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實聯制」反擊中共認知戰?

什麼是「 實聯制」?這個拗口的語彙突然進入台灣民眾的日常生活。有資深媒體友人納悶,「 實聯制」 的英文(conduct name registration )就是「 實名登記」的意思,港媒報導也都寫「 實名制」,政府何必自創大家看不懂的新詞?

林庭瑤專欄


▲「實聯制」的英文( conduct name registration )就是「實名登記」的意思。( 讀者提供)

細究兩者,確實有些不同,「 實名制」要登記真實姓名與聯繫方式,而科技政委唐鳳開發的「 實聯制」APP,不一定留名真實姓名,只要可以聯繫上本人,有一個人代表即可,而且只保留資訊28 天。只是,政府獲取資訊後是否刪除,誰又會知道呢?

政府創造出「 實聯制」之名,有意與「 實名制」作區隔,說不出口的背後原因,很可能是「 實名制」已被視為中共政權控制中國社會的代名詞。比如外媒都說新疆「 再教育營」,但中共官方強調那是「 職業訓練中心」。

「 天然獨」已變成「 潛在統」?

最近綠營立委驚覺,中國常用語已潛移默化進入台灣社會。民進黨立委林楚茵憂心忡忡,她認為有許多台灣年輕人用語包括「 正能量」和「 早上好」等, 深受中共洗腦影響,讓她擔憂失去台灣價值;對岸社群軟體「 小紅書」可能致使年輕世代的台灣主體意識遭受文化統戰,導致「 天然獨」變成「 潛在統」。

如果這是個問題,林楚茵的「 發現」 未免也太晚了。蔡英文總統具有文青風的致詞稿常出現「 正能量」一詞,這就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副主席王岐山倡導已久的政治口號,2012 年被中國《咬文嚼字》列入十大網路流行語,這詞就列入「 習大大語錄」。蔡英文文膽常用「 四個XX」,就雷同中共官宣語彙模式。

蔡英文在2020 年元旦文告中提出「 四個必須」( 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台灣、必須尊重2300 萬人民、必須和平對等處理歧異、必須政府之間授權協商)。而習近平從中共十八大就提出「 四個意識」( 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以及「 四個自信」(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共黨政官員無不對「 四個XX」倒背如流。

不過,蔡英文近來常說的「 生命共同體」,似乎有意與習近平的「 命運共同體」有所區隔。其實,最初「 命運共同體」一詞的創始人,應是前總統李登輝, 李登輝早在1992 年就多次提出,強調台灣民主社會中的改革與共同體的理念。

饒富興味的是,「 新時代」三字赫然出現在民進黨黨魁的新論述之中。前民進黨主席卓榮泰曾受訪說,民進黨過去有《台灣前途決議文》,「 現在不排除有一個新時代的東西出現」。「 新時代」 是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的政治語彙,由三朝軍師王滬寧為習近平量身打造的「 習思想」,並列入中共黨綱。


▲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在國內外皆倡導「正能量」的政治口號。( 美聯社)

行政院長蘇貞昌2019 年回鍋接掌閣揆當天,在臉書上貼出自己彎腰手觸地的影片,後方還亮出大大的「 接地氣」 3 字,象徵蘇貞昌將帶領新團隊貼近民意。其實「 接地氣」源自中國民間社會之語,形容來自「 大地的氣息」,也常被中共官方廣泛引述,習近平就多次提及基層幹部要「 接地氣」。

最近台灣本土疫情大爆發,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與雙北政府不同調,指揮官陳時中就說「 沒有甩鍋問題」。「 甩鍋」 同樣是中國民間流行語,意思是「 推卸責任」,在中共黨媒中常見「 民進黨當局甩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常罵美國川普政府「 停止甩鍋大戲」。陸委會前主委張小月跟媒體茶敘時,曾說她搞不懂「 甩鍋」是啥意思。
缺疫苗、大停電,都是「 認知戰」?

「 中共認知作戰」這個概念在政治圈大行其道。源自國防安全研究院發布《2020 中共年報》,在「 中共認知作戰」篇章中,分析2019 新冠疫情(COVID-19,武漢肺炎)發生後的中共大外宣手段,中共藉由對台資訊與衝突手法,以達改變思維和行為,認知作戰可從官方與非官方等協同進擊,難以區分平時與戰時,並善用兩岸、國際媒體與新媒體平台,可視「 灰色地帶衝突」。

在綠營眼中,「 中共認知作戰」無所不包。中國《等爸爸回家》繪本被視為中共「 紅讀計畫」底下出版社配合「 認知作戰」方針的產物。近來台灣疫情升溫,網上出現「 重新普篩」、「 引進中國疫苗」、「 民進黨防疫破功」等不明新聞來源的消息,就被說是新一波中共認知作戰。連高雄興達電廠5 月13 日因故障造成全台大停電,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就要大家提防「 中共認知作戰」。一時之間,童書、沒普篩、缺疫苗、大停電,竟都成了「 認知戰」的一環。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在北京當局協助下,香港亞洲博覽館改建成港版「方艙醫院」,自8 月1 日開始啟用。( 美聯社)

兩岸文化有差異是正常,所以才有交流的必要。奇特的是,兩岸人民的認知分歧屬正常,倘若凡是認知作戰,那麼兩岸要如何交流呢?難道中國社會的用語進入台灣社會,也算是認知作戰?比如說,使用「 實名制」之詞就是認知錯誤,被中共作戰成功了?

武漢火神山、雷神山蓋的「 方艙醫院」成為抗疫象徵,但方艙醫院不是源自中國,而是美國越戰時期的醫用方艙, 還配有載車等,機動性高。陳時中說不要蓋「 方艙醫院」,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就從實用主義角度說:「 台灣需要方艙醫院,若不喜歡這個名稱,那可改成『 圓艙醫院』或『 貞昌醫院』。」語言和稱謂,其實可以保持變通與彈性。

政府創造「 實聯制」之名,是台灣人民的創作自由,亦可展現台灣的獨特之處,並無不妥。蔡英文的文青型政府也很會創造出「 三倍券」、「 前瞻計畫」 之類的名詞。有自信一點,不必把中國民間社會全當作認知作戰。也不必像林飛帆那樣異想天開,把大停電懷疑是「 阿共仔的陰謀」,經濟部長王美花說得好:「 政府不該怪東怪西!」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787期

本文摘錄自‎

創「實聯制」反擊中共認知戰?

新新聞

2021/第1787期