生日時帶著一堆點心來,希望大家跟小妤做朋友。
面對孩子的人際問題,有些父母會用物質來巴結班上同學,這種支持及努力其實是最無意義的,家長應該做的,是支持孩子的想法。以小妤來說,她其實很想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只是態度得調整,阿嬤只會叮嚀她這個不可以、那個不行,卻忽略了支持她的需要,及告訴她可以怎麼做。

附帶一提,許多父母總期待孩子是「萬人迷」,這真是苛求。人跟人相處存在著隱形「磁場」,相吸、相斥勉強不得。信任支持是不二法門,相信孩子能在校園裡的小團體中,用他最優遊自在的方式培養人際,家長過多參與,有時反成阻力。

〈Check Point 2〉
Talk閒聊 先別加評價


要了解孩子的人際,閒聊很重要。閒聊,孩子才會說出最真實的原貌,如果孩子察覺你是在討論「問題」或「挖內幕」,往往只能管中窺豹。

姪女的老師最近常跟我反應她上課分心,愛跟旁邊的女同學說話。回娘家時,跟姪女聊到這位「好朋友」,「她人緣不好,沒有人跟她玩,只有我跟她玩。」絕口不提自己的狀況及想法,明顯的,她對我樹起防護網。

過了幾天,姪女竟帶東西「賄賂」友誼,經盤問才知真實狀況。姪女個性隨和卻內斂,較不懂玩也不主動,所以,很難開拓人際,班上有些人際較差的同學都將她當成「備胎」,常要她帶食物或玩具來學校,而姪女只能用這種方式交朋友,遇到願意跟她聊的就會推心置腹,不顧規矩。弟媳因「辦案」的口吻,讓姪女習於報喜不報憂而蒙在鼓裡。
要了解孩子的人際問題是來自平常的親子對話,並試著不要加入自己的評價及說教,孩子比較願意跟你分享,愈暢通的溝通,就愈能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適切的輔導及引領。了解孩子真的需要花時間培養,但絕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Check Point 3〉
Embodies包容 欣賞孩子的不同


每個孩子的特質不同,但都會有孩子自成一格的人際相處模式。如果孩子的個性非你預期,何必強求他一定要向某某同學一樣?欣賞孩子的優點,包容孩子的不足,過度要求只會打壓孩子的信心。

小廷的媽媽對於小廷不甚佳的人際一直耿耿於懷,希望導師能幫助小廷「交朋友」。導師也想方設法特意分組、要求班上人緣佳的同學帶著玩、交辦重要職務。直到畢業時,小廷的一段留言,才讓大家驚醒。「我很感謝老師那麼努力地要大家跟我做朋友,現在畢業了,我終於鬆了一口氣……我比較喜歡自己做自己的事。」請尊重孩子的個性及選擇,別將你的想法強壓在孩子身上,卻漠視孩子真正的需要。請包容孩子和你不一樣的想法,讓他更從容面對人際相處。

〈Check Point 4〉
Make chances製造機會 多看多聽多接觸


小宜是一個開朗活潑的孩子,是標準的領袖型人物。一次班親會,小宜的媽媽卻說她小時候其實很害羞,遇到長輩不打招呼,也不跟其他孩子玩,跟現在截然不同。因為後來全家迷上露營,只要假日有空,就呼朋引伴去露營,小宜一開始面對玩伴還拘謹,之後玩開了,心胸也放開了。

孩子的人際是一點一滴學習培養來的,教科書教的是概念,最重要的是實境。如果條件允許,試著帶孩子出去走走,多看多聽,接觸多元化的人、事、物,孩子在感官及精神的刺激後,多能培養宏觀及適宜的人際應對。

孩子的人際單純嗎?是單純的,只要你願意花時間聆聽,張開你敏銳的心,了解孩子所處的人際環境,在孩子徬徨困頓時拉他一把,在背後支持、陪伴他面對問題,讓孩子在經驗中主舵,學會排難解紛,用適宜的態度去面對切身相關的議題,相信以後會在各種人際相處中如魚得水。
(作者為國小教師)

閱讀完整內容
自由時報20210316

本文摘錄自‎

孩子人際 陪他突圍

自由時報

2021/第03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